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國家衛健委:2019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將公佈,你造嗎?

本文作者:培根

2021 年 3 月 30 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佈《關於 2019 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

由於影響範圍廣、重要程度高,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也被業內人士稱作「國考」。

衛健委官網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衛健委並沒有直接公開所有醫院的評價結果,而是將結果告知相關醫院。

根據醫院官網的公開資訊,本次國考位居全國前十二名的 A++ 醫院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丁香人才根據醫院官網公開資訊整理

令人遐想無限的是,與上述奪得高分的醫院主動公開不同,從第二十幾名開始,國考排行榜空缺的位序就越多,一些「第二梯隊」知名醫院遲遲沒有彙報自己的成績單,可見,不少醫院對自己的考試結果並不滿意。

這場國考的考核標準有哪些?為什麼它能讓不少醫院尷尬不已、甚至羞於公佈自己的名次?

國考這張全國卷,主要考什麼?

在討論國考之前,讓先來看看之前廣受醫務人員吐槽的諸多醫院評審面臨哪些問題。

首先,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醫療行業作為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在排行榜當中的排位始終是一個備受關注又飽受爭議的話題。

臨床醫學確實有它的特殊性,你沒法比較「一年做了一千臺膽囊切除手術無意外」的醫生和「一年做了一百臺肝移植手術、兩位病人術後去世」的醫生誰優誰劣。這就導致

醫療行業各種野生排行榜盛行,為「會議家」們熱衷的「院長樂」排行榜帶來了空間。

其次,醫務工作者此前廣泛吐槽的醫院評審有個最大的問題:不貼近臨床實際。

比如 XX 評審是丁香園社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其津津樂道的「國際標準」與臨床工作脫節,迎評迎檢必然意味著大家加班造假,造得不像真的還很有壓力。

試舉一例,醫院的平均住院日是某醫院評審的重要指標。縮短住院日確實對醫院有好處,但這個 XX 評審要求參照的是美國。美國當前的分級診療和社群醫療發展水平決定了平均住院日資料,我們國家當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在這樣的硬指標下,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病人依從性高,可以在院前完善檢查與內科調理,可以在術後乖乖出院到外院繼續治療。

一些國家隊知名醫院敢於攻堅克難,住院天數反而比各地級市的頭部醫院住院天數短。

與前文列舉的部分硬指標不同,本次國考更關注「患者獲益」與「醫院管理」能力,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這四個維度,對全國 2413 家三級公立醫院(綜合醫院 1306 家,專科醫院 580 家,中醫醫院 527 家),進行分類考核評價。

在綜合醫院類別中,考核結果被分為 A++、A+、A、B++、B+、B、C++、C+、C 這 9 個等級。前文提到的 12 家醫院屬於排名區間前 1% ,得到了 A++ 的高分。

國考的眾多考核內容,

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醫療情況,

也為衡量醫療機構的優劣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準繩。

舉個例子,本輪國考讓某些醫院如坐針氈地統計並比較了各家醫院的 CMI(病歷組合指數,case-mix index,CMI,用來反映治療病例的技術難度水平)、平均費用、低風險死亡率等指標,讓醫療水平的評價維度更加豐富。

你說你平均費用高是因為你收治的危重病人多?不好意思,你的 CMI 不支援你的說法。如果想出這個藉口是為了自認醫術高超,抱歉,你的低風險死亡率指標更難以自圓其說。

由於國考評價指標豐富,不少老牌醫院猝不及防的翻車了(圖源:soogif)

這下應該更容易理解國考排行榜為啥一直沒有補齊了:個別醫院在本輪國考中反差有些大,甚至出現了老牌一哥差點沒進省內前五的情況,這是何等的尷尬。

因此,我最愛國考的一點就在於它的公正性——某些區域內考核還可能為老資格們悄悄地針對自己擅長的側重點修改評價權重,但國考不行。

光顧著蓋樓搶人的大醫院,該醒醒了

國考的公正和嚴厲,恰恰有助於各級醫療機構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有些醫院號稱歷史源遠流長,自詡為高水平研究型醫療機構,結果大部分實習醫生只能透過早上為病人抽血在病人面前樹立醫生形象,還出現了 attending 不帶組就是 resident、副高親自換藥和做「四大穿刺」的奇景。

