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正史中的“荊軻刺秦”:心存僥倖和劍術不精,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關於“荊軻刺秦”失敗的緣由,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荊軻劍術不精造成的。

這種觀點不是出於稗官野史,在正史當中也有記載,雖然不是唯一的主因,但確實影響了事情最終的走向。

受到很多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對“荊軻刺秦”的畫面有所誤解,對荊軻的原本形象也有所扭曲,以至於顯得這場發生在秦始皇統一諸侯前夕的驚險場面變得愈發“離譜”。

拋開那些“演義”成分更多的藝術畫面,結合正史仔細推敲一下就能知道,

“荊軻刺秦”的現場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荊軻其人:並非戰力高強的遊俠,而是以處變不驚著稱

說起荊軻,很多藝術作品在形象的塑造上往往突出其勇猛,但實際上荊軻只能稱得上是膽氣豪壯,實際戰鬥力卻並不高。

在《史記·刺客列傳》裡也只是說他好讀書和擊劍,但書讀得如何,劍術水平如何,司馬遷對此有些隱晦地表述。

荊軻曾經以“術”來遊說衛元君,但失敗了,這說明他的辯才並沒有戰國時期那些縱橫策士一般技術高超,所以讀書一事上似乎沒有大的成就。

而關於劍術,司馬遷寫了有關他的兩件事。

第一

是荊軻曾在公共場合大談對劍術的看法,結果被蓋聶瞪了一眼,認為他講得不對。蓋聶這個人具體資訊不詳,只知道是當時一位著名的劍客,劍術極為高超。

荊軻的反應很有趣,他逃走了。

按照蓋聶的說法,他曾經也瞪過其他的論劍者,荊軻與其他人的反應是一樣的,不敢真正以劍術來較量一下。

由此可見,

荊軻的劍術水平應該不高,多是紙上談兵。

這種在公共場合下的高聲闊論其實和他與高漸離等人旁顧無人般地飲酒是同樣性質的行為,更多的是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也是當時博取名聲的慣用伎倆。

第二

件事是荊軻曾經在邯鄲和魯句踐發生了衝突,被魯句踐呵斥了一頓之後,便立刻逃走了,表現得也不像一位勇猛的俠客。

後來魯句踐聽說了荊軻刺秦失敗的訊息之後,也曾經表露過荊軻劍術不精的意思,這被記錄在了《史記》當中。

但荊軻雖然在讀書和擊劍上表現並不出色,但他也有過人之處,那就是處變不驚的心態,以及趨利避害的直覺。

面對蓋聶、魯句踐,荊軻能做出當時最為正確的選擇,即逃走避禍,讓自己受到的損失最小化。而面對燕太子丹、田光等人,荊軻都表現得像面對常人一般,極為鎮靜。

恰巧,

燕太子丹迫切需要一位勇敢之人完成“刺秦”行動中的一項關鍵任務

,這個人必須有能從容應對突發情況的機智,即逢場作戲的能力,還要矜於名聲,有處變不驚的勇敢。

也就是說,荊軻在“刺秦”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是能應付到達秦國之後各種不可預知的變故,“刺秦”的最終行動不一定由他來完成。

而從人員配備上來說,荊軻的任務更像是將刺客帶至秦始皇面前。

這件事情荊軻自己也知道,所以他一直在等一個人與他一起去秦國,這個人是誰現在已經不可知了,但燕太子丹給荊軻的副使卻是秦舞陽,一個十二三歲便殺人的猛士,

他或許才是真正完成“刺秦”的工具人。

因為按照現場來看,藏有匕首的地圖是放在秦舞陽手中的。

只不過,秦舞陽的心理素質太差勁了,導致這項任務臨時地落在了荊軻的身上,這也是導致任務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於當時的場面,諸多文學、影視所演繹出來的很驚險也很好看,

