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這個城市從窮到富的逆襲,靠的是這些 食物 | 商周見

“你可能會懷疑,怎麼會有人喜歡吃別人吃剩的東西,但在這裡,食物鏈與經濟鏈緊密相關。這些孩子在社會的最底層,從貧民窟生下來的那一刻,放眼望去便都是一片垃圾。” ——CNN

馬尼拉作為菲律賓的首都,是全世界最具國際化與多元化的城市之一,被人們稱為“亞洲的紐約”。

可是,就在距離這繁華地方几公里外,卻是世界最窮的貧民窟之一,目之所及都是汙水垃圾,還有搖搖欲墜的破敗房屋。

貧民窟裡的人,往往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都難以負擔。因此,以“pagpag”作為食物,成為了他們能夠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Pagpag的原意是指“抖落灰塵或汙垢”,在這裡可以引申為“清除肉類殘食上的髒東西”。因為,這種食物都是他們從垃圾堆的殘渣挑出來的,需要清洗後,再進行二次烹飪。

當地不少的住戶還靠賣pagpag為生,因為這樣既可以滿足自家對食物的需求,還可以賣給其他窮人,賺些錢去買米或者水。

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Pagpag在貧民窟十分暢銷,甚至快餐店便利店扔出來的垃圾都不能滿足所需,所以更多Pagpag“從業者”的目的地是城市的大型垃圾場。

他們往往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當垃圾車將一袋袋垃圾倒進貧民窟時,大人小孩就會一股腦衝上前去,只為了能在髒、臭、細菌滋生的生活垃圾中找到可以吃的食物。

而且,運到垃圾堆的垃圾不像快餐店是當天扔出來的,很多已經無法確認時間,收集者往往需要透過視覺和嗅覺來判斷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食物”是否已經變質腐壞,有時甚至需要親口嘗一下。

拿回家後,他們先把骨肉分離,有肉的挑出來放在沸水中煮,然後撈出來放到炒鍋裡,加入一些調料品,Pagpag就完成了,一碗大概賣1塊8,剩下的骨頭將會以每袋20比索(約2。6元)的價格出售給農場。

其實幾十年前,這個食物還只是少部分窮人不得已的選擇,但近十年,由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讓生活在馬尼拉貧民窟的大多數窮人現在不得不都以它為食。

即使購買Pagpag的人都知道食物的來源;即使醫生科普這種食物細菌也很多;即使很多孩子在吃完之後嘔吐腹瀉……

或許就像貧民窟裡的人所說

“在我們的這種生活狀況下,這(吃Pagpag)幫了大忙。只花少量的錢,就能買到能養活一家子的一袋子肉,很值。”

在現實面前他們別無選擇,每天拼盡全力的辛苦工作,收入也不一定能足以去購買大米和水,便只能希望買到的Pagpag上面的肉會厚一些。

而沒有乾淨的水的時候,他們就會飲用那漂浮著各種垃圾的河水。畢竟當飢渴來臨的時候,無論是什麼,只要能吃,有總比沒有強。

“必須吃掉別人盤中剩下的食物,聽起來這是對窮人的羞辱,但卻也是窮人的生存機制。”——社會發展專家梅利莎·阿里帕洛

除了Pagpag,他們的房子基本都是用

鐵皮、木板

隨便搭建的;房子之間也幾乎

沒有間隔

二十平方米不到的房間

內住著十多口人。

這些擁擠的房間裡也基本是沒有廁所的,想上廁所只能用袋子來解決。

然而這還算好的,不少人連個棚子都沒有,只能住在水泥管裡,或者去墓地裡佔一個位置,鋪上一些墊子破布,就算有一個睡覺的地方,吃飯玩耍也都在陵墓之上。

比如馬尼拉北部的納沃塔斯墓地,就生活著2000多個家庭。

而生活在這裡的窮人,他們的小孩大多數也會成為貧二代貧三代。因為對貧民窟的人來說,雖然孩子上學屬於義務教育,不用交學費,可是書本費和學雜費就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於是,他們的童年往往只能是和垃圾為伴,日常“娛樂”就是在汙水裡翻滾,找到可供回收的東西賣掉以補貼家用。

父母能給他們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們好好學習英語,然後去做菲傭,這也是很多菲律賓窮人的目標。

而且,即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大學課程,在馬尼拉的失業率高達80%的情況下,仍然不見得會得到一份工作。

沒錢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大概就是像這樣,為了活著就需要拼盡全力了吧。

上一篇: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一個男孩子的故事,看完我哭了,但我不會哭!
下一篇:《山海情》中的水花,為了一口水窖,她爸把西海固賣給了鄰村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