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劉邦讓出一塊地,讓朱元璋讓出一塊墓地. . .

我國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屬,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是劉邦?

劉邦當時是泗水亭亭長,

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

雖然只是政府臨時公務員,但好歹算是有一份工作。

可是朱元璋是真正的貧苦農民子弟,

他家窮到什麼程度呢?

父母兄長餓死,買不起棺材,連一塊裹屍的破席子都沒有,

更悲慘的是,連個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他家的鄰居劉繼祖看到實在不忍心,

於是讓出一塊地用來安葬亡人,這塊墓地就是以後的鳳陽陵。

元朝末年的時候,土地兼併嚴重,

地主與官府勾結,貧民百姓為了交稅只能廉價賣掉土地,

為了生活只能成為地主家的佃農,

這就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所以朱元璋的原生家庭有多貧苦由此可見一斑。

埋葬了父母兄長以後,孤身一人的朱元璋沒了出路,

無法維持生計,迫不得已之下在皇覺寺出家為僧,

在元朝,和尚是不用向官府上稅的,不僅如此,

寺院還擁有大面積的田產以及僱工,

一個大型寺院和一個大莊園沒有什麼區別,

寺廟裡的和尚是可以結婚的,他們都有家室,

和尚只是一種職業。

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寺廟恰恰是最好的去處,

既不用擔心跟官府打交道,也不用擔心沒飯吃餓死,

但是由於沒有背景,朱元璋的和尚生涯還是很苦。

寺廟裡也是要論資排輩的,

朱元璋當時只是一個小沙彌,每日的任務就是挑水、掃地加打雜,

寺廟裡的人也都欺負他,

但是為了活下去,他選擇了隱忍,

由於連年戰亂,時間久了,寺裡的財務也開始漸漸入不敷出,

於是和尚們也要被安排出去化緣,

那些有關係的和尚就被派去近一點的富戶家裡,

像朱元璋這種無親無故,在寺裡又飽受排擠的,就沒有這麼幸運,

他被安排雲遊,一路走一路化緣,

朱元璋的稱霸之路,就從這次雲遊開始了,

他遊歷光、固、汝、潁各州三年,後又返回皇覺寺。

在這三年中,他仔細考察了所云遊之地的地理,風土人情,交通等,

積累了大量實用知識,為日後的霸業奠定了第一步基礎。

《明史》中記載,朱元璋在遊歷的三年中生了一場大病,

有兩個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關心照顧十分周到,病好以後,

那兩個紫衣人卻不知去向。

這說明了朱元璋是天命之子,在危難時會有神靈護佑。

按說朱元璋祖上三代都是貧農,怎麼會有天命眷顧呢?

這其中還有一則神異傳說,

在明人王文祿的《龍興寺記》裡記載過這麼一則故事,

傳說在朱初一的老家有個窪窩,朱初一經常在那躺著,

有一次有個道士經過那裡,看到那裡的地勢,便說:“葬在這裡的人,後代可以出現天子。”

道士的徒弟問道士原因,道士便說:“如若你不信,拿一個枯樹枝栽這兒,十天就能成活。”

他們走後,朱初一偷偷試驗了一下,果真如此,以後,朱初一死後便埋在此。

朱初一是朱元璋的親爺爺,這個故事就是很有名的“折柳試龍氣”。

當然這都是後人為了給朱元璋當皇帝找的合法性理由,

在君權神授的年代,統治者的權力必須是天賜的才合法。

三年的遊歷生涯讓朱元璋大大開闊了眼界,

他已經不甘心在寺廟裡虛度人生了,堂堂男子漢頂天立地,

應該去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這個時候他幼年的好友湯和已經在濠州義軍郭子興部下做了千戶,

於是便寫信勸朱元璋入夥,大家轟轟烈烈做一番大事,

朱元璋收到書信後默不作聲地燒了,因為他還沒有下最後的決定,

待在寺廟裡雖然窩囊,但是可以保得長久平安,

如果起義失敗,那就會身首異處,

不過老天卻不給他猶豫的機會,

皇覺寺裡一個平時看不慣朱元璋的和尚,

把他“暗通叛逆”的事情報告給了官府,

這下沒有退路了,和尚是再也當不成了,

他連夜逃走,但是他還是沒有最後下定決心要去參加起義軍,

古人在最難以下決心的時候,

就會把自己的選擇命運交給天意來定奪。

現在也有類似情況,比如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時候,

就透過拋硬幣來決定,正面是一種結果,反面是另一種結果。

不過朱元璋使用的不是拋硬幣,而是算卦,

《明史》是這樣記載的:卜於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

意思是朱元璋問卜於神,卦象顯示去留皆不吉利,

於是太祖就說“:難道應該謀反舉事嗎?”

