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末三大案是什麼?為什麼說明末三大案是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明史·神宗本紀》記載,“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著名的明清史大家孟森也說;“明之衰,衰於正、嘉以後,至萬曆朝則加甚焉。明亡之徽兆,至萬曆而定”。

政局敗壞,黨爭不休。

自張居正倒臺,神宗怠於政事,萬曆皇帝繼位48年,卻創造了27沒有上朝的記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不斷,先是出現了“國本之爭”,而後又在宮廷中發生了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史稱“明末三大案”這三起事件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出現了以顧憲成、左光斗為代表的朝野士人與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之爭。

崇禎皇帝即位後雖勤於政事企圖挽救即將滅亡的明朝,然他急於求成,生性多疑,歷史學家孟森說:“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思宗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孟森也說思宗“苛察自用,無知人之明”、“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過重、馭下太嚴,史稱“崇禎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換五十位內閣大學士、首輔)。因而才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悲慘結局。

財政危機:銀荒嚴重

明朝從初年“用鈔不用錢”到“錢鈔兼用”,再到“一切以銀錢支付”“民間交易,惟用金銀,鈔滯不行”,結果是“物價翔貴,而鈔法益壞不行”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稅法,使用白銀計稅,張居正的變法,也從政府層面確立了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崇禎遭遇了銀荒危機,朝貨幣供應出了大問題,之所以如此,因為西班牙與荷蘭爆發戰爭,海路遭到荷蘭截斷,且又要大量金錢用於戰爭,而日本德川幕府開始閉關鎖國,於是西班牙白銀、日本白銀,都不再運到中國。

連年征戰,民不聊生

萬曆時期發動了抗倭援朝、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史稱萬曆三大徵,多年的戰爭將明朝數年積蓄消耗一空,一時“國用空潰”。戰爭所需的糧餉 大多出自農民。賦稅繁重導致民怨沸騰,從而又引起新的戰爭。為了鎮壓農民起義與抵禦清兵,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徵稅。“遼餉”、“剿餉”和“練餉”尤為突出。三餉之外,又有所謂的“帶徵”和“預徵”。這又引起了新的農民起義。

災害頻發

萬曆至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城的輕易被攻佔。“大戰、大災、大疫”的複合爆發。李自成攻入北京的同時也帶來了疾病“京師自春祖秋大疫,死亡畧盡”“大疫,南北數千裡,北至塞外,南逾黃河,十室鮮一脫者”,出現了“百日鬼行市上,嘯語人間的怪狀”。

此外,不得不談到萬曆年間努爾哈赤個人的優秀軍事才能。從十三遺甲起兵到統一女真,在此就不再贅敘。

當然,除以上幾種因素,還有很多是小編沒有涉及到的。各位看官若還有別的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學習。

上一篇:【高鐵】全國鐵路實行新列車執行圖!部分城市間旅行時間大幅壓縮!
下一篇:【人物】李昌鈺:全球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他的一生都在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