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擁有4000年的歷史,命運卻過於悲情,它也曾為中國的驕傲

由於我國的朝代眾多,所以我國曆史上的古都也很多。

像北京、杭州、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古都。很多朝代選擇在這裡落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古都,大部分城市經濟發展的都不錯,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都有著亮眼的位置。

唯獨有一個“古都”例外,這個城市是中國古都中為數不多的進不了全國城市GDP 100強的古都之一,這個城市就是僅次於洛陽的古都開封。

歷史上的開封是八朝古都,歷史底蘊躍居全國前列,文化為中原正統。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如今的經濟發展卻十分不樂觀,比起其他古都,經濟遠遠落後。

在城市劃分中,開封被劃分為四線城市,之前甚至一度徘徊在五線城市之列。2020年開封在河南省18個城市(含省轄縣級市)當中,排名11位,GDP總量 2371億元,增速大約2%,在河南省排名第13位,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發展速度基本上都排在河南省中下游。

作為八大古都之一的,曾經世界上最繁華的地區,以及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境遇,今天筆者就分析一下開封沒落背後的原因。

運河改變了一座城市

開封擁有4100多年的歷史,其悠久歷史並不比洛陽差,尤其是在晚唐後期,洛陽衰落,開封便開始強勢崛起。

開封在古時候被稱為汴梁、陳留、東京、汴州等等,從名字之多,就能看出這座歷史古城的悠久歷史。先後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以及戰國時期的魏國、後梁、後晉、遼朝、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都相繼在此定都,因此才被譽為八朝古都。

在北宋時期,開封被稱為東京,繁華程度比起今天的東京也絲毫不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開封的繁榮得益於的大運河的開通。隋大業年間,為了拱衛京師,南糧北運,加強南北之間的經濟交流,隋朝組織了上百萬的夫,挖通“通濟渠”,通濟渠由河南洛陽開始,引谷水、洛水到黃河,於板渚引黃河水往東南,然後經過開封城下,到現盱眙縣北入淮河。

通濟渠向南可以透過江南段的運河,最終到達杭州;向北經過永濟渠,可達。通濟渠作為京杭大運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開封就是位於京杭大運河這個“V字形”拐點處,相當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

一直到北宋,趙匡胤“無奈”定都開封。其實宋太祖一直想定都自己的老家洛陽,哪怕洛陽此時已經徹底衰落。但無奈群臣反對,這可能是由於後周世宗柴榮的老班底群臣反對,也不無關係。

不過筆者認為,與開封是個“四戰之地”不無關係,這也就導致了宋朝需要保持大量的軍隊,來拱衛京師。作為百萬級別的大都市,有上百萬的人口需要吃飯,於是就需要漕運的興起來解決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提到北宋發達的漕運,以及重要的運糧命脈,就繞不開汴河。

而汴河的前身就是鴻溝,也就是魏惠王開挖的那條連線黃淮兩河的人工運河,之後就變成了楚漢的界線,後來比喻成一條不可逾越的界線(語文知識普及一下)。

汴河橫穿開封東西,因此開封也稱為汴京。“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汴河是北宋漕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它為開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這一點有《清明上河圖》可以很好的佐證。

“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這句話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充分說明了汴河(通濟渠)的重要性。汴河是大運河的重要載體。它為北宋的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惜的是南宋之後逐漸被湮沒,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目前僅存一小段。

汴河之所以作為漕運重要的載體,其實這裡還是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郭威的義子後周世宗柴榮。柴榮是一代明君,不僅僅是在政治上,在經濟上也是做了巨大的貢獻,柴榮把唐朝末年堵得不行了,廢了許久的“汴河”給治理好了,透過三天兩頭治理,竟然終於打通了。

重要的是柴榮打造了以開封為中心的運河網,把開封變成了水上的“樞紐中心”。這大大造福了後周的老百姓以及推動了後周經濟的發展,在柴榮去世之後,自然而然就便宜了趙匡胤的北宋。

從宋太宗的口中,我們也能看出這條“河”對北宋都城開封的意義重大。宋太宗曾經為了這條“河”茶不思,飯不想,他說“東京養甲兵數十萬,居人百萬家,天下轉漕,仰給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顧!”

神宗時期,日本善慧大師成尋在親眼目睹了汴河上繁忙的航運景象,他曾說:“汴河兩岸著船不可勝計,一萬斛、七八千斛,多多莊嚴。大船不知其數,兩日見過三四重著船千萬也。”汴河漕運佔北宋漕運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大運河的發展為開封的繁華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要想富都要先修路,交通對於一個地方的經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運河作為載體,促進了漕運的興起,把江南富庶之地的錢糧源源不斷運抵開封,為開封經濟的持續繁華輸送著源源不斷的血液。

交通四通八達是北宋都城開封能夠持續繁榮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開封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北宋的滅亡,開封的“衰落之路”便迎來了。

戰爭的掠奪和毀壞

1125年完顏宗翰兵臨開封城下,逼宋朝議和後撤軍,條件是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當然還有不計其數的女人。迫於無奈,這些條件宋朝通通答應。為了湊錢,開封城就成了刮地皮的“重災區”。為此宋朝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尋常百姓家那就更不用說了。這是第一次,這一次相當於把諾大的開封城的水分擠走了99%。

