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雲南曾流行一種喪葬習慣,將活人埋進墳中,被埋者卻從不反抗

雲南曾流行一種喪葬習慣,將活人埋進墳中,被埋者卻從不反抗

自古以來,若是哪家有長輩離開人世,免不了就要大操大辦舉辦白事給長輩送行,古往今來,亦是如此。可唐代宗時期,我國雲南曾經流行過一種特殊的喪葬習慣。這種喪葬習慣是先將活人埋進墳中,被埋者卻從不反抗,這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隱情嗎?

“百善孝為先”,我國不少有名的故事都記載,孝道是最能體現一個人修養以及自身價值觀的重要標準。古代平民百姓家中長輩離世,後人即使砸鍋賣鐵也要為其送孝。兩漢時期,朝廷選拔官員便以孝道為最重要的評價標準。老年間,我國喪葬有許多嚴苛的講究。比如選址、擇吉日、守靈、頭七、尾七,等等一系列白事流程。總而言之,老祖宗們對辦白事有一套大致框架,不管是窮是富只要家中有長者離世必定要大操大辦。由於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喪葬習慣也有些微不同,但大致如此。

唐朝風俗志《歲華紀麗》中,有個記載讓人不寒而慄。唐代宗時期,雲南地區曾經流行過一種“瓦罐墳”的喪葬習俗。何為“瓦罐墳?”當家中有老者生病,或者食慾不佳精神萎靡之時,後人會事先挖好地下墓穴。這個地下墓穴呈橢圓形,屬於三面包圍,正面用青磚壘起來。可“瓦罐墳”獨特之處在於,子女先將還沒嚥氣的老者送入墳墓中,接著於墓門口壘砌青磚。據說,子女每天都會送給在墳中的老人食物,每送一次便從洞口砌上一塊磚。

要不了三四十天洞口便會完全封死,埋在墳墓中的老者即使沒有被疾病奪取生命,也會因為活活餓死,吸不到氧氣離開人世,這就是雲南地區的“瓦罐墳”。不過《歲華紀麗》類似於坊間野史,這種記載到底是否可靠還是未知數?可是清朝的《閱世編》也對雲南“瓦罐墳”有過記載,根據胡適教授的考究,宋仁宗曾明令禁止過“瓦罐墳”的存在。現有考古記錄來看,我國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也是發現過和“瓦罐墳”較為相似的喪葬形式。

可能看到這裡有不少朋友不解了:如果“瓦罐墳”這種習慣真的存在,那麼被埋的老者為何不反抗?畢竟後人將他們放進墳墓中等於是結果他們的性命,這完全形成了謀殺罪。其實大家想想,雲貴地區於古代時期物產貧瘠,當地普通百姓或許不太富裕。老者年滿60歲之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況且一日三餐還需要子女服侍,老人無形之中就會成為家中的累贅和負擔。古人又受到封建思想的荼毒好幾千年,這些老者即便是讓子女送進墳墓中也不會大聲喧譁。

究其原因就是,貧富差距而導致我國少部分地區產生“瓦罐墳”陋習。只不過再怎麼說,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出現“瓦罐墳”這種喪葬習慣也是讓人不敢相信。如果因為老人喪失勞動能力而不去贍養,那麼子女與禽獸也無異。總而言之,雲貴地區到底是否存在“瓦罐墳”的陋習?還沒有得到專家最終的肯定。筆者不過從唐朝,清朝一些歷史典籍中搜索到相關資訊,大家姑妄聽之。

最後和大家插一句,“久病床前無孝子,”一旦家中有老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使再孝順的孩子也會頭疼不已。可老人養我們小,我們就要服侍他們走完最後一程,這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現代可千萬不要出現“瓦罐墳”的這種陋習。

參考文獻:歲華紀麗、閱世編

上一篇:皇后產女,陛下冷宮外跪嚎:“姑奶奶,朕就看一眼小公主”
下一篇:80年前的高畫質彩照,有不尋常的女子,還有邪惡的剃頭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