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當你有困難的時候,你是會找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還是你曾經幫助的?

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當你有困難的時候,你是會找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還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

在二戰期間,有一個猶太商人被納粹盯上了,老父親為了孩子的性命,打算把他們送出去避避風頭。

老父親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有兩個人可以幫助他們。

一個是德國的木材商,木材商曾對他有恩,甚至到現在,他還欠著木材商的錢。

而另一個人是德國銀行家,老人曾幫助過銀行家,而且這名銀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報恩。

一個是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另一個是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

老人的小兒子就建議去找銀行家,畢竟父親曾經施恩與他,他肯定會知恩圖報。

但是。大兒子卻持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去找木材商,因為木材商曾經幫助過父親,肯定還會再次幫助。

老人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最後,只能讓他們兩個各自去找自己想找的人。

二戰結束後,大兒子去尋找他失散多年的親人。多方打聽之後,他才知道,那個父親曾經幫助過的銀行家,半夜打電話給德國兵,說一個猶太男孩闖入他家。最後的結果也就不言自明。

這是猶太人的經典著作《塔木德》裡記載的一則故事。

故事的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幫助你的人會願意繼續幫助你;而你幫助過的人卻未必願意幫助你。”

《塔木德》是猶太人日常生活的伴侶,充滿著生命的智慧和化解危機的良謀。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富蘭克林效應”,講述的道理和上面的故事是一樣的。

富蘭克林在一次演講之後,遭到了一位國會議員的批評。這讓富蘭克林很尷尬,但是,他還必須要取得這位國會議員的支援。

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呢?拿著禮物去登門拜訪嗎?這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讓我們看看富蘭克林是如何做的。他打聽到這位議員家裡有一本珍藏的圖書,於是便寫信十分恭敬地向他借書。

沒想到,國會議員居然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書借給了他。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富蘭克林將書寄回,並附上便條,鄭重表達了感謝。

意想不到的事情的發生了,在這之後,富蘭克林再次碰到這位國會議員的時候,對方竟然主動和他打招呼,還表示願意為他提供幫助,兩人也因此成為了好朋友。

所以,富蘭克林總結出要想獲得別人的好感與幫助,那麼最好的辦法是麻煩他人。

這個有名的心理學效應,卻在很早之前就出現在猶太人的經典著作《塔木德》裡。

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富豪中,有四成是猶太人。而世界富豪中,有一半以上的是猶太人!

因為《塔木德》在猶太人當中是人手一冊,從生到死一直研讀,常讀常新。

它不僅教會了猶太人思考什麼,而且教會了他們如何思考。它用一種始終如一的聲音,構建了猶太人的世界觀。

如果你也想要像猶太人那樣擁有大量的財富和智慧,歡迎點選下上方的橫條商品卡。

上一篇:姚策的遺產是許敏傾家蕩產,還是許媽全部家當?網友:許媽全部家當
下一篇:二戰德軍西線戰場1943 1945年的軍服和單兵裝備,二戰德軍的裝備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