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最熟悉的“陌生人”-磁器口

點它,聽歌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節,重慶又上了一次微博,為什麼勒?當然是因為實力寵粉,讓出一座城市給外地遊客,我天天都收到簡訊喊我不要去跟外地朋友擠。

這不,國慶節一過,重慶市公安局發出簡訊感謝廣大市民的理解配合,不得不說,我們重慶市民太好耍了,資訊回覆的都那麼可愛。

要說重慶的打卡景點,磁器口必定要算一個,外地人擠到去,本地人繞道去。

不曉得從啥子時候起,磁器口被貼上了去重慶必打卡的景點,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就更不瞭解了,磁器口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藏在磁器口的歷史迷案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但是磁器口古稱白崖場,後改名為此地名沿用到1932 年才稱磁器口。可是,為什麼改白崖場為龍隱鎮?這裡,隱藏著一段未解的歷史迷案。

話說明朝時期,朱元璋死後,讓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因明惠帝的年號為建文,於是一般又稱其為建文帝。

建文帝當權後,採用齊泰、黃子澄的計謀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惹怒了其叔父燕王朱棣。朱棣從北京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攻陷京師( 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位,即為明成祖,因年號永樂,又稱其為永樂帝。

相傳,朱棣攻陷京師時,建文帝從地道中逃走,改換僧裝,翰林院編修程濟、監察御史葉希賢、 吳王府教授楊應能,兩人為僧一人為道,隨身護駕;於是,建文帝三僧一道流離他鄉。建文帝從滇入川時,相隨已失散,惟有監察御史葉希賢還在左右。建文帝與已有法號“雪庵”的葉希賢抵重慶後,不敢入城,來到南泉的一山峰掘井結廬隱居。

龍隱鎮的傳說

建文帝為何又來到白崖寺?

重慶文史專家魏仲雲先生收集了這個延綿至今的民間傳說:

一天,建文帝到南泉峰頂的水井打水,不由有些倦意,於是席地而坐打了個盹。恍然間,他來到一個地方,一灣江水碧綠,一座形如隱龍的山,山崖上有一方方正正的白巖巨石鎮山。一白髮銀鬚的仙翁飄然而至,對他說,你避殺身之禍業已顛沛流離累矣,那白巖巨石正是你修身養習之地,怎不上去掛單棲身?

他正待說話,仙翁舉掌在他背上輕輕一推,便醒了。 建文帝醒來,發現自己面朝西北做了個白日夢。對夢中之地,他記憶猶新,叫雪庵和尚去打聽西北處是否有一處叫白巖的地方。雪庵和尚受命暗訪,知重慶城溯嘉陵江而上三十餘里之地,有一鎮名白巖,鎮依的山名白巖山,崖上有一鎮山的白巖巨石,與建文帝夢中所見的一模一樣,且白巖巨石上有一寺,名寶輪。建文帝當下想,這寶輪寺,許就是上天為孤家準備的棲身之處。

建文帝決定隻身前往,理由是,一是恐人多招風,且投寺持單寺院多有規距,僅限一人方可;二是若寶輪寺有變故 南泉這山峰上可作退避之地。次日,他留下雪庵和尚繼續在山上修行,收拾衣缽,以一雲遊四方的單身和尚的身份上路。

建文帝渡江往西北行,一路謹慎,見有官兵馬隊,便避於叢林;見佛圖關大路有關卡盤查,便擇江邊小路前行。就這樣,走走停停,夕陽西斜才走到李子壩,曾歇於三聖宮,經過化龍橋時,有道長看到建文帝身後有小金龍時隱時現,認定其為真龍天子現身。於是,後人稱這座橋為化龍橋,過橋的路叫龍隱路。

到了磁器口,建文帝留在寶輪寺,終日伴以晨鐘暮鼓參禪打坐,託缽粗茶淡飯,一呆就是5 年。正因為龍隱於寺,後來寶輪寺就易名為龍隱寺,磁器口也被後人稱作龍隱鎮。

磁器口與瓷器口

磁器口以前真的是做瓷器的,那為什麼不叫瓷器口呢?

清乾隆年間,龍隱鎮以瓷器生產和轉口貿易而繁盛,名列川東四大名鎮。因“瓷”與“磁”相通,得名磁器鎮,鄉民呼之為“磁器口”。據民國《巴縣誌》記載:“土瓷以龍隱鄉為著,瓷器口碗廠坡並以此得名。其質視江西瓷為粗,近亦略施紅、藍彩釉,尤為鄉民樂用,遠道來此販鬻者,往往不絕也”。

明末清初,福建擅制瓷器的江氏家族遷徙至此

,見歌樂山上有層層壘壘燒製瓷器的白瓷土,這個家族便在此定居下來,開設作坊、窯場,以制瓷為生。

他們採白瓷土,取嘉陵水,研磨,調和,制胚,施釉,燒製,一車車陶瓷碗、陶瓷瓶、陶瓷罐出窯了,江氏瓷器質薄,量輕,色白如玉,青釉清麗,暢銷西南各省,盛極一時。

鎮上大半條街都是瓷器鋪,裝運瓷器的船隻停滿了各大碼頭,人們便改稱龍隱鎮為瓷器口。

“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清朝至民國民間,磁器口又成為嘉陵江下游繁忙的大碼頭,西南地區的貨物集散地,極盡繁榮。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重慶不僅僅是一座網紅城市,它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外地遊客只是來打卡,但是作為重慶人不能夠忘記屬於自己城市的血脈,也許瞭解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且枯燥的過程,但是每天學習一點,總是會有收穫。

升級你的旅行體驗!

上一篇:作女唐石霞:嫁過溥傑,跟過張學良,搶過醇王府,最後結局如何?
下一篇:他是三國最坑謀士,全出的都是餿點子,誰當他主公誰就要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