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如果不理解啥叫禍從口出,看看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就明白了

隋朝雖然短暫,但在軍事上卻非常強悍,它肢解突厥、攻滅南陳、征服林邑、馴服契丹、攻拔琉球、打趴吐谷渾,讓隨後的大唐從中受益匪淺。至於最具代表性的隋朝將領,則是被稱為“四大名將”的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

遺憾的是,這四人中有一半死於非命:由於楊素陷害,史萬歲被隋文帝楊堅當朝打死;而賀若弼,在立下了滅陳大功後,餘生都在抱怨中度過,並且最終因嘴巴招來了殺生之禍。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初賀若弼的父親自殺前,曾經以血淋淋的教訓警戒其管住嘴巴。

賀若弼出自北朝將門之家,祖父賀若統歷任東魏潁州長史、西魏北雍州刺史,父親賀若敦官居北周金州總管。他們有個共同特點:為人勇猛、性格剛烈,這種脾性在戰場上也許挺有優勢,但處在官場則是安身立命的大忌。

賀若敦就因此吃了大虧。公元565年,由於認為朝廷對自己賞罰不公,他忍不住心生怨氣、口出怨言,被北周權臣宇文護賜死。

臨自殺前,賀若敦對此悔恨不已,他叫來年僅20多歲的兒子賀若弼,重點叮囑了兩件事:

第一,自己曾下定決心要平定南邊的陳朝,如今壯志難酬,兒子一定要替自己完成心願;

第二,自己因為管不住嘴巴而死,兒子一定要吸取這個慘痛的教訓,謹言慎行、夾起尾巴做人。

也許是為了讓兒子長記性,賀若敦甚至找來了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扎出了血,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起初,賀若弼倒是記得父親的教誨,並因此逃過了一劫。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世時,很多大臣都對不成器的太子宇文贇頗有微詞,他們私下議論紛紛,多次請求周武帝易儲。

有一天,上柱國烏丸軌找宇文邕吐槽:“太子真沒什麼帝王之才,我跟賀若弼議論過這事,他也同意我的意見。”

宇文邕於是找來賀若弼,想找他細細瞭解下對太子的看法。然而,此時的賀若弼判斷宇文贇的太子之位已不可動搖,於是違心地打哈哈:“皇太子的德望一天比一天高,我沒有發現他的過錯。”

宇文邕沉默不語,沒有再提及此事。

公元578年,宇文贇即位,是為周宣帝。沒多久他就著手誅殺當初那些說自己壞話的大臣,烏丸軌自然難逃一死,出賣朋友的賀若弼則幸運地安然無恙。

不僅如此,他還成功地子承父業,有幸跟隨名將韋孝寬攻打陳朝,因嶄露頭角的戰功官拜壽州刺史、封爵襄邑縣公。

不過,隨著時代的劇烈變遷,原本看似前景遠大的賀若弼,命運也無法自主地隨波逐流。公元580年,楊堅出任北周大丞相,有心奪位的他,對朝廷軍政大員進行清洗。當尉遲迥在鄴城反叛時,他擔心宇文氏任命的賀若弼生亂,令人火線前去替換,賀若弼就這麼賦閒在家。

但是,機會總是垂青有實力的人。公元58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後,雄心勃勃地計劃平定陳朝、一統天下,於是讓自己的親信、宰相高熲舉薦對口的軍事人才。在這位名相的建議下,賀若弼被任命為吳州總管、鎮守廣陵。同時,韓擒虎被委任為廬州總管、鎮守廬江。倆人得到楊堅的密令,在南方前線經營平陳大計。其中,廣陵正對著建康城。

事實上,八年後當隋朝南下時,摧枯拉朽般擊垮陳朝的,正是賀若、韓二人,讓人不得不佩服隋朝在巔峰時期的戰略決心、用人氣魄。(對了,韓擒虎正是大唐戰神李靖的舅舅)

當初在推薦賀若弼時,高熲曾不吝溢美之辭:“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而賀若弼也沒有愧對朋友送給的高帽子,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耐。

他就任後,在廣陵整頓軍隊、嚴明號令,根據江南的氣候、自然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期間,他還數年如一日地苦心設局:

首先,他針對南邊缺少良馬的現狀,安排人私下用老馬找陳朝人換船。那些堅船、大船,他命人隱藏起來;那些破舊的小船,則故意停在岸邊。陳朝的探子多次踩點,最終得出結論:隋軍沒好船,渡江不容易。

