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何老百姓當不了帶路黨?排前面的高官隊伍實在太長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盛世之下,朝廷大興土木,權貴們紙醉金迷,而這些苦役與鉅額花費,都需要最底層最無助的百姓來承擔。亂世之時,但凡有點兵力的人,都想稱王稱霸,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百姓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人間變成了煉獄。

闖王李自成出生在一個貧窮百姓之家,小時候放過羊,也當過和尚,後來因為雙親過世,無依無靠,被編入驛站充當驛卒(驛卒比現在的快遞員辛苦得多,因為要長途奔襲,體質不好的人根本幹不了)。但是隨著明末遼東戰事吃緊,財政日益緊張,朝廷便對驛站進行了整編,李自成不幸被裁。

眼見家中一貧如洗,無奈之下,李自成便向豪紳舉人借貸,但是無力償還,官府將他抓捕後準備處死,幸好被親人救出。李自成一怒之下,殺了債主和妻子(妻子與人通姦),亡命到甘肅甘州投軍。想不到時來運轉,竟然很快被提拔為把總,李自成的人生從此開掛。

當時的軍隊腐敗十分嚴重,剋扣軍餉成為了家常便飯,士兵們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怨聲四起。由於後金兵(清兵)大舉南下,京城震動,李自成所在的軍隊便被調往北京支援。

走到半路,士兵突然譁變,要求發放軍餉,畢竟這次是去拼命的,萬一豎著馳援,橫著回來,銅板都沒領一個,那就太便宜領隊的了。然而,這麼正當合理的要求,竟然被參將王國一口拒絕,他還準備嚴懲鬧事計程車兵們。

大夥一看上司敬酒不吃吃罰酒,也懶得再跟他廢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縣令表示自己是無辜的)一刀砍了,然後投靠王左掛的農民軍,從此拉開了李自成造反的大幕。

每當李自成被明軍圍困,掙扎在生死一線的時候,清軍總是很配合地採用各種方式侵入關中,崇禎皇帝十分頭疼,多次將圍困李自成的名將調走抗清,一而再地讓李自成死裡逃生,明軍鎮壓屢次功虧一簣。

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進行各個擊破,最後全部殲滅。這個策略看起來是否十分眼熟,沒錯,這是對付游擊戰的必殺技。這樣一劑猛藥下去,農民軍自然損失慘重,李自成戰敗後,帶領17名殘部躲到了深山之中。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多爾袞再一次神秘出手,毀牆進入關中劫掠,稱他為李自成的救命恩人一點也不誇張。此時的朝廷出現了對清兵“主和”與“主戰”兩派,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明軍被迫站成兩排。主戰的盧象升因為孤立無援,在鉅鹿戰死,不得已,圍困農民軍的孫傳庭與洪承疇等人被調往遼東防備清兵。

李自成死裡逃生,創造性地提出“均田免賦”口號,並開創賑饑民,前來投奔的流民絡繹不絕,大夥還編出了一句方便傳頌的順口溜:迎闖王,不納糧(唉,老百姓太好忽悠了)。政治宣傳很快形成燎原之勢,李自成的軍隊迅速膨脹,從以前幾千人旅團級的小打小鬧,一下子擴張成擁有數萬人的集團軍。

嚐到“均田免賦”政治宣傳的極大好處之後,李自成每攻下一城,便開倉放糧,於是,前來投奔的流民不計其數。除了挑選其中精幹的年輕人編入軍隊之外,還將流民集中一起墾荒種地,以便供應糧草。

隨著兵力越來越強,天下形勢迅速逆轉,李自成帶領大軍屢戰屢勝,並於1644年1月在西安稱帝,然後一路向東,勢如破竹。僅在寧武關遇到了激烈抵抗,損失七萬人,李自成大怒,破關之後,下令屠城,頓時血流成河,慘叫聲不絕於耳,百姓們無辜受傷。

去往京城的征程,變成了一路的遊山玩水。屠城當晚,大同總兵姜瓖和宣府總兵王承胤陸續投降。大順軍開進宣府的時候,“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官員投降起來,一個比一個能幹。

崇楨無奈,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由於當時災害頻繁,兩線作戰,朝廷早已入不敷出,因此發放軍餉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倘若當時各個官員與勳貴能夠慷慨解囊,用重金犒賞明軍,興許還能戰上一陣,完全可以堅持到吳三桂等勤王大軍的到來,雖然此時很多將領都在觀望,但是隻要北京城能夠屹立不倒,崇禎就有更多的時間跟李自成議和。

