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黃氏家族:一個家族的記憶中,可以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甚至上千年

在靜默流逝的漫長歲月裡,浮沉起落的人生於青史不過寥寥幾筆,而大部分人是淹沒在滾滾紅塵中的,但在家族的記憶中,卻可以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翻開豐州古城的燕山黃氏族譜,1281年從燕山入閩的答剌真,及其10個子嗣的繁衍,依然清晰在案。

萬石陂繞九日山流向泉州

對於正在重修族譜的黃愛國而言,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的事蹟要力求準確,所以時間跨度越長難度越大。

而我們從族譜裡看到的只有故事。

隨同“黃龍三見”的美麗傳說,族譜中才貌出眾的黃養蒙躍然而出。

對於黃養蒙的美貌,地方誌並沒有過多著墨,但對其倡議捐資建設南安新城、帶領民眾興修水利等給予很高的讚譽。黃養蒙去世後,泉士大夫稱其“純厚追古人風,簡重得大臣體”,迎入郡鄉賢祠崇拜奉祀。

位於豐州鎮的黃氏家廟

黃氏家廟廣場

儀觀甚偉

魏晉南北朝出了潘安、嵇康、何晏等眾多才智與容貌雙絕的美男子,讓人以為那是個看臉的時代。其實在任何一個朝代,顏值都很重要。明朝的王越進京述職時,明英宗竟然被其俊朗風采迷住,當即委以重任。

黃養蒙也是個帥氣、才氣、運氣絕佳的人。

他還在泉州府學讀書時,就因才貌超群,與當時的名宦徐階有一次美麗的邂逅。

徐階被貶為延平府(今南平)推官時,曾來過泉州。他在學館遇到黃養蒙,馬上被其“儀觀甚偉”、才學過人所吸引,當場大為讚賞並器重有加。

1562年徐階繼任首輔之後,大力革除嚴嵩弊政,十分注重選拔人才。他很快想到了當年的南安才俊,極力挽留已經看淡官場的黃養蒙。“徐階公方執,挽之不止。”

其實,儀表堂堂的黃養蒙在朝為官時,因得到內宮金娘娘的幫助,仕途還算坦蕩。他稱病辭官回到家鄉後,感念金娘娘的恩情,而把東臺上曾經讀書的地方,修建為廟宇,奉祀金娘娘塑像於內。後來,當地村民又將“蘇夫人”從祀於廟中。因嘉靖帝敕封金娘娘為“保嬰護幼、護國注生夫人”,當地人就把同在登臺廟內的金娘娘與蘇夫人,尊為廣大婦女、嬰幼的保護神。

現在,登臺廟門口,還掛著一塊“黃養蒙讀書處”牌匾。登臨此處時,一個勤奮苦讀的學子身影,以及鮮活的感恩故事立時浮現眼前。

半山書室

曾楹茅屋九山曲,時望金溪小徑通。

堆葉掃雲尋老子,烹茶讀易夢周公。

幾年司計慚明主,何日乘舟掛晚蓬?

江上清風猶舊否,沙汀為我問漁翁。

黃養蒙晚年重訪九日山時寫下的《九日山書室》,再現了他在半山書室讀書的情景。

九日山登臺廟(原半山書室)。

九日山登臺廟(原半山書室)。

也許是九日山距離豐州古城和泉州城內比較近的緣故,到山上尋一清淨處苦讀,就成了古代泉州不少讀書人用功的途徑。相傳唐貞元八年(792年)榜眼及第的歐陽詹、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也考中榜眼的劉昌言,都曾在“九日山書室”讀書。

北宋名臣陳偁出任泉州知州期間,到九日山東臺為其子陳瓘築“讀書山房”,令他在此潛心攻讀。1079年,陳瓘高中“探花”。

東臺逐漸成了讀書求取功名的風水寶地。

位於九日山東峰半山腰的東臺,在綠樹掩映下,兩座紅磚紅瓦建築格外醒目。從山門上去約莫20分鐘,站在東臺望向金溪,溪與兩岸連線的大片景緻皆在目下,視野和心境頓感開闊。

這裡因此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讀書講學。

1156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時,把東臺的讀書室改造成講學授徒的書院。當時,朱熹與好友、南安人傅自得登遊九日山,在東臺道場共同創設“九日山書院”。兩人親自講學,還邀請朱熹的另一位摯友、永春人陳知柔一起參與。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黃養蒙的父親黃澄進士及第,入朝為官後,仿效古人在東臺築“九日山書室”,供黃養蒙攻讀。嘉靖二十年(1541年)黃養蒙會試第二名,以高第中進士。

黃養蒙立在家廟中的牌匾。(小剛攝)

