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胡言胡語話西遊21- 得名三藏,前往西天

上一期我們講到,唐太宗還陽後,完成了各項在地府答應下的事情。其實也是透過這個過程,再次給他灌輸佛家的思想,讓他推廣佛教。

並且還頒佈了法律。

遂著魏徵與蕭瑀、張道源,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設建道場,眾皆頓首謝恩而退。自此時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而選舉一位有大德行者,大家應該能猜到,肯定是玄奘了。

關於玄奘法師的身世,前面我們有一篇詳細地講過,這裡就不過多贅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所以我們這裡跳過原著中重複將其身世的部分,繼續往下看。

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江流兒叩頭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不知道這冊封算不算是成了全國和尚代言人了,但至少這個名頭不小,不比他的爹名氣小。

給了官職,當然要幹活。主要是讓他來主持水陸大會。

奘再拜領旨而出,遂到化生寺裡,聚集多僧,打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選得大小明僧共計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諸所佛前,物件皆齊,頭頭有次。選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國戚皇親,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真可謂是舉全國來禮佛。

就在這盛會即將開始之際,我們幾篇都沒有出場的觀音菩薩該活動活動了。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瞭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

雖文中這麼說,但觀音本就是衝著玄奘來的,怎麼會認不出,找不到這個人。看過前面幾期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唐玄奘整個家庭遭遇都與佛教脫不了干係,基本上都是安排好的。所以觀音菩薩一直在長安城等待,也是為了找這個合適的機會,給玄奘披上神秘的外衣,讓眾人知道,玄奘是被佛祖選中的人。

此時,他拿著佛祖給予的寶物招搖過市,也是為了宣傳,再次給玄奘造勢。

長安城裡,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見菩薩變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他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那菩薩更不爭吵,與木叉往前又走。

這裡也沒什麼太多可說的,就是為了襯托嘛,畢竟沒有凡夫俗子、愚鈍之人的比較,怎麼能體現出玄奘的超脫佛性。

觀音與木吒二人繼續行走,遇到了宰相蕭瑀。於是又向蕭瑀介紹了一番。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又問道:“何為要錢,不要錢?”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大法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這二人跟隨著蕭瑀來到了唐太宗的面前。

菩薩與木叉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姿態首先擺下了,不過這唐王倒是也沒在意這些。這也說明了當時整體對佛家的禮遇是很高的。

接著,菩薩又向唐太宗再次講述了這兩件寶物的不凡之處。並且要送給玄奘法師,分文不取。

菩薩起手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唐王見他這等勤懇甚喜,隨命光祿寺大排素宴酬謝。菩薩又堅辭不受,暢然而去,依舊望都土地廟中隱避不題。

宣玄奘進殿後,便將這兩樣寶物給了他。不愧是量身為他打造的寶物。穿上袈裟,拿起錫杖後,玄奘猶如活佛現世,眾人拍手叫絕,紛紛道賀。

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此時善聲遍滿天下。太宗即排駕,率文武多官、后妃國戚,早赴寺裡。那一城人,無論大小尊卑,俱詣寺聽講。當有菩薩與木叉道:“今日是水陸正會,以一七繼七七,可矣了。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他講的是那一門經法。”

這觀音菩薩還要考察考察玄奘,雖說是工作流程吧,但必要性真的不大,主要還是為了釋出任務,吸引玄奘以及唐王的注意力。

正當玄奘講法到精妙處時,菩薩站起突然打斷。

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演技不錯,大家演技全部線上。這時菩薩二人也是被士兵攔了下來。

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麼?”

菩薩心想差不多了,不和你們裝了。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臺,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託了淨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

這可把所有人驚了一驚,原來這大言不慚的老者是觀音菩薩所化。所有人立馬低頭跪拜,口中默唸著南無觀世音菩薩。唉,活生生的傳銷洗腦大會現場。

在電視劇中,整體不是這個過場。可能還是考慮到節省成本吧。原著中,觀音菩薩喬裝的和尚在街上叫賣,引起了宰相的關注,從而被引薦到了唐王面前,獻出了寶物。後又在水陸大會上,打斷了玄奘講法,引出了西天取經一事。但在電視劇中,觀音變化成的老僧,是在水陸大會上叫賣寶物,然後又在朝堂之上詢問玄奘是否知道大乘佛法,將見玄奘和唐王,給予寶物,引出取經,三件事一起呈現,但是也沒有太多違和感,只是劇情相比原著緊湊了許多。

既然觀音菩薩親臨,告訴大家還有更好的佛法等著去取,那自然是要派人前往。

這份差事,當仁不讓得是屬於玄奘的。唐太宗一激動,也是與玄奘拜為了兄弟。當真是打得好算盤啊。這下你玄奘得了真經也是姓唐的。

第二日,玄奘便準備立馬啟程。唐太宗也為其準備好了路上需要用到的幾件重要物品。

宣上寶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駔的馬一匹,送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眾人也是相送玄奘法師出了城,唐太宗再次囑咐玄奘。

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

這也是唐三藏的由來,玄奘是其作為和尚的法號,三藏是唐王賜予的雅號,相當於古人的字什麼什麼,姓則直接就是唐朝的唐,不可謂不隆重。江流兒是救其主持給起的小名。

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徑回上國。”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回。

無論是這送行的一杯酒,還是唐三藏三個字,處處在提醒這玄奘不要忘記了自己的來處,不要學了本領,拿了真經就不回來了。不要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就忘記了故土。

至此,接下來我們也將開始西天取經的篇章了。

自己也未曾想到,這取經前的伴讀內容,整整寫了二十一篇,也算是個小的里程碑。我還會堅持寫下去的。

本文由沒書沒琴原創,歡迎關注,帶你遨遊不一樣的書海。

上一篇:完美世界 小石昊至尊骨被挖,石子陵為子討公挑戰老祖,雙方什麼境界實力?
下一篇:劉備去世前,提拔一虎將,不僅為諸葛亮報了仇,還為蜀漢續命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