然而,一個個富得流油的朝廷大員們,面對崇禎的哀求,竟然相互哭窮,愣是拿不出一兩銀子。想當年,崇禎誅殺魏忠賢,得益最多的就是這幫文武官員。當時,朝廷缺錢,而百姓因為天災連連,早已窮困潦倒,魏忠賢便拿商人開刀,從工商業處徵稅,以充盈國庫。

這就把那些擁有大量田產與商鋪的東林黨人得罪了,他們寧願將百姓殺雞取卵,官逼民反,以致天下大亂,也不願拔上自己的一根毫毛。這些人結黨營私,腐敗不堪。自從崇禎殺了魏忠賢之後,再也沒人能夠制衡這些朝廷大員,於是農民的稅賦一漲再漲,以至起義之勢如星火燎原,迅速蔓延。

隨著李自成越來越逼近北京城,沿途的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大學士李建泰等文武大員紛紛不戰而降,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讓農民軍長驅直入。

勝利來得太突然,李自成還未做好心理準備,他真的沒想到寧武關竟然只是唯一的一顆釘子。於是派遣投降的太監杜勳進入紫禁城與崇禎秘密談判,他的要求很簡單:封自己為西北王,賞銀一百萬兩用來犒軍。他願出兵幫助朝廷平定各路農民軍以及遼東的清軍,但是聽調不聽宣。

客觀地講,在當前如此危急的局勢下,這些條件並不算高,即使將西北割讓李自成,如果能夠順利平定其他農民軍的起義,以及遼東的清軍,明朝再延續個百來年都有可能,畢竟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生猛的,後來叱吒風雲的吳三桂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崇禎很想跟李自成達成協議,但是大臣們竟異口同聲地激烈反對,他們無非是覺得大明亡國已經難以挽回,不如乘機投靠新主,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甚至還可能獲得晉升封賞,何樂而不為?此刻的崇禎已被文武百官無情地拋棄了。不得已,崇禎親自寫好詔書,卻已無人願意將它送給李自成,即便願意,也早已送不出去了。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李自成以為崇禎不願和談,而部分勤王大軍在逐步逼近北京,為防夜長夢多,李自成起兵攻入紫禁城。崇禎騎馬出逃,來到朝陽門時,成國公朱純臣卻閉門不開,無奈,只能轉身跑到安定門,安定門的守軍早已不知所蹤,大門緊鎖,斧頭也劈不開。

悲憤之下,崇禎爬上景山,帶著無限的遺憾與不甘自縊身亡。藍色衣袍上留下遺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曾經想過遷都南京,同樣被滿朝大臣所阻,畢竟他們已在北京根深蒂固,利益交織,誰也不願意將這些資源與產業棄之腦後,來到遙遠與陌生的南京重新開始,至於大明的前途,就由朱家人去操心吧。

崇禎落到現在這個田地,雖然與他自己多疑的性格,以及狹隘的格局密不可分,但他還是很想做一位明君的。再看那些文武大臣,身居高位,戰前黨同伐異爭權奪利,戰時驚慌失措膽小如鼠,戰後積極帶路踴躍投降,十分可恨。大明滅亡,他們同樣是歷史罪人,罪不可赦。

李自成進入紫禁城之後,整個農民軍,從上到下,很快被從未見過的奢華與享樂所腐蝕,燒殺擄掠,一樣也沒少幹,無數的官員與京城百姓死於非命,並在吳三桂與多爾袞的聯合打擊下,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北京,逃回西北,臨走前放了一把火,差點將紫禁城燒成灰燼。

看到李自成日益勢弱,那些大明官員轉而投靠多爾袞,本來多爾袞應吳三桂要求入關助戰,只想撈一大把好處就撤,誰知道投降的漢人官員與軍隊越來越多,自己的地盤也越來越大,完全超出了多爾袞的心理底線,這才逐漸有了入主中原的野心。李自成的很多舊部同樣倒戈相向,搞得敗退中的李自成疑神疑鬼,殺人不止。

對於那些盡享榮華的高官來說,不管誰當皇帝,只要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做幾次帶路黨又有什麼關係,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是忽悠老百姓的。

反倒是百姓,崇禎在的時候,朝廷橫徵暴斂,窮困潦倒;闖王來的時候,匪軍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等到清兵入城,更是留髮不留頭,整個神州大地血流成河。無論天下興還是亡,百姓始終命如螻蟻,更可悲的是,想要帶路都輪不到自己,畢竟前面排著隊投降的高官實在太多。

上一篇:歷史上這10個女人真的是活到了極致,看完之後讓人不得不服!
下一篇:起名字大全:寓意豐富的古風名,給孩子取名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