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朝的誅十族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唯一一個受過這種刑罰的是他

誅九族是一項非常嚴酷的刑罰,它能讓你的血脈在人間永遠消失,但是誅十族這種刑罰竟然也真的存在,唯一遭受過這種刑罰的是明朝的方孝孺,劊子手果不其然是朱棣。

朱元璋以最窮苦身份起家,對任何人都不放心,都擔心別人要搶他的一畝三分地。為提防功臣大將,又要解決定都南方的同時控御北方、防備蒙古的問題,朱元璋繼續元代分封宗王出鎮的政策,將自己諸皇子分封於各戰略要地鎮守以“慎固邊防,翼衛王室”。諸王中尤以北邊之“塞王”實力最強,如秦、晉、燕、代、寧王等。

洪武末年,太子、秦王、晉王相繼去世,長期統兵作戰的燕王朱棣遂成為諸王中輩分最大、勢力最強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商計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誅齊、黃為名,誓師北平,號稱“靖難”,經過四年“靖難之役”, 1402年,叛軍攻克京師,建文帝失蹤。朱棣稱帝,年號永樂,是為明成祖。

在現存的史料中,建文帝被描寫成一個無主見、無能力、迂腐可笑的君主,具體情況已不可考。但他得到了方孝孺等人的支援是肯定的。

方孝孺,浙江台州寧海人,幼聰慧,6歲能詩,人奇其才。建文繼位後,方孝孺任翰林侍講學士,次年,值文淵閣,以帝師自居,帝讀書有疑,即召講解。

朱棣發兵北平前,謀士姚廣孝以方孝孺為託,說:“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姚廣孝斷定方孝孺不會投降,但為免得“天下讀書種子絕”,所以有此請求。朱棣同意了姚廣孝的請求。

打到南京後,朱棣讓方孝孺起草詔書,結果方孝孺至,放聲大哭,悲慟之聲響徹大殿。朱棣下榻,慰問說:“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

方孝孺反問:“成王安在?”

朱棣說:“彼自焚死。”

方孝孺又反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說:“國賴長君。”

方孝孺再反問:“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惱羞成怒說:“此朕家事。”

朱棣命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被激怒了的朱棣,為解心頭之恨,下令在最為殘酷的誅九族之外,對方孝孺誅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再加上他的學生們。

有史以來,誅十族者,唯有方孝孺一人而已。

此次誅十族,共計殺人873位。此外更有數千人被流放、充軍。

方孝孺在弟弟方孝友臨刑時,不禁淚如雨下。不料方孝友從容吟詩:“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孝孺慨然就死,作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魯迅先生曾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說,柔石的家鄉,“是台州的寧海,這隻要一看他那臺州式的硬氣就知道,而且頗有點迂,有時會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覺得好像也有些這模樣的。”

他又在《中國人失掉信心了嗎》中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方孝孺應該算得上中國的脊樑吧!

當然,這種脊樑,絕對不是官方評選出來的那種笑話。

上一篇:張學良的四個兒子最終結局如何?張學良的四個兒子最終分別怎麼樣?
下一篇:清朝的最後十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轉型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