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500年來,華人在東南亞跌宕起伏、肅然起敬【收藏好,給你整理好了】

一顆顆榴蓮裡濃縮的是500年來華人在東南亞跌宕起伏、肅然起敬的奮鬥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01

初識榴蓮

15世紀中葉

,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首次打通了東部沿海通向東南亞的航路,也是中國人第一次見到榴蓮真身。

1519-1522年,歐洲葡萄牙人航海探險家

麥哲倫

率領的商船也開到了馬六甲海峽。

02

對於榴蓮的態度

中國人:

鄭和的副官

馬歡

,在他的《瀛涯勝覽》裡,

"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則五六瓣裂開,若臭牛肉之臭。內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慄。”

賭爾焉是榴蓮的英文Durian的音譯,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帶刺的果子”。

1552-1578年,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

“榴蓮可供藥用,味甘溫,無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氣”

歐洲人:

西方人最初並沒有重視榴蓮,而是把這種看起來醜陋、聞起來味道難以名狀的果實,視為當地土著愚昧和落後的標誌,不屑於吃,更不屑於記載。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殖民列強輪番登場,但三百多年的時間跨度裡,榴蓮從未被西方人認可。

1854年,英國博物學家

阿爾弗雷德

第一次寫下的關於榴蓮的文字,竟然著重描述了這種尖刺果實砸傷人有多麼危險、土著用榴蓮下飯調味的氣味多麼不堪—與改變了西方飲食結構的香蕉、芒果、楊桃等相比,榴蓮是東南亞原產水果裡最不受歐美待見的個例。

03

榴蓮名字的淵源

鄭和下西洋前,東南亞發生一次巨大的政權更迭:中南半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國,征服了北部的素可泰王國;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第一次統一。一躍成為當時的東南亞霸主。

1377年,

暹羅國王

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冊封,成為中華藩屬國。開啟了中泰500多年的蜜月期。大量明朝官民奉旨南下,據《東西洋考》記載,當時曼谷的40萬人口中,有27萬是華人。

華人為暹羅帶去了先進的冶金技術、軍事理論和行政經驗,幫助泰國在東南亞對抗越、緬等國。在擴張的過程中,大量土地和良種作物被納入泰國領土。 這其中,就包括榴蓮。

榴蓮的名字,

最早也是隨著大量華人的湧入,出現在東南亞。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人問鄭和,這種果子叫什麼名字,他隨口答到:“流連”,取對祖國大陸

“流連忘返”

之意,寄託

思鄉之情

榴蓮與流連同音,後來人們就將它稱為“榴蓮”。當時,暹羅華人中有一個普遍的說法:只要吃得慣榴蓮的,就能留在暹羅。中國人自古尊人重土,雖然皇命難違,但說服自己背井離鄉,依然需要

流連此地

的理由—甜美的榴蓮,是他們最好的慰藉。

根據鄭和下西洋的記載,當時的榴蓮

“內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

,這顯然與今天泰國生長的果肉堪比枕頭大的榴蓮相差很遠。 一種普遍的說法是,來自中國

廣西地區的果農

,將異體嫁接、人工授粉等種植荔枝的技術應用於榴蓮,才培養出了今天的良種。

04

禁海令後華人去往了馬來

李時珍寫榴蓮當然不是偶然。事實上,華人下南洋,也是從16世紀《本草綱目》成書同期開始。 鄭和打通了水上航道後,雖然明朝官方封關禁海,但已經攔不住東南人民開拓世界的決心。尤其是地少人多、農業薄弱、商業發達的福建和廣東東北部地區,開始有少部分百姓向東南亞偷渡經商。

既然是偷渡,作為大明藩屬國的暹羅是要繞過的,一直與明朝處於敵對狀態的安南(越南)也不是好的選擇,更南的土地,才是華人的選擇。沒錯,

馬來半島、印尼群島

榴蓮真正的原產地。這是一條與泰國華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不得不承認,華人性格勤奮、做事努力,且生意頭腦靈活,很快掌握了當地經濟文化的主動權。到了明末清初,更是有一大批不願屈服於滿清鐵蹄的漢人飄洋過海來到南洋,繼續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 他們有文化、有見地、有計謀,同時,作為農耕大國的百姓,對種植業的熱情當仁不讓。很多早期華人成了種植園園主,壟斷了當地的水果貿易,繼而暴富。

一個有意思的軼聞是,當初這批華僑暴富之後,納了許多當地女子為婢妾。他們的混血後代,男性稱為Baba “峇峇”,女性稱為Nyonya“娘惹”。儘管在血統和文化上都有一定混合性,但在這個社群形成後,一般都會遵照漢族的傳統,認為自己是漢人,傳承漢姓,不會選擇再與馬來族通婚,而是會從相同背景的家族,或者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中選擇婚姻物件,以避免被馬來人同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是一名“峇峇”。

相比同時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暴富後,與印第安女子、乃至黑奴女子代代雜居繁衍,生出膚色深淺不一的拉美民族。華人在新加坡的故事,堪稱以儒學儲存民族獨特性的最佳案例。

馬來西亞還有一句俚語:

“榴蓮落下,紗籠飄起”

。這種對性事隱晦而唯美的暗示,實在太符合儒學濡染的華人的性格。也從一個暗面,反映了當初榴蓮種植和貿易,為華人先祖帶來的富庶生活。

05

鴉片戰爭後被迫開啟國門

鴉片戰爭結束後,中英簽署《南京條約》,清政府終於廢除了海禁法令,允許西方國家在東南沿海招募華工,名為“契約華工”。

從19世紀中葉起,大量華人合法湧入東南亞,填補殖民開發的勞動力。為了區別峇峇孃惹和這些新到的華人,這一時期的華人被稱為“新客”。 一開始,華人從事的都是最低端的基建工作。英語coolie,就是從漢語的“苦力”意譯而來。但隨著20世紀後機械裝置的成熟,華人勞工們開始轉入種植園,除了為英國人割取橡膠之外,還有不少華人勞工進入了老華僑們的榴蓮園工作。

馬來西亞的榴蓮,從此被勤勞而聰明的華人精心栽培,並細化品級標準,按照甜度、細密度、纖維長度、綿軟度進行仔細區分,以durian的首字母D分級命名。像鑽石4C體系一樣,將各個數值排列組合,就有了上百個梯度。許多品種看著大同小異,實則差之千里。 除了眾多周知的貓山王之外,大馬著名的榴蓮,還有這些。

500年來,華人在東南亞跌宕起伏、肅然起敬【收藏好,給你整理好了】

華人一手鑄就的大馬榴蓮譜系,成為整個東南亞榴蓮的典範。就像如今華人作為主體民族的

新加坡

,傲然成為東南亞最發達的國家。

500年來,華人在東南亞跌宕起伏、肅然起敬【收藏好,給你整理好了】

讓我們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值此新年之際,也祝大家榴蓮(牛年)大吉,財源滾滾!

500年來,華人在東南亞跌宕起伏、肅然起敬【收藏好,給你整理好了】

上一篇:宋美齡臨死前每天都說這三句話,如今看到她的人都成了這樣. . . .
下一篇:1米小矮人和1.7米女子一見鍾情,只領證不辦婚禮,後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