其次,每次對沿江隋軍進行輪換時,賀若弼都堅持在廣陵進行大規模集結。望不到邊的戰旗迎風獵獵,戰鼓震天動地,營地遍佈江邊,對岸看到這幅場景,以為隋軍集結南侵,於是連忙調兵準備,但不久發現只是輪防而已。於是,經過幾次折騰後,陳朝對於廣陵隋軍的集結已經不當回事,壓根不做任何反應。(這就是“狼來了”)

此外,對於如何征服陳朝,賀若弼還從戰略、戰術的整體角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方案,他多次向朝廷彙報這方面的思路,並於公元587年敬獻了“取陳十策”,被楊堅賜予金刀嘉獎。

公元589年春,在做好所有準備後,隋朝51。8萬大軍沿著長江全面南下,賀若弼兵出廣陵、直衝陳朝統治腹心地區。

這個時候,賀若弼之前多年的苦心安排起到了奇效:大軍在廣陵集結,陳朝人以為又是輪防,不以為意;甚至隨後隋軍拖出隱藏的戰船、渡過長江後,南邊還是沒什麼反應……

一直到各路隋軍攻城略地時,陳朝才察覺大事不妙,陳叔寶連忙調集人馬應對,但由於他多年的荒唐任性、隋軍的出其不意,此時已無力迴天。

賀若弼拿下京口後,率軍直逼建康城。沿途他貫徹楊堅“仁義之師”的旨意,所到之處軍令嚴肅、秋毫無犯;曾有軍人找當地老百姓買酒,被他當眾斬立決;對於俘虜的數千陳軍將士,他悉數釋放,並且給衣送糧,讓這些人回去宣傳隋軍的王者之師光輝形象。

就這樣,賀若弼一部所到之處,陳朝軍民望風披靡,直至抵達健康城外的鐘山。在這裡,他遇到了魯廣達、周智安、蕭摩訶等陳朝名將率領的主力。

面對殊死進攻的彪悍陳軍,隋軍一度敗退、陣亡近300人,賀若弼命人放煙阻擋對方視線,這才找到了重整隊伍的機會。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喪氣,而是斷定對方必定會將驕士怠,隨後抓住敵人爭先恐後砍首級領賞的機會,再度發起進攻,終於反敗為勝,一舉擊潰了陳軍的有生力量。

不過,就在賀若弼從北面硬鋼陳軍主力、穩步殺進皇宮時,廬州總管韓擒虎已經帶著數百奇兵趁機從南邊摸了進來,並且生擒了陳叔寶。

賀若弼終於如父親臨死前希望的那樣,親自率軍平定了陳朝,然而,此時他卻犯下了兩個錯誤:

第一,沒有服從總指揮楊廣的命令,擅自提早發起與陳軍的決戰;

第二,恥於沒能親自抓獲陳叔寶,對韓擒虎心生不忿,倆人互相責罵,以致拔刀相向。

其實不難理解:私自提前開戰,是怕被人搶功;但不曾想,自己血戰陳軍主力,最終還是被韓擒虎這個“狡猾”的隊友摘了桃子,賀若弼從此就埋下了心氣不順的種子。

在戰事結束後,雖然曾被秉公執法的楊廣下令抓了起來,但隨後賀若弼得到了楊堅的親自接見、慰問,獲得瞭如此誇獎:“克定三吳,公之功也”。

楊堅隨後大手一揮,以“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國公,食邑三千戶,拜右領軍大將軍”嘉獎賀若弼的功勞,至於賞錢、贈物、加鼓吹等殊榮更是毫不客氣,甚至還把陳叔寶的妹妹賜給他為妾。

賀若弼一家人從此飛黃騰達,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朝野無不對其心生羨慕,妥妥的人生贏家。

按理說,一個軍人獲取實現如此戰功、享受如此榮耀,那也算是圓滿了,有些人甚至會刻意就此退居二線、以免功高震主。然而,賀若弼卻恰恰相反,他竟然從此開始了作死之路,並且恰好違背了父親留下的第二條遺囑:謹言慎行。

當初賀若弼、韓擒虎曾經在楊堅面前爭得臉紅脖子粗,都說自己應當位居首功;心情大好的楊堅呵呵一笑,大度地讓他倆並列頭等功。韓擒虎很快把這事翻篇,但賀若弼卻一直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北朝至隋,功臣有入朝為相的慣例。因此,在滅陳之後,也許是自認為功勞冠絕群臣,賀若弼常常以宰相自居。然而,不久後被提拔為右僕射的卻是當初從上游發兵的楊素,賀若弼卻仍舊是軍職,即使是尊貴的右武侯大將軍。

