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帶了一群老嫗和接生婆,卻不帶年輕女子

說到古時航海這件事,想來大家會首先想到一位知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喚作鄭和,是明朝成祖皇帝身邊一貫受他重用和信任的宦官。原本叫做馬三保,年輕時便已跟隨在當時的燕王身側,追隨他一路征戰,打下屬於朱棣的江山。又因曾在靖難那場戰役裡建立功勳,所以不只得以晉升官職,而且還得到帝王的賜名。待到帝王穩坐江山,生出派人出海的念頭後,正值壯年,且智謀出眾的鄭和便進入到了人選名單裡。

再加上鄭和出身回族,身兼伊斯蘭和佛教兩種特性,於是在各種考量之下,於一四零五年的六月端陽日,正式奉皇命率船隊出海。但如果你仔細翻閱有關他出海的相關準備,會發現在他的船隊裡有一夥奇怪的人群,她們皆是四五十歲的老嫗,相貌平庸,身材不佳,那麼鄭和為什麼要帶這些老婆婆千里迢迢遠渡重洋呢?要知道,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出海遠航是不能攜帶任何女子的,因為他們認為女子對船隻不利,會給航行帶來麻煩。

可鄭和難道不介意這些問題嗎?其實不然,那些老婆婆並非是鄭和為船上員工準備的女子,也不是什麼贈送給海外國王的禮物,而是能夠為他們的航行創造便利,同時令華夏技術能夠遠傳海外的關鍵人物。因為這些婆婆多數是從事裁縫行業多年的專業人士,對縫補衣物等特別擅長,可以在航行途中擔任為官兵船員製作衣物的工作,畢竟當時人們穿著的衣物非常繁雜,且多數是由布料製作,如果每個人皆攜帶大量衣物,會給船隻造成很大的負擔。

而有了這些裁縫婆婆們,便能省卻一系列麻煩,只要在船上和沿岸定時購買和補充布料便可。再加上她們的技藝嫻熟又高深,到了海外小國,可以擔當文化交流和宣傳的角色,塑造華夏大國的形象,讓那些海外國民盡數折服在我華夏古老技藝裡。此外,除卻裁縫婆婆,船隻上還有幾位精通接生的婆婆,雖然和醫生相比,她們的專業不那麼常用,但同樣能擔當起傳揚華夏救死扶傷精神和厲害技術的角色。

所以說,鄭和的幾次出海,並不全是某些人認為的,在海外尋找建文帝下落或者收復周邊小國等簡單目的,更多的是宣揚我們華夏的精髓和技藝,同時透過雙方不斷交流,讓華夏的技藝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改善作用,從而造福華夏子民。小編覺得,或許正是如此緣由,才讓鄭和下西洋這件事件成為得以流傳至今的佳話吧。

上一篇:古代臉上刻字是侮辱,上官婉兒額頭被刻字,卻演變成“流行妝容”
下一篇:司馬懿的一位弟弟,歷經曹魏五位皇帝,最終活了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