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何漢朝初年會形成獨特的“武人政治”?

漢初,在暴秦覆滅後,劉邦建立了新的大一統王朝,然而為了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

劉邦沒有貿然推行郡縣制,而是採取折中手段,推行郡國並行制

分封同姓與異姓諸侯王

,並且在中央任命功臣執掌權柄,形成了獨特的“武人政治”。

滅秦大業,劉邦“摘桃子”1。倒行逆施,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由於採取了不人道的統治手段,

使得百姓負擔極重,民不聊生

。當他亡故後,登基坐殿的秦二世胡亥在奸臣趙高的輔佐下,變本加厲,致使民怨更加沸騰。

於是在陳勝、吳廣的率領下,

馳往漁陽的徭役們於大澤鄉扯旗造反,帶頭起事,掀起了秦末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

令秦朝受到極強震動,統治岌岌可危,埋下了滅亡的伏筆。

由於暴秦經年累月、不得人心的統治,使得陳勝吳廣起義得到百姓熱烈地歡迎,

起事之初,乘勝追擊,勢如破竹

。就在大軍逼近函谷關,即將滅亡秦朝之時,秦國最後的救世主,章邯橫空出世。

帶領自己編練的刑徒卒伍,打敗了起義軍,

首領周文戰死,吳廣後來被叛徒殺害,而陳勝也由於用人不當,死於內奸之手

。秦朝似乎迴光返照,又有了中興的氣象。

2。“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正當起義軍內部軍心渙散,進退無路之際,滅秦的真正霸主項羽站了出來,懷著為祖先報仇雪恨的恥辱,敲響了秦國的喪鐘。

項羽本名籍,字羽,乃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

。在楚國被滅之後,從小跟隨自己的叔父項梁走南闖北,學得一身好武藝,欲做萬人敵,取秦而代之,恢復楚國的基業。

當陳勝吹響了反秦的第一聲號角後,項羽跟隨自己的伯父也組織楚人結成勢力,率領江東子弟兵馳驅中原,合力滅秦。

但面對秦朝最後的夕陽戰神章邯時,起義軍由於經驗不足,群龍無首,陣容渙散,被各個擊破

,潰不成軍,項羽的叔父項梁也招架不得,戰死沙場。這時秦國軍隊計程車氣正旺,六國聯軍卻相當低落,不敢冒進。

此時,項羽擔當起了千斤重擔,在各路諸侯觀望不前的狀況下,

他劫奪兵符,擒殺主將宋義,帶領5萬人

,與數倍於己的章邯軍隊在鉅鹿展開決戰。

這一戰成就了項羽的不世英名,在破釜沉舟的狀態下,以少勝多,擊敗了秦軍,扭轉了戰場局面,令秦國再也無力迴天。

後來,

項羽乘勝追擊,雖然劉邦先一步入主咸陽,但在對方的威懾下,於鴻門宴上向項羽求饒,因而項羽稍後進攻,剿滅秦朝王室後裔,殺了秦王子嬰

,並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在帶領軍隊發洩怒火,燒殺搶掠之後,衣錦還鄉,志得意滿。

3。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笑到最後

正當項羽平定天下,以為萬事無憂之時

,蟄居在西南巴蜀地區的漢王劉邦卻在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採用大將軍韓信的計謀,準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項羽在志得意滿之際,大封諸侯王,卻使得各地反叛不斷,自己只得憑藉武力到處圍剿,疲於奔命。經過長久的對峙,楚漢戰爭最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對於項羽陣營來說,手下的武將無人是自己的對手,因而不免心生驕狂,

每戰必親臨戰場,數點戰績,大小七十餘場未嘗敗北

。而就劉邦陣營來說,手下能臣極多,且以漢初三傑為代表。

蕭何搞後勤,“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食,不絕糧道”,張良獻戰略,“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而韓信將兵總執行,“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其餘為漢朝建立功勳的元老亦不計其數,因而在劉邦帝王之才的“將將”之下,項羽雖為滅秦出了大力,但天下終究還是歸了劉邦。

漢初功臣,開創武人政治1。剪除功臣,異姓王遭殃

當天下已定,劉邦建業後,如何處理功臣,就成了一個問題。

劉邦本人的領導能力卓越,但是辦事還是依靠手下

,因而功臣在漢朝就成為了常見現象。

劉邦一開始對功臣還是比較厚待,雖然由於韓信的要挾,不情願地分封他為王,但在得勢之後,並沒有打算清理到底,只是降罪成為淮陰侯

,看管監察。孰知韓信打算與邊將陳豨聯合謀反,令劉邦得以痛下殺手,剷除了自己心腹大患。

後來又相繼擊殺了梁王彭越與九江王英布,燕王盧綰逃亡匈奴,韓王信也背漢北降,異姓功臣並諸侯王的問題基本解決。

2。武人功臣,漢朝初年的頂樑柱

然而,劉邦當初起於漢末,

身邊都是殺雞屠狗之輩,等到後來雞犬升天,都是眾人出生入死,加以抬舉的結果,圍繞在他身邊的沛縣功臣集團,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迴避的

,類似對異姓諸侯王那般痛下殺手,似乎於心不忍,而且勢必將激起強烈的反彈,威脅自己的統治。

當劉邦藉助蕭何向自己索要田地,將其下獄,進行了一定威嚇之後,其餘的功臣武人還廣佈朝中,佔據要津,無法取代。

漢朝一建立,就面臨著四方的侵擾,天下初定,武人依舊大有可為,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必須得日夜防備匈奴南侵與內部兵變

。因此這幫經歷過考驗的功臣武將則是劉邦必須依靠的左膀右臂,不能偏廢。

在平定英布叛亂時,諸多武將便跟隨劉邦出征,最終大勝而歸。

而當蕭何去世,劉