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邦為何要殺掉功臣蕭何?蕭何為何能成為劉邦手下最大的功臣?

蕭何,沛縣人,劉邦老鄉。蕭何一出場就以文職工作示人,在秦政府沛郡中做“主吏掾”(類似現在的政府秘書)的工作,此時的劉邦是泗水亭長,倆人算是同事關係。至於兩人關係是比較密切還是一般不好說,但這個階段蕭何做過一件很出彩的事:劉邦有一次出差咸陽,別的同事送給劉邦的贊助費是三錢,獨獨蕭何出資五錢。

所謂禮輕情意重,別以為多出的二文錢不算啥。就是這多出的兩文錢,足足讓劉邦惦記了N多年。幾年後,已經登基稱帝的劉邦分封大臣時專門為蕭何加封二千戶,他當眾宣佈的原因是:“以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這件小事足以證明蕭何的過人之處。

秦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劉邦返回沛郡當上了沛公,蕭何正式追隨劉邦反秦並自始就是重要成員,他主要負責後勤保障、兵員補充以及律法條文等文職工作。劉邦率軍先入關,接受秦王投降,其他人都在爭搶秦國府庫中的金銀布帛財物,唯獨蕭何慧眼識珠,將秦丞相御史府中的律令圖書等收藏起來加以保護,這些東西比金銀財寶更重要。僅此一項措施,秦帝國天下險要、戶口錢糧等知識盡為劉邦軍團所掌握,這是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的財富。

楚漢戰爭後期,當劉邦與項羽對峙鴻溝時,蕭何在大後方做劉邦的後勤部長,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大批兵員和補給財物源源不斷輸送前線,同時蕭何還將自己的家族成員送上戰場,剔除劉邦的懷疑,為楚漢戰爭劉邦軍團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蕭何另一個人生亮點就是向劉邦推薦了大將軍韓信。

韓信最初是項羽軍團的人,叛逃過來後不受劉邦重視,甚至差點被殺頭,多虧劉邦的司機夏侯嬰刀下留人才保住了腦袋。心灰意冷的韓信感覺沒前途要逃走,蕭何聽說後來不及和劉邦打招呼騎馬就追,這才有了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麗故事。蕭何的大力舉薦和堅持讓劉邦認識到了韓信的重要性,最終拜韓信為大將軍,為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劉邦稱帝后對大臣論功行賞,對於蕭何的功勞他有一番高論:“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者,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其他人在劉邦眼裡都是“功狗”,唯有蕭何被劉邦評為“功人”。

蕭何雖然不直接打仗但卻是發號指令之人,功勞最大,封萬戶侯,拜相國。另外,蕭何還被劉邦賞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帶劍上朝,不用脫鞋,上朝時不用小跑,這是大漢的朝臣可以得到的最高榮譽和賞賜,只有蕭何有此待遇。

歷來功高震主者都會受到猜忌,蕭何也不例外,而且這種危險始終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蕭何頭頂,時刻提醒他要注意防範危險。早在楚漢戰爭如火如荼時,劉邦曾在前線頻頻派員慰問後方的蕭何,就是擔心蕭何奪權的心理在作祟;劉邦晚年,蕭何為民請命,請求劉邦放棄上林苑(皇家打獵的園林)還民入田。按說這絕對是為國事著想的一項好建議,也是做丞相的分內職責,但劉邦不這麼看,他認為蕭何企圖收買民心、覬覦皇位。觸碰權力紅線的蕭何被劉邦下獄。

僅僅因為一項建議就將人臣之首的丞相下獄,這件事充分說明了皇權社會伴君如伴虎的危險性係數有多高。無論何人,哪怕你是蕭何那樣的人傑,只要觸碰到皇權的紅線,隨時都會有腦袋搬家的危險。

沒辦法,至高無上的皇權只能由皇帝一個人掌控,這是封建皇權社會君臣關係的死結,無解。 劉邦將蕭何下獄主要還是以敲打為主並不想要他的命,不久即予以釋放。遭遇牢獄之災的蕭何從此學乖,再也不敢隨意為民請命了。

漢惠帝執政時蕭何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終點,臨終前漢惠帝特來看望他並詢問國家大事的後事安排。“孝惠問: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蕭何和曹參既是同鄉也是同事,兩人都是劉邦功臣集團重要成員,一個主文,一個主武,但因為論功行賞問題兩人鬧了彆扭,私交幾乎沒有,關係處的很一般。但當漢惠帝詢問丞相的接班人選時,蕭何毫不猶豫地肯定了曹參是最佳人選。

“君子和而不同”,以國事為重,不以私廢公,蕭何的高風亮節足以彪炳千秋!

關於財富和子女的教育問題,蕭何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史記》記載,“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蕭何雖然功居臣子第一,但為人低調生活簡樸,從來不喜歡豪華鋪張。他認為自己的子孫如果有賢能,必將繼承自己的節儉理念,保家有道;而一旦子孫屬平庸無奇之人,也不至於因為身處豪宅而被有權勢之人欺凌!

我們現代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和蕭何的理念是相通的。兒孫如果無能,你留再多的金山銀山也沒用,敗家分分鐘的事;而如果養成了勤儉持家的觀念,這種精神財富則可以傳家久遠,使子孫受益無窮矣。

也許是得益於蕭何獨特的傳家理念,他的後人雖然沒有他那麼出色但保家有方,一直持續到王莽篡漢,兩百多年間蕭家一直受到漢朝歷屆皇帝的恩寵,祖墳青煙嫋嫋長盛不衰!

上一篇: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真的是一個傻子嗎?看看這些歷史事件就知道了
下一篇: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會拒絕投降?原因竟是這樣的,西方媒體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