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聯為什麼要在戰前放棄一級戰備?蘇聯為什麼要在戰後進行一級戰備

1941年6月21日夜,蘇德邊境上,德軍一方正在拆除陣前的鐵絲網,190個陸軍師以及幾千輛坦克、裝甲車已抵達出發地域,幾千門火炮抬起炮口並設定好了射擊諸元,近千架飛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他們在為大舉進攻做最後的準備。

儘管蘇聯統帥部早於2小時就下達了一級戰備命令,但謹慎的做法以及冗長的內容,致使前沿部隊在德軍進攻4小時之後才接到此命令,錯失了最好的防禦時機。而德軍一方也因為過於謹慎,失去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這是怎麼回事呢?

古德里安的堅持。

原來,屢試不爽的“閃擊戰”,在德軍的戰前會議上差點被否定掉。以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為首的一些老派將領,主張由步兵師發動第一波進攻,突破後再由裝甲部隊進行縱深突擊,以避免坦克損失過大,古德里安對此表示反對並據理力爭。

首先,裝甲部隊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其威力之大是步兵師無法比擬的,這種威力是確保德軍快速突入敵後,並完成對敵穿插和包抄的基本條件;而步兵進攻極有可能因守軍頑強防禦、戰鬥力大致相當等原因,導致遲遲不能開啟突破口。

其次,據前線多次偵察得知,因蘇聯統帥試圖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的做法,致使蘇軍主力並未進入防禦陣地。德軍寶貴的坦克在突防時受損的機率極低,不需要步兵為其掩護;而步兵緩慢的進攻,很容易給蘇軍贏得防禦時間,延誤戰機。

他甚至一度主張乾脆將“用處不大”的炮火準備取消,直接改用坦克首先發動進攻。這麼做,不僅最大程度地獲得奇襲的效果,而且可以為裝甲部隊多爭取約2個小時的進攻時間。熟知坦克效能的古德里安,這個提議在當時確實大膽而有效。

德軍統帥部最終同意了古德里安的方案,但依然謹慎地堅持進攻前進行必要的炮火準備。第二天凌晨3時,德軍近千架轟炸機對蘇軍的31個機場等目標進行猛烈轟炸,在1小時到3小時不等的炮火準備後,裝甲部隊從3個方向越過邊境線。

“不宣而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慌亂的蘇軍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毫無還手之力,而德軍裝甲部隊猶如無人之境,不停地突擊。第一天,3路德軍進展順利,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突入蘇聯60公里處,如果再有2小時他會推進得更遠。

反觀蘇聯,還在謹慎小心。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統帥確實沒有想到德國會“不宣而戰”。儘管他提前幾小時獲悉這個訊息,但在總軍事委員會第一號令中,除了命令邊境各軍區進入一級戰備外,仍將信將疑地要求部隊必須“不受任何挑釁的干擾,避免使問題複雜化”。

6月22日5點半,德國駐蘇聯大使舒倫堡伯爵,按照指示轉述了德國政府的宣戰書。憤怒的蘇聯統帥這才確認德軍入侵了蘇聯,但他轉而自信而樂觀地發出了第二號令,“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進攻敵軍,並將其殲滅在侵犯蘇聯邊境的地區”。

蘇聯統帥的自信和樂觀,主要來自於蘇聯號稱“歐洲第二”的工業產值,以及強大的國防體系和戰爭潛力。但同時,他仍謹慎地認為,不能給德國太多的藉口。於是,該命令中還規定了“在未得到特別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國境”。

然而,戰況並非按照這道命令所規定的那樣進行,因為實際情況比莫斯科所瞭解的要糟糕得多。由於事發突然,蘇軍指揮部大都遭到德軍的炮擊,通訊幾乎全部中斷;前線制空權不到一小時完全喪失,所謂的“東方防線”輕易而舉地被突破。

儘管遠在莫斯科的蘇聯統帥,對前線的戰況知之甚少,但從零星的報告中,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德國的這次進攻是毀滅性的,外交和談判已沒有任何意義。然而,前線的失控讓他無法瞭解實際戰況,以及建立有效的指揮,他有些心力憔悴。

戰爭的第一天,蘇軍徹底被打懵了。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許多官兵“稀裡糊塗”地成了德軍的俘虜,而不知所措的各方面軍司令部一邊後撤,一邊命令聯絡上的部隊不計傷亡地發起反攻。當然,也不忘“將德軍擊退”的訊息報告總部。

蘇聯統帥得知“好訊息”後,更加樂觀起來。當天深夜,他以鐵木辛哥的名義釋出了第3號命令,“對德軍實施猛烈還擊,不再受國境線的限制”。殊不知,這一天對蘇軍來說是空前災難的代名詞,他的謹慎和盲目樂觀讓蘇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

歡迎搜尋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上一篇:為什麼說玄武門之變過程中,李淵如果不退位交出權利會被殺呢?原因
下一篇:和珅發明的一種美食,很多人都吃過,但是很多人都吃過,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