第二次會談之後,宋欽宗被扣,金人以此為條件,再次向宋朝索要大量金銀細軟,然而宋朝此時已經拿不出那麼多的錢財了,於是,金人就開始讓宋朝拿其他東西抵賬,這中間就連祭祀用的器皿,包括一些金人看不懂的古籍也被一掃而空。後來太上皇宋徽宗也被扣。

後來,金人扶持傀儡政權之後,開封城第三次遭受洗劫。這次金人更狠,掘地三尺,也要把開封洗劫一空,在臨走時又選擇放火毀城,把開封城郊區屠戮殆盡。

這就是靖康之恥,靖康之恥中,宋朝被俘嬪妃大臣達到3000多人,尤其是女性簡直是非人待遇,開封城直接被洗劫一空。這也是後來,南宋明知唇亡齒寒,也要滅掉金朝,報一箭之仇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宋滅亡之後,金朝又被蒙古攻破,作為首都開封再次遭到洗劫,可憐的開封,縱有百萬城市,經過四次洗劫,也無法支撐。從此元氣大傷,開封步入洛陽的後塵,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繁華。整個開封城一副破敗不堪的情形。

成也黃河,敗也黃河

隨著時間的推進,又缺乏治理。黃河的泥沙含量越來越多,導致開封的漕運遭到破壞,河道淤積。其實到了北宋末年,漕運就已經半荒廢了。疲於應付的北宋,沒有多少的餘力來治理漕運,於是就形成了“地上河”,開封段的黃河是中國最高的懸河。這樣的情況想想也害怕。

元朝以後,黃河改道如家常便飯,水患更是不斷。開封動輒就要被淹沒。

據《開封府志》記載,從金明昌(金章宗)五年至清末光緒十三年近700年時間裡,黃河在開封及其緊鄰地區決口氾濫即達到110多次,多時每年一次,就算少時也得十年一次。

這樣的開封就成為黃河氾濫決堤的犧牲品。黃河的多次氾濫,給開封城帶來了滅頂之災。由於水患,開封的農業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耕地受到鹽鹼化的嚴重影響。被形容成“昔之饒,鹹化鹼滷”。

曾經的黃金水道早已成為過眼雲煙。而那條汴河先是被廢棄,後面就慢慢消失了。

元朝之後,大運河不再經過河南省,而是直接穿過山東省,這次大運河的改道對開封來講,更像是一道“催命符”。開封不僅失去了政治優勢,連水路優勢也沒了,沒有了大運河,開封慢慢的就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最後一根稻草

盧漢鐵路(京漢鐵路)的修建徹底“擊垮”了開封。

甲午海戰之後,張之洞和盛宣懷打算修一條鐵路,本來打算經過開封,可是由於開封水患,軍事,以及朝中大臣反對等種種原因,最後不得不放棄了,選擇了落戶開封西邊的鄭州,再加上修建鄭州黃河鐵路大橋這一舉措,直接催生了西部鄭州的強勢崛起,這就是鄭州為什麼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的直接原因。

因為開封的環境太不穩定,導致開封錯過了很多再次崛起的機會。

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於鄭州,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交於商丘,這些全都與開封無緣。此時的開封既沒有了水路,也沒有陸路補充,雙重打擊之下,開封再也受不了了。

政治中心的遷移

南宋定都杭州,元朝定都北京,明朝定都南京,清朝定都北京。

這些除了明朝與開封有點“曖昧”關係外,其他都與開封無緣。當時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想要定都開封,眼看開封都已經著手修建了,然而明太祖撒手西去之後,朱棣明成祖篡位成功,然後都城由開封直接變成了他的老巢北京。就這樣開封喪失了最後一次成為首都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封也曾作為定都的熱門候選城市之一,而且並不在首先淘汰之列,但是最終沒有下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1954年,河南省政府給中央寫信,信中大概意思是講,開封處於河南東邊,不利於帶動河南省的經濟,而且政府協調起來相當不便,希望把省會由開封遷往位於河南中心的鄭州。於是中央同意,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開封錯失了最後一次成為“政治中心”的機會。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這座歷史名城再也經受不住折騰…

縱觀開封整個發展史,雖說成也交通敗也交通,但是政治中心這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開封能夠成為繁華的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缺少了地理優勢和政治優勢這兩大因素的前提下,開封的墮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現在的開封,由於鄭州的存在,位置也十分尷尬,人才的虹吸效應十分明顯,這也是開封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導致了開封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沒有把握住好的機會,存在某些部門辦事效率和態度確實值得商榷的情況。(其實,開封起初的工業優勢也並不弱)。但是…然而並沒有但是。

最後,筆者希望有朝一天,再次看到這座歷史上的大都市再次崛起。

上一篇: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子”,晚年飯都吃不起,天天菜幫子配窩窩頭
下一篇:為何清朝要封禁長白山200年,真是因為龍脈?這3點原因,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