過去,該院護理體系重點考核壓瘡管理。壓瘡管理的部分內容與深靜脈血栓防治存在矛盾,護理姐妹因此對一些防範深靜脈血栓的醫囑存在牴觸情緒,被臨床醫生吐槽為「屁股大過天」,是該院醫生護士之間的重要矛盾之一。

自從國考指揮棒著重強調「低風險病人死亡率」,該院護理隊伍從領導層面高度重視深靜脈血栓防治。

現在醫院的手術病人一入院就套彈力襪,術後必須氣壓治療,護士查房時念念不忘提醒家屬幫病人捏腿並鼓勵病人下床活動。預防深靜脈血栓不再是用血栓評估文牘流程「以檔案執行檔案」了。

醫院工作面貌因為國考發生變化,病人受益,「屁股大過天」退出醫護矛盾名單,讓位給了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禁止臨時醫囑處方……

過去的公立醫院考核內容鼓勵院長蓋大樓、買大型裝置。如今的考核指標關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強調公立醫院的內部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基層轉診率、病人跨省流出情況,這些指標都是基層導向,促進分級診療與「衛生強基」。

大型公立醫院一味的蓋大樓爭搶市場,醫院的負債率高了,考核分就要低分,樓蓋得太大、通風、採光、交通依賴電力,能耗也是扣分項。

比如某大型三甲醫院兩腺外科住院排隊長年是「旺季三個月、淡季一個半月」,七成出院病人是來切乳腺纖維瘤和甲狀腺結節的……

圖源網路+自己 p 的

CMI 和四級手術率這兩項指標,成功地讓一些「省級縣醫院」在跟基層搶病人的時候,需要多掂量掂量——

瘋狂虹吸的大型醫院們,終於要為基層同行吐出一點市場了。

此外,各位丁香園站友可能還記得幾年前吐槽過部分地區對耗材和藥品的「運動型治理」。

當時筆者所在的醫院正好接待了一批來自蒙古國的癌症專家,一位臨床同事忍不住吐槽:「蒙古同行要是知道我們弱小到化療輔助藥就剩下胃復安,大汗的鐵騎又要南下中原了。」

如今的國考不但有基藥比、DDD 這些老朋友,還有輔藥比這位新朋友。日常做好常態化管理,總好過臨到大考閃了腰。

有人滑坡拉垮,也有人身位暴漲

國考引入的新理念、新標準無異於醫療行業的一陣新風。大家可以看看這次 A++ 的 12 所醫院,

有的醫院在過去三年間全國排名直接暴漲 43 位,可見一旦醫院管理的功夫到位,醫院排位可以獲得顯著的提高。

過去不少人都認為,各家醫院實力的形成是經歷了較漫長的歷史過程。如果一個醫院排行榜中有些醫院的排名在一到兩年內出現大幅度波動,那麼這個排行榜可能不太靠譜。

但如今,醫療行業發展日新月異,

國考考查的內容確實可能造成一些醫療機構全國排名的大起大落。

比如筆者聽聞,某所至今沒好意思公開名次的醫院,三年前的成績還是很理想的。

這樣快速更新的考核速度,其實也為後進醫院帶來許多機會。

比如我曾聽聞某 A++ 醫院一位老院長的光榮事蹟:該院十幾年前管理較為鬆懈,許多高年資醫生在醫院隔壁的酒店長期包房,上班時間溜出去打牌。

老院長一上任,就找到公安系統的朋友瞭解「掃黃」的先進經驗,毫無徵兆的帶著院辦大隊人馬去酒店查崗,一到現場就封鎖了酒店出口並安排專人攝像……

之後,該院透過一系列針對「人」的改革,形成了優秀的執業氛圍、巨大的成長空間、靈活的職稱評聘制度(這是關鍵,結合全員聘用制、非升即走使用),帶給醫生們更高的收入,走上了國考 TOP10 的位置。

透過競爭和醫務人員挖潛,可以改變醫院的未來,這也是國考的魅力。

策劃:gyouza

題圖來自網路

上一篇:魯迅作為文壇名人,他的子孫後代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結局是什麼?
下一篇:【週刊君說】偷竊改成搬家,不但行為成為正當,而且讓主人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