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宋太宗,是怎樣玩壞大宋鐵血男兒的?

宋太宗趙光義乃太祖趙匡胤之弟,各種作死裝逼的陋態層出不窮。按照趙光義在兒子面前吹牛的說法:

“朕周顯德中,年十六,時江、淮未賓,從昭武皇帝南征,屯於揚、泰等州。朕少習弓馬,屢與賊交鋒,賊應弦而踣者甚眾,太祖駐兵六合,聞其事,拊髀大喜。年十八,從周世宗、太祖,下瓦橋關、瀛、莫等州,亦在行陣”(《續資治通鑑長編》)。

以史料的記載來看,趙光義在即位前似乎是位武藝高超、謀略過人的猛人,然而,根據後世學者考證,趙光義的說辭壓根兒站不住腳,其實,且不說這位仁兄的真實戰力如何,光是看他在北上伐遼、南攻交趾和西擊党項等一系列的軍事慘敗中,就可以看出宋太宗簡直就是一位軍事低能兒,甚至,平戎萬全陣的腦洞大開更讓趙光義背上了低能兒中的佼佼者這頂高帽。

對於“花樣作死”的宋太宗,我們先來說說他兩次伐遼的大致經過。

公元979年,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派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直取太原,同年二月,宋太宗趙光義親征,宋軍士氣大振,阻絕了遼國援軍,一舉滅掉了北漢,中原地區宣告結束了唐末以來長達九十年的藩鎮割據。

按理說宋軍經過兩個月攻滅北漢的戰爭,此時計程車卒人困馬乏,理應及時修整、犒賞三軍重振士氣,但由於有個軍功卓越的哥哥趙匡胤的巨大陰影壓在了他的心頭,趙光義為了向天下證明趙匡胤能幹的事兒他也能幹成,且他建立的豐功偉業足以睥睨前任,於是,趙光義決定收復燕雲十六州。

其實,在太宗朝,趙匡胤就曾設立過“封樁庫”,《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後晉石敬瑭)割幽燕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宋太祖趙匡胤收復燕雲十六州未竟的心願,倘若宋太宗趙光義可以達成,那麼,這對於毫無軍功上位的他無異於是筆抬高身價的巨大政治籌碼。

在這種豪賭心態的作祟下,公元979年的5月,宋太宗趙光義在“諸將皆不願行,然無敢言者”(《資治通鑑》)的情況下,宋軍翻過巍峨的太行山行軍月餘進入河北平原,趙光義自鎮州出發抵達宋遼交鋒的前線,遼國易州、涿州、順州、薊州等地的漢將陣前相繼投降於宋,且宋軍在兵發幽州城前取得了斬首千餘級的“大勝”。

宋太宗頓時覺得前途一片大好,亢奮之餘命令宋軍加緊圍攻幽州城,幽州城哪有那麼好打的。其實,就在宋軍北伐前,遼軍也做足了幽州的防禦體系。

遼國方面派出以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等人為首的統帥和駐守幽州的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軍一萬八千餘騎,兼帶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當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餘人全力控城,幽州城在遼國的精心部署下可謂固若金湯。

而戰事的發展正如遼國所料,宋軍在經過月餘的攻城之戰進退不得時,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趁著宋軍士氣低迷採取兩翼包圍、分進合圍的鉗擊之勢殺得宋軍流血漂杵、潰不成軍,史載:“追殺三十餘里,斬首萬餘級”(《遼史》)。

宋太宗本人在混亂慘烈的大屠殺中差點淪為了俘虜,根據史料的說法:“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御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默記》),

也就是說,趙光義在高梁河之戰中嚇得丟下了龍袍、玉璽和自己的女人,不得不找到一輛破驢車倉皇逃出沙場,外帶大腿中了兩箭,幾乎險於喪命。

而當趙光義狂奔了一天一夜後逃竄到了金臺屯時,他發現宋軍的潰敗之師居然沒能跟上他的逃跑節奏,當他緩了下心神派人回去打探才得知原來宋軍將士嫌棄宋太宗趙光義太丟人,打算在涿州城內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為皇帝,趙光義再次嚇得連發聖旨急命殘餘軍隊班師。

紙上談兵的帝王

七年後,宋太宗趙光義再次做起了北伐契丹的美夢,以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進五位大將,兵分三路直搗黃龍,由於東路主力軍屢遭挫敗,中路軍和西路軍不得不後撤,西路軍的主將楊業在掩護撤離過程中被遼軍俘虜絕食三日而亡,宋軍第二次北伐契丹宣告失敗。

如果說事情到這裡了,趙光義北伐契丹只是作戰的失誤話還能敷衍的過去,那麼,接下來的那茬兒,足夠讓大宋鐵血男兒瞠目結舌、命喪沙場了。

也就在第二次北伐契丹失敗的次年,《資治通鑑》載:“出《御製平戎萬全陣圖》,召美、重進及崔翰等親授以進退攻擊之略,並書將有五才十過之說賜之”。這《平戎萬全陣圖》是個什麼樣的陣型呢?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前行,每隊五十人。後行,每隊並三十人。前後並五隊為一點。每隊計一千四百四十地分,方五里。每地分車一、兵二十二,並十地分為一點”。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平戎萬全陣按照設計要求必須要投入14萬兵力,包括步兵、騎兵、長槍兵、弓弩手、刀、劍、戟、盾、床子弩等各類名目繁雜的武器和兵種,方陣總寬度首位相顧長達20裡之遙。

趙光義在宋遼兩軍還未交鋒前就大筆一揮制定了堪稱絕響後世的“平戎萬全陣”的神作,更要命的在於,趙光義將御製的“平戎萬全陣”賞賜給前線的將領後,命令契丹來犯務必依此圖入陣,結果唐唐的大宋鐵血男兒愣是原地不動的被契丹鐵騎殺得血流成河。

而在此後的南征交趾、西擊党項的過程中,由於宋太宗趙光義的胡亂指揮和用人不當,宋軍在白藤江之戰、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等戰役中屢屢敗績,致使撮爾小國的交趾和人數稀少的西夏割據做大,宋帝國由趙匡胤開創的武力爆表的態勢,在宋太宗的瞎折騰下很快全線告急,落入“引刀自宮”外強中乾的被動防禦態勢。

如果說要探究清楚趙光義處心積慮干涉將領具體作戰任務這個問題,其實,刨除他急切創立超越趙匡胤功績的夢想,更多的在於趙光義得位不正,為了防止武人專權造反,明知《平戎萬全陣》的種種弊端也要前線大宋鐵血男兒無辜枉死、白白送命。

以當時朝臣田錫直斥弊端的話來說:“況今委任將帥,而每事欲從中降詔,授以方略,或賜以陣圖,依從則有未合宜,專斷則是違上旨,以此制勝,未見其長”(《續資治通鑑長編》),而趙光義卻以:“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若為內患,深可懼也”(《續資治通鑑長編》)。

也正是由於趙光義這種“引刀自宮”的自我閹割方式,整個大宋的鐵血男兒深陷體制的“牢籠桎梏”,宋軍徒有強悍的武器裝備卻最終慘遭北方蠻夷的一波平推碾壓亡國。

上一篇:看完《明史》上這23字,就明白明英宗朱祁鎮,有多恨他弟弟!
下一篇:二戰最傳奇計程車兵,一人滅了對方一個團,這個士兵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