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英國最後一位國王,因為一枚馬掌釘,導致了一場大禍,最終戰死沙場

歷史上有很多小事件,經過層層傳遞、發酵演變,最終導致了大禍。

有句蘇格蘭民謠說得好:

少了一枚鐵釘,丟了一隻馬掌;丟了一隻馬掌,翻了一匹戰馬;翻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去了一個國家。

這民謠說的正是英格蘭約克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傳說,理查三世在與亨利·都鐸爭奪王位時,因為自己的坐騎少了一枚馬掌釘,導致馬掌掉落,戰馬跌倒,而被掀翻在地,最終戰死沙場。

理查死後,亨利上位,英國由此轉入都鐸王朝統治時代。

這個事件可以看作由小及大,蝴蝶效應的一個經典案例。由此,筆者聯想到我國曆史上的一次戰役——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是靖難之役中極為關鍵的一戰。

戰事發生在建文二年,也就是1400年4月。交戰的雙方,一方是建文帝主導的南軍,由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掛帥,率軍60萬人,號稱百萬之眾;另一方則是燕王朱棣率領的燕軍,由朱棣率馬步軍10萬人迎戰。雙方會於白溝河。

對於燕軍而言,一比六這是妥妥地毫無勝算。事實的確如此。

24日這天,燕軍自蘇家橋沿河而進,就遭到了建文帝平安所部萬餘人伏擊,損失慘重,只好暫時退卻。其實,這平安早年跟隨朱棣出塞作戰,比較瞭解朱棣用兵,燕軍遭伏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朱棣捲土重來,實施渡河求戰。平安則繞至燕軍後方,攻其後手,並且連敗朱棣部將房寬、陳亨二人。

朱棣見形勢不好,親自上陣戰鬥。很快,這場混戰轉化為朱棣與平安的二人戰鬥,平安差點刺中朱棣。混戰中,朱棣三次換馬,箭都射完了,只好揮劍作戰,眼看就要被人捉住了。天空突然吹來一陣強風,這風呼呼作響,吹得飛沙走石,人們睜不開眼。

眼看著這風奔李景隆那邊去了,大風過後,李景隆的帥旗竟然被刮斷了。

對於這個細節,正史多有提及。其中《明史》載:

會鏇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

《明史紀事本末》載:

會旋風起,折大將旞,南軍相視而動。……於是列陣大崩,奔走之聲如雷,通淵與聚等皆死。

帥旗雖然只是一面旗,但卻是一軍的命脈所在。旗在人在,旗在人散。混戰之中,南軍士兵看到旗幟倒下,紛紛敗退而走。李景隆率餘眾逃往濟南。

這真是一道如有神助的“神風”啊!朱棣也因此化險為夷。

白溝河之戰以李景隆失敗而告終。這次戰役之後,建文帝再也組織不起來大規模的軍事征討,很快由戰略主動轉為被動防守。決定明朝歷史走向的“靖難之役”漸次走向另一種狀態。

很多人將“靖難之役”的成敗歸功於這次神風。其實,這麼說有道理,也沒有道理。

如果沒有這次神風,朱棣死於戰亂,燕軍的靈魂人物不在,哪還有後面的一路南下。

但是從大的視角來看,哪怕沒有這次旋風,李景隆也是敗局已定。因為李景隆惟自尊大、紙上談兵,在以往與燕軍的交鋒中幾乎沒有勝利的戰事。

歷史因細節而精彩,也因小事件而改變。歷史的詭譎有趣之處,或許就在於此。

上一篇:6歲孩子被狗嚇到狗的主人非但沒道歉還把孩子母親打傷了
下一篇:【科普】世界上不乏狂熱的科學家,比如說毒王埃裡克·沃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