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直言不諱:房樑上掛塊肉都比它有用!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直言不諱:房樑上掛塊肉都比它有用

距今1800多年前,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我國地震比較頻繁,張衡親身經歷了多次地震。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終於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候風地動儀非常神奇,可以監測到地震發生的方位,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監測儀器,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

然而,近些年來,關於這一成就的記載卻慢慢被教科書移出,這是為什麼呢?

神奇的地動儀

公元78年,張衡生於河南南陽,為當地大姓豪紳子弟。他自幼聰敏好學,遊歷多地,在文學、算學、天文、地理、機械製造等方面都頗有建樹。

公元112年,34歲的張衡經舉薦入京,進入朝廷做了郎中,後升遷至太史令,主要觀測天象、編訂曆法。在此期間,他改進並重造了一臺渾天儀,以水驅動而演示天象;他還著書立說,寫了中國第一本描述天體執行的書《靈憲》,提到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而已,並解釋了月食的成因,這種解釋即使今天看來也十分科學。

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的故事記載在《後漢書》裡,根據記載,這個地動儀發明於公元132年,用精銅鑄成,形似酒樽,直徑約2米,周身刻以山龜鳥獸的篆文,作為裝飾形象,內部則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這八道分別對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均對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首,龍首下方各有一隻張著大嘴的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會掉下,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人們便可知哪裡發生了地震。

地動儀消失之謎

東漢未年是地震頻發時期,張衡儘管是一位自然科學家,但他的思想也無法脫離所處的歷史階段。

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使地動儀成為“觀異象、察妖祥”的工具。公元133年地震後。張衡上疏:妖星見於上,震裂著於下,天誠詳矣,可為寒心。今既見矣,修取恐懼,則轉禍為福。“順帝以後的皇帝因地震下過16次“罪己詔”。

自此,由地震引起的清君就開了先河,直“清“到官員們見張衡上朝,都對他側目而視,他的地動儀也成了不詳之物。

134年,安放於靈臺的地動儀成功測到隴西地震、月又有高官“以地震免”之後,侍中張衡立即被滿朝文武們視為“終為其患,邀共讒之”,兩年後被排擠到河北的河間,這裡是幾百年後林沖發配之地,其悲涼可想而知。

過了幾年,張衡被降職回京,不久就鬱鬱而終。這幾年間京師曾發生過多次地震,但至今沒發現該地動儀的紀錄。

張衡地動儀只有過一次地震的記錄,它在一個天誠觀盛行的時代,無意中成為中國科技史的榮光,猶如曇花一現,消失在東漢晚期的噩夢裡。

地動儀是否存在

其實,說了這麼多還是沒有拿出地動儀真實存在的證據,在西方學者看來,“

中國古代文獻的記錄太少了,很難拿出證據證明這個地動儀真的存在,而且現有的文字記載實在太簡略

”,而且西方科學家注意繼承前人成就的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反省,這種傳統使科學的體系更加完備,文化的傳承才有系統。

關於這一點,中科院院士傅承義更是直言不諱,

你都不知道它是否存在,房樑上掛一塊肉都比它有用。

或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秉持真實的態度,有關張衡的地動儀的材料被移出了教科書。

地動儀的復原

雖然爭議和談論一直都存在,但關於候風地動儀的復原的嘗試一直都沒有停止。

自1883年英國人米爾恩按照文獻記錄,“復原”出第一個張衡地動儀開始,百年間,全世界共有13種被“復原”的地動儀,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且原理不同、造型各異。

198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在日本舉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覽,展品包括一臺侯風地動儀複製模型。開幕式上,工作人員實在想不出辦法透過震動讓地動儀龍口內的銅丸掉落到蛤蟆的口裡,只好用木棍將銅丸撥出進行展示。

目前,人們對候風地動儀的研究仍在繼續。科學界認為,只是找到了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懸垂擺原理”,而沒有實現利用地動儀對地震實現準確的預測。至於其中的奧妙。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進而破解候風地動儀之謎。

如果真能復原成功,或許候風地動儀能再次“名正言順”地再次出現在教科書中。

上一篇:夫妻若想長久相處,必須放棄這些條件!說得太好了,一定要看看
下一篇:【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孫權、劉禪,誰才是三國中最會打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