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朝文化對於周邊的國家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明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得益於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砥礪奮鬥,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與辛勤勞作,古代中國的歷史文化得以源遠流長。從漢代以來,古代中國都極其注重與各國之間物質文化的溝通交流,在唐代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直到如今,唐代時的文化傳統仍影響著現如今的日本。不僅僅是唐朝,明朝對於周邊的國家文化的影響也依然傳承至今。

回顧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創造,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些文化不僅為我國的傳承發展帶來了不竭的動力,還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帶來了顯著的提升。在各國文化傳承者的指引之下,許多精彩的中國文明得以跨過山河湖泊,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在其它國家發揚光大。特別是周邊國家,例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在旅遊時都能看的中國文化的影子。

不管是在宗教、文化、技術上,還是政治制度上,古代中國都被許多國家模仿和借鑑,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今號稱“宇宙第一”的韓國。如今他們因為自尊等方面的影響,極力想要擺脫曾經作為中國附屬國的影響,但真相永遠不能否認,哪怕到了今日,無論是在文化還是經濟上,韓國還深受中國的影響。

從明朝起,韓國就開始成了中國的附屬國,甚至在清代的版圖上,李氏朝鮮還是中國的囊中之物。如今韓流開啟了中國人民對韓國的認識,常常能夠在電視劇或是綜藝上看到,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依然保留著漢字名姓名。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直到今日韓國還不能取消漢字,實際上漢字對於韓國來說是完全不能不用的。

一、無法更改的漢字

這一切都要從訓民正音說起。目前的韓語中有許多發音與中文類似,其含義與中文也大差不差,包括韓國人的名字。許多中國人好奇,為何韓國人的名字中總是用“娜、恩、英”等漢字,甚至經常出現重名的現象,但實際並非如此。目前韓國人所用的文字是訓民正音之後從漢字以及中國陰陽學說改變的表音文字。

與中國的象形文字不同,韓國語言只表明讀音不能表示含義,只能相當於與我國拼音類似的注音文字。訓民正音在發明之初就是為了解決朝鮮當時落後的識字率,因為漢字太難朝鮮人學不會,所以當時的世宗大王就發明了這種表音文字,有助於朝鮮民眾的文化提升,並沿用至今。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韓國人的名字在中國人看來都相差不大,原因就是他們的名字讀音相同,而漢字不同,就像是同問“文字”的發音,一個是文字,另一個卻是蚊子一樣。韓國人取名時愛用生僻字,因為在上個世紀中期韓國為了去漢化停止韓國人繼續學習中文,因此,許多如今的韓國年輕人終其一生會寫的漢字只有自己的名字。

二、不可割裂的建國史

韓國本身的建立就深受中國的影響。在韓國的歷史上有所記載,最開始在朝鮮半島上建立國家的就是當時不滿意紂王暴政的一位皇宮貴族,名叫箕子。他本人是紂王的叔叔,因為厭惡紂王的暴戾血腥,便一路流亡到達瞭如今的朝鮮半島,建立了箕氏侯國,後來還被周武王支援,封其為朝鮮候,這就是韓國與朝鮮的來源。

後來隨著朝代更迭,檀君成為了三韓時代的統領,將箕子建立的將近一千年的朝鮮傾覆。正是這一千年使得朝鮮半島文明時代,開啟了朝鮮的文化歷程,但是如今一些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的韓國民眾,寧願放棄這一千年的建國史,也要抹掉朝鮮與中國在歷史上不可分割的聯絡。

三、發明較晚的韓國文字

若是加上一千年的箕氏侯國,韓國的文化還算的上長久,但由於始終處於中華文化的影響之下,他們本國的文字出現的時間就相對較晚。最開始漢字傳入時是公元三世紀左右,也就是中國三國時期,在當時的朝鮮,因為識字率很低,漢字因此被叫做“吏讀文”,也就是隻有當了官員的高階知識分子才能讀懂。

在此之後大概一千年,整個朝鮮半島始終都以漢字為主要使用文字,並沒有其他文字可用。時間來到世宗大王時期,為了讓當時落後的朝鮮提高教育水平,世宗大王發明了一套簡單的即學即用的文字體系,與漢字體系不同,但是這些文字屬於注音文字,其筆畫形式仍然參考了中國文化中陰陽兩極的含義。

但不得不說,韓國文字本身的發展也非常曲折多端,近代時期受到日本侵略的影響,當時的殖民政府大力封殺韓國表音文字,主張教授日語。在將近三十多年的朝鮮戰爭之後,半島最終淪為兩個國家,也就是如今的韓國和朝鮮。又因為不同國家對於文字的理解與需求不同,朝鮮語與韓國語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區別的。

結語

韓國的許多文化根植於中華文化,不論是建國之初還是之後的文字體系,都離開中國文化的薰陶。哪怕在1948年韓國推出一項民族主義濃厚的《韓文專用法案》,卻依然沒有擺脫漢字。在韓國的身份證上的漢字就是這一結論的最好證明。整個東亞國家的文化都是相互影響的,只不過其中最為卷帙浩繁的當屬中華文化。

直到如今,日本的京都依然保留著與唐朝首都長安等比例復原的街道,並生活至今。除此之外,越南也承認漢文化對於整個國家的巨大影響,可以說,中華文明是整個東亞地區的根。韓國如今不顧一切想要擺脫漢文化的影響其實也表明了他們對於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事實上,韓國也很難擺脫,至少身份證上的漢字目前來看就是證明。

參考文獻:《訓民正音》《箕子》

上一篇:朱棣起兵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勝利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方孝孺是誰
下一篇:盤點歷史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話,《灰姑娘》的真實面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