於是他“甚不平,形於言色”,可以理解為一天到晚憤憤不平、隨時給人以罵罵咧咧的感覺。

這跟當初他父親的情形一模一樣。但他沒想過,為什麼同樣軍人出身,楊素卻能當宰相?政壇不同於軍旅,牛鬼蛇神混跡其中,想要協調各方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夠位居宰輔,哪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賀若弼未被提拔,只是他的性格不適合罷了。

幸運的是,楊堅不是宇文護,眼見賀若弼越來越不像樣,他只是把其免職、令其回家反省而已。

但縱然如此,賀若弼仍不知醒悟,甚至痛罵當朝宰相高熲、楊素是吃白飯的,這不等於扇皇帝的耳光、罵他是昏君嗎?楊堅忍無可忍,把賀若弼關進了大獄,並親自審問。

即使到了這一步,賀若弼仍對自己辱罵宰相一事毫無愧疚,他甚至說:高熲是自己的朋友、楊素是自己的舅子,自己知道這倆傢伙的底細。言下之意,別看兩位宰相人前像模像樣,其實都不是什麼好人。

楊素也許確實不是好人,但其文武全才當時無出其右者;至於高熲,他不僅對賀若弼有恩,更是當之無愧的隋朝第一賢相。賀若弼這是在指責楊堅有眼無珠?

這隻能說明一點:賀若弼自視過高,而且只盯著別人的缺點。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賀若弼功勞顯赫、舉家富貴,早就讓人眼紅了,到了這個時候,還不趕緊落井下石?當時,上表請求將其按罪處死的大臣不在少數,但楊堅感念其功勞,只是免為庶民而已。

並且免官也只是做做樣子,一年後,楊堅又恢復了賀若弼的爵位,還經常大方地賞賜財物,只是不再讓他擔任任何實際性的職務而已。

客觀來說,楊堅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但賀若弼仍舊我行我素。

公元599,楊堅宴請王公大臣,下詔讓賀若弼寫一首五言詩。不出意外,完成後的作品飽含著憤懣、抱怨之情,楊堅看後,心中一聲嘆息,但也未作計較。

沒過幾年,楊廣即位,但賀若弼還是那個賀若弼。

其實早在楊廣還是太子時,就見識過賀若弼的為人。

當時,楊廣與賀若弼聊天,提了一個問題:“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

這既是送命題,但也是送分題。楊廣多年帶兵,對各位將領怎能不知?他這麼問,只是想試探賀若弼的人品罷了。賀若弼只要適當肯定幾位同僚的長處、並且點到為止,相信會給未來的皇帝留下好印象。

然而,賀若弼選擇了送命。他把與自己並稱的三位名將一頓痛貶:“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虎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楊廣看似饒有興趣:“那麼誰稱得上是大將呢?”

賀若弼下拜:“那看殿下的抉擇了”。言下之意,大將非我其誰。

先不論韓、史二人,但凡賀若弼有一點點基本的情商,他都應該知道——楊素是楊廣的鐵桿親信、是其奪取太子之位的頭號功臣。打狗還看主人,貶低楊廣的人,跟貶低楊廣有啥區別?

結果不出預料:楊廣即位後,賀若弼仍被疏遠,只是被安排了個尊貴而沒有實權的光祿大夫之職。

公元607年,賀若弼跟隨楊廣巡幸草原。為了招待稱臣的突厥人,楊廣設下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巨型大帳,君臣其樂融融、觥籌交錯。但賀若弼、高熲、宇文弼這幾位老臣卻在私下吐槽規格太高、太奢侈,一會兒又扯到平素裡的其他政策也大多不合適。

楊廣可沒楊堅那份隱忍,他聽說後,毫不猶豫地將這三位父親時代的老臣以“誹謗朝政”罪名處死;賀若弼的兒子賀若懷亮先被免官為奴,不久後也被誅殺,賀若家族就此斷根。

現在再回看當初賀若敦留給兒子的遺囑,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最適合賀若家族的身份,只是鐵血沙場的將軍而已;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官場比沙場更兇險,因為人心比敵人更兇殘。

上一篇:天津深山發現大阿哥胤禔墓,專家挖開墓室之後,感慨絕不可能
下一篇:漢武帝被大臣頂撞,卻依舊聆聽,隨後說了6個字,成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