但並不真實

,根據記載下來的文字,也可以適當地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

“荊軻刺秦”的畫面,沒有藝術塑造出來的那麼驚險

荊軻用來刺秦的工具是一柄短小的匕首,淬有劇毒,基本上可以用“見血封喉”來形容。

然而,這柄匕首是以什麼樣的姿態放在了地圖裡呢?這一點很關鍵。

在先秦時代,地圖的載體一般是像皮革、絲帛一類的事物,它們的樣子並不像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四四方方的一塊,或者裝裱得很精緻,而是用一根棍狀物為軸,地圖的末端卷在軸上。

這個軸一般只有一根,不是像後來裝裱的畫作一樣上下兩根,所以匕首能藏在哪就很明顯了,

它被偽裝成了卷地圖的那根軸。

除此之外別無解釋,捲起來的地圖也沒有空間再去藏下一柄匕首。

秦國自然清楚其他諸侯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臣屬,但荊軻和秦舞陽卻並不在他們關注的名單上,這是兩個非常普通的人,既沒有名聲,也沒有地位,但偏偏卻來秦國商談投降這等重要的事情。

即使有樊於期之首的進獻,但裡裡外外自然是要嚴加提防的,其身上怎麼可能攜帶利器呢?如果這把匕首是隨意卷在了地圖之中,必然會被秦國發現,所以只能用作卷地圖的軸才最出其不意。因為,人人都知道,捲起來的地圖是有一根軸的。

也就是說,匕首在地圖裡,並非是為了刺秦王更容易,而是為了能將其帶在身邊,除此之外沒有地方安置。

試想,這份地圖秦始皇要如何開啟呢?按照常理來說,秦始皇最多是讓人將地圖接下然後再轉交給他,而不會讓荊軻親自為其開啟。從文字記載來說,秦始皇也只是讓荊軻取秦舞陽所持的地圖,而沒有講讓荊軻將圖開啟,所以雙方是有一定的距離。

那麼,當時的畫面要麼是荊軻在交接地圖的時候,突然拔出匕首衝向秦始皇;要麼是在秦始皇開啟地圖的時候,趁其不備再衝向秦始皇拔出匕首。

以《史記》的記載來說,

秦始皇確實打開了這份地圖,然後才遭到了荊軻的刺殺

,估計第二種行為更為可信一些。

所以說,荊軻衝向秦始皇並拔出匕首,這個過程並沒有小說或電視劇中那麼迅速,它有一個緩衝,正是這個緩衝讓秦始皇站了起來,在情急之下扯斷了衣袖。

但是,在有心算無心的情況下,荊軻手持一柄淬了劇毒的匕首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殺死秦始皇的,但荊軻卻並沒有如此做。

不是因為荊軻有什麼“大義”觀念,而是燕國“刺秦”的第一目的並不是殺死秦王,而是要威脅他退還侵佔的諸侯土地。如果做不到,才會選擇殺死秦始皇,讓秦國陷入內亂之中,各諸侯合縱伐秦。

一擊不中,以荊軻的實力再想於秦臣圍繞之下捉住或者傷及秦始皇就不可能了,更別說還被侍醫夏無且用藥囊打了一下,而秦始皇手中還有一柄長劍。

所以,荊軻在臨死之前也說: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或許有人會問,發生在數十年前的事情,司馬遷為何連人物對話都知道得如此詳細呢?他在敘述的結尾講述了其得知的緣由。

“荊軻刺秦”一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而司馬遷大約生於公元前145年之後,兩者相距並不遠,司馬遷說,公孫季功、董生這兩個人曾經與當年那個用藥囊打荊軻的侍醫夏無且交遊,他是這一段史事的親歷者。而關於“荊軻刺秦”的詳細內容,就是司馬遷從他們的口中得知的,出處非常明確。

所以說,荊軻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和燕太子丹都心存僥倖,不想第一時間就刺死秦王。而錯過最佳時機之後,荊軻的劍術短板才成為了這次行動失敗的主因

如果秦舞陽心理素質能再高一點,又或者荊軻等來了自己要等的人,那麼這一場“刺秦”行動的結果或許就要被改寫了。

上一篇:公主聽到駙馬在外養小妾,立馬要殺了她,見到小妾後誕生一個成語
下一篇:重溫《如懿傳》才懂:為何如懿和意歡,最終都遠離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