黃龍三見

半山築室讀書,現在想來閒適浪漫,其實清苦異常。古代學子到山上寺廟、巖洞讀書者甚眾,但及第者很少。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出“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善讀書的黃養蒙,與當地流傳甚廣的“黃龍三見”動人傳說也聯絡在一起。明代晉江人何喬遠在《閩書·方域志》中有專門記載。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黃龍初見於黃龍溪(晉江從九日山下的金溪再向東流稱黃龍溪)南邊,不久當地生員曾會榜眼及第;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黃龍再次出現,石起宗中了第二名。

也許是年代較為接近的緣故,何喬遠對黃龍第三次出現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春,南安人鄭普與節度推官葉素峰等人在清源山上飲酒暢懷。葉素峰說:“昨日大雨中,隱約看到一條龍從黃龍溪西邊騰起。”大家正在議論間,有人傳來春榜揭曉訊息,豐州人黃養蒙會試得了第二名。

南安縣令唐愛因此為九日山上黃養蒙的“半山書屋”題寫“黃龍三見”,鄭普則作了“黃龍三見題跋”。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祥瑞之事跟科舉掛在一塊那是非常正常的。前兩次黃龍溪龍現的傳說,在南宋洪邁的《夷堅丁志·卷11·南安黃龍溪》,以及明代黃仲昭《八閩通志·卷86·拾遺·泉州府·宋》都有記錄。

科舉影響了一千多年的泉州生活,甚至形成了一些社會習俗,如“報喜”“豎旗杆”“狀元餅”“樹碑立匾”等。泉州過去屹立的400多座古牌坊,就有許多與科舉有關。中華鋪的進士坊、清平鋪的會魁坊就為黃養蒙所立。

親撰城記

“黃龍三見”這個傳說,說來有點玄乎,然而記載中卻能把每次見之者寫得詳盡確切。為了延續歷史文脈,地方政府把橫跨晉江黃龍溪段的泉州站前大橋命名為“黃龍大橋”,而把黃龍溪畔的一個小區叫作“見龍亭”。

神奇傳說穿越歷史的煙雲,固化在造福民生的現代工程上。

說來也巧,黃養蒙丁憂歸故里時,也因做了兩件造福民眾的千秋事業,贏得廣泛讚譽。

1558年,倭寇侵襲南安,因為沒有城防,倭寇長驅直入。“會賊破縣,民居蕩毀。”面對一片廢墟,黃養蒙帶頭倡議捐資,協助新來的知縣夏汝礪修建豐州城。從1559年7月開始,至1561年4月竣工,歷時一年九個月,豐州壘巨石為城,建設了城壕、馬路、護城河等。“蓋自是南人樂帡幪之庇,而百世享金湯之利矣。”

九日山下,北渠從這裡流向泉州。

黃養蒙把新城的修建全歸功於夏汝礪,對其評價甚高。“從容周悉,竟以成功,豈非卓爾有立者哉!”並親撰《南安新城記》,手書“夏侯城碑”等為夏汝礪立碑記功。

黃養蒙手書的夏侯城碑。(網路圖)

這位朝廷三品大員,回鄉就是有很強號召力的鄉賢。在黃養蒙的組織帶領下,重要的水利設施萬石陂也很快被疏通修復。

在萬石坡基礎上修建的北渠,至今惠澤泉州市民。(榮兄攝)

蜿蜒在南安豐州古鎮至豐澤北峰招聯社群一帶的萬石陂,始建於元至正年間,是古代晉江下游的重要水利工程。萬石陂全長近5公里,寬20餘米,古時可灌田萬餘頃。這一水利工程因水毀曾多次重修,如今惠澤泉州市民的市區飲用水源北渠,就是在萬石陂西段的基礎上修建的。

斯人已逝,風物猶存。

人物:黃養蒙

黃養蒙,字存一,號小竹,明南安豐州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舉人,1541年會試第二名,登進士,授遂昌縣令。1547年擢為吏部稽勳司主事,後升為考功郎;不久,調任南太常少卿,又轉任光祿寺卿;後擢為南京戶部侍郎,再轉北京戶部侍郎。

遺蹟:萬石陂

萬石陂,是晉江下游一處重要的古代水利工程,蜿蜒在南安豐州古鎮至豐澤北峰招聯社群一帶,全長近10裡,寬20餘米,可灌田萬餘頃。1558年倭寇侵襲南安後,黃養蒙帶頭倡議捐資重修豐州古城,又組織民眾疏通修復萬石陂,重建了故土家園。

陳小剛 李想 文/圖

上一篇:【人物】黃華秀:一門三學士的書香世家,一個文人的故事!
下一篇:【免費送】0基礎學金融,拿高分透過透過金融分析師考試!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