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老子》中的守屈是什麼意思?守屈辱的典故是怎麼形成的?

(一)守著屈辱,其實是和群眾打成一片。

當一個人遭受羞辱的時候,似乎有種恨不得在地上挖個縫隙鑽進去,據說最傷害身體健康的情緒,不是憤怒,不是悲傷,而是羞愧。但是羞辱真的那麼不好嗎?

《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

知道怎麼榮耀自己,但是卻故意守著屈辱,為什麼呀?這樣可以作為天下的歸依,因為榮耀的人,是遠走高飛型的,是脫離群眾,想要高人一等的,而守著屈辱,則非常接地氣,可以和群眾打成一片。

(二)眾人最不喜歡的,反而是最尊貴的。

《老子》曰:“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們最討厭的,莫過於鰥寡孤獨,而那些王公貴族則總是以孤家寡人自稱,這個道理,就是,事物呢,或者可以因為自我減損而得到增益,或者會因為自我增益而遭到減損。因為事物總有個平衡的張力。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好的善良,就像水一樣,水對萬物都是有利的,水往低處流,從來不和別人爭,總是流入最骯髒最低窪眾人最厭惡的地方去,所以,這種德性是很接近“道”的。

老子所推崇的這種“道”和“善”,是一點不忌諱屈辱的,願意承受那些最不美好的事情的。

(三)做得非常美好又到位的,似乎卑微又不足。

《老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不喜歡像潔白美麗的碧玉,卻要落落大方得像塊石頭,因為最大的美好就像有點屈辱,最廣大的美德,看起來好像做得還不到位。

為什麼呢?你潔白如玉,就是不願意有一丁點看起來像是屈辱,就是不願意一丁點看起來像是還不到位,就是在攻擊群眾的印象和直覺,而不是真正想做事情,不是真正想解決問題的。

那些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一心撲在問題的處理上,不會顧及那些外行人和不知情的人的看法,他們做得非常美好的時候,人們還誤以為他們做得非常卑微,他們做得非常到位的時候,人們還會明顯感覺他們做的很不足,因為他們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征服人心。

上一篇:愛情是一場不斷追求的旅行,但是你的婚姻還是需要一個完美的結局!
下一篇:王健林瘋狂的目標: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一個億,你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