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和日本在有外敵入侵時,有完全不一樣的應對方式,日本在哪裡?

清朝和日本在有外敵入侵時,有完全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說起來清朝和日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國家,但為什麼日本在遭受黑船入侵之後,開始睜眼看世界,全面向歐美資本主義強國學習。相比之下,清王朝哪怕是簽訂了南京條約,還是把資本主義強國視為蠻夷之邦,用鄙夷的眼光看待他們,又不正視他們。被打疼了吧,又開始各種卑躬屈膝,而且不是清王朝這個滿族為主的執政團體這麼想,以漢族為主的儒家知識分子也是一樣的態度。

我想恐怕到甲午戰爭的全面失敗,他們才意識到傳統的儒家文化已經不能適應這個前所未有的世界了。

有一個歷史事件讓我很感慨。日本明治維新第三年,組織了一個涵蓋一半的高官,用當年財政預算的2%,歷時1年10個月遊歷歐美。這種事情恐怕不會在清王朝出現啊。(明治政府拿出當年財政收入的2%來支援岩倉使節團出訪,讓上層們知道西方先進的文物制度和物質精神文明,便於他們在日本今後的發展中找到正確的道路,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就是兩個最好的例子。)

那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區別?應該不是文化傳統,因為都是儒家文化圈啊!

難道真的是那一刻,日本天照大神發威,給了他們一群擔負起民族使命的英傑……但是這個一點都不唯物歷史主義……

總之我想說的是,不僅僅是清政府,因為民間儒家知識分子的反應也很遲鈍,和日本知識階層的應對方式完全不同。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我們可著眼於國情方面,清朝的國家體系的複雜程度比日本高得太多,首先規模巨大,皇權不能遍及全國,利益階級力量過大,改革如果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揭竿而起。而且清朝的統治者是絕對的少數民族,統治者基礎弱,一旦改革失敗就肯定要被推翻和產生內患,而且地緣上清朝也是四面受敵,產生內患的結果就是外國得益。

如果清朝真的和日本一樣進行過激的變革,那麼必將導致各族各地分裂,淪為現在中東的情況。而且即使是日本改革,也不能算成功,因為離歐美較遠所以發育的還可以,但是一旦真的和美蘇這種一流強國正面碰上,硬剛國力,還是沒什麼還手之力,現在看來,日本的變革或許還不如不變。

是,日本看起來似乎是崛起了,可是它連自己的主權都沒有,儒家意識不行,可是現在孔子文化正在影響全世界。意識和現實的區別是意識指導現實,而現實中利益和生存是對外表現最具衝擊、反差最大的。像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的不屈服才是這個文化傳承下來的根本,而所謂的儒雅,只是嚴己寬人的表現,只是中國人太多,各型各色的自然有,總而言之,利益在前,有人醒悟有人迷。

上一篇:趙匡胤成功篡奪後周柴氏政權後,他的妻兒是如何得到別人的善待的?
下一篇:香水比毒品還毒?!一個女子被賣香水男下迷藥,警方釋出最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