又卜了一卦,一卜則吉,大喜,於是朱元璋四月十五到濠州城投奔郭子興。

郭子興見朱元璋外貌形狀十分驚奇,所以留下作為親兵,

朱元璋每次作戰都是必勝,於是郭子興便將自己撫養的馬公之女許配給了他,

這個郭子興的義女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馬皇后。

至此,朱元璋算是正式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

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在他生命往後的歲月裡,馬皇后一直都不離不棄陪在他身邊,

正是“軍功章裡有我一半”。

朱元璋在軍中為人忠義,郭子興聽信小人讒言猜忌他,

他不辯解,依然對郭子興忠心耿耿,

郭子興兵敗,他在自己的地盤收留郭子興,

並把軍隊的指揮權相讓,甘居人下,

後來郭子興又一次對他痛下殺手,還好最後郭子興及時悔悟,

從此以後對朱元璋重用不疑。

朱元璋的部下都為他鳴不平,但是朱元璋卻並未對此介意,

反而更加敬重郭子興,

這樣的知恩圖報,使朱元璋很快就在軍中牢牢獲得了軍心。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接管了他的軍隊,開始了真正的稱霸之旅,

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就是牢牢抓住了這一點,

在軍中站穩了自己的腳跟。

後來朱元璋在征戰的途中結識了李善長,常遇春等人,

有了這些人傑的輔助,朱元璋的事業一路飛昇,

最後朱元璋攻下南京,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基業,

但是朱元璋很清醒,他沒有在南京稱王稱霸,

而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當時元朝政府雖然行將就木,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誰稱王稱帝就打誰,

起義軍大多為貧苦農民出身,沒有什麼戰鬥力,往往一觸即潰,

天下形成了四分的局面,

元朝殘餘勢力,張士誠,徐壽輝,朱元璋,

其中朱元璋在當時是最弱小的,

處於在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

萬般無奈,朱元璋只能裝孫子,一邊向各方示好,

一邊悄悄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

最先倒黴的是徐壽輝,他被自己的部下陳友諒幹掉了,

陳友諒取代了徐壽輝的地位,

但是他沒有耐住性子,迫不及待稱了帝,

陳友諒的確是一代梟雄,如果不是因為他和朱元璋生在同一時代,

在其他亂世,陳友諒肯定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朱元璋剛開始為了悄悄壯大自己,所以一直裝孫子,

但是陳友諒知道朱元璋不是等閒之輩,總有一天會做大做強,

於是和在朱元璋南邊的張士誠聯絡,

兩人聯手幹掉朱元璋,然後再滅了元朝,

張士誠也不是傻子,他看透了陳友諒的招數,所以他表面上派兵騷擾一下朱元璋的邊境,

其實背地裡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

張士誠是販賣私鹽出身,有了一方小天地稱王稱霸,他就知足了,

朱元璋猜到了張士誠的心理,

所以他對後方沒有太大的憂慮,

真正讓他頭疼的是陳友諒,

陳友諒這個人心狠手辣,靠弒主上位,

又有野心,未來能與自己逐鹿天下的,只有陳友諒一人而已,

所以他朱元璋必須徹底消滅陳友諒,

才能贏得以後的江山。

陳友諒首先發難,但那個時候朱元璋的力量還很難與陳友諒正面抗衡,

雙方在鄱陽湖激戰,

陳友諒的戰艦是航母級的,而朱元璋的戰艦勉強只能算是巡洋艦,

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朱元璋獲勝,

一方面是陳友諒殘忍嗜殺,軍心離散,士不用命。

而朱元璋陣營同仇敵愾,

再加上有常遇春這種不要命的先鋒猛將,

陳友諒越打越疲弱,朱元璋卻越打越強大,

最後陳友諒不敵,乞求和談,朱元璋沒有給他機會,

一舉攻滅了陳友諒勢力,作為懲罰,

朱元璋命令陳友諒的後代一直在湖裡生活不準上岸,

類似於現在的疍家人,

滅亡了陳友諒,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張士誠,

張士誠和部下們承平日久,

朱元璋沒有費多大力氣就將他一舉消滅,

至此,除了北方的元朝殘餘勢力以外,國土盡歸朱元璋,

朱元璋在金陵稱帝,建國大明,年號洪武,

建國後朱元璋派徐達領兵北伐,徐達也沒費什麼周折就打進大都,

滅亡了元朝,自此大明開始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國祚之旅。

自幼貧苦,備受欺凌的朱元璋終於出人頭地了,

他當上了皇帝,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了,

再也不會忍飢挨餓,他建立的明朝是由漢族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朱元璋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與民修養生息,

人民漸漸又迴歸到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歷史上一般把朱元璋評為一個暴君,

理由是他濫殺功臣,大興冤獄,

可是他懲處的都是貪官汙吏,歷朝歷代,

朱元璋的反貪力度絕對能排第一,

因為元末貪官汙吏貪墨救濟糧,

所以才導致朱元璋的父母兄弟活活餓死,

朱元璋大力反貪,就是因為他希望在自己的王朝裡不再有人因為飢餓而死,

不再有老百姓受到官吏的盤剝欺壓,

他希望自己可以創造一個盛世,人民都可以在他的統治下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

《明史》稱讚朱元璋說: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

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

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

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

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

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

如此高的尊崇,朱元璋當之無愧。

宣告:文字內容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上一篇:【提醒】網貸知識:別再被騙了!這五種情況下,你的貸款會失效
下一篇:他是南宋名將,和岳飛齊名,還和他韓世忠齊名,最後卻被趙構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