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立秋: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二十四節氣志》 作者 | 宋英傑

每年8月8日前後進入立秋,這是隸屬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氣有節,風有度,從小暑的“溫風至”,到立秋的“涼風至”,季風氣候中的人們首先從風中閱讀時令。

從立秋到處暑,正是夏九九中,由“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到“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的過渡階段。北方的炎熱天氣盛極而衰,人們常常能夠率先體驗到立秋前後天氣的差異,由潮熱到乾爽的轉變。

在南方,人們說:“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前半句略顯誇張,但後半句確是實情。“赫赫炎炎,烈烈暉暉”的日子遠未結束。在北方,秋老虎大多是圈養的。在南方,秋老虎卻是越來越難以馴服的野生動物。

但即使在南方,立秋前後人們也總能從細微之處捕捉到秋天將至的一點徵兆,彷彿是秋天正式播出前的“帶妝彩排”,小規模預演。

梧桐滿院綠蔭連,引得新涼到枕邊。

細雨斜風幾番過,預先十日作秋天。

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觸,春暖之後沒多久,炎熱的天氣便尾隨而至。但長夏之後,秋涼卻是緩緩地甚至“偷偷地”降臨。可謂轟然入夏,悠然入秋。

立秋時的天氣應當是什麼樣的呢?關於立秋時的天氣,有人希望下雨,有人希望晴天,這與作物的類別及其生長期相關。立秋時臨近收割的作物,人們希望晴暖天氣加速黃熟。如果立秋時尚在生長的作物,人們希望能有充足的雨露滋潤。

諺語說:“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果也難留。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例如,南方的水稻,在立秋時,正是“長身體”的階段,要用充沛的雨水餵飽它。在處暑時,水稻陸續抽穗、揚花、結實,如果連綿陰雨,花粉被澆落,便會影響收成,而且很容易腐爛。

古人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對於立秋的農曆時間,古人認為“七月立秋慢悠悠,六月立秋快加油”,即如果立秋在農曆七月,秋收問題不大;如果在農曆六月,就要更勤快、更努力了。

農耕社會,人們十分重視立秋這個時令節點的物候和農事意義,因為人們覺得它關乎年景。

在很多人眼裡,立秋有點像是一張“空頭支票”,名字挺涼快,但天氣依然很熱。古代的所謂“秋”與現代用氣溫衡量的“秋”有些不一樣,它只要暑熱盛極而衰,平均氣溫開始下降,就算是秋天來臨的標誌。對於大多數地方而言,“立秋不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所以人們把立秋後的炎熱稱為“秋老虎”。

立秋·詩詞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二絕之一

[宋]范成大

三伏燻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慾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習俗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立秋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至今,不少習俗仍在流傳。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慾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曬秋

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

上一篇:盜夢空間之“野泳記”
下一篇:四歲女童被“困”在車內不接受救援,哭喊著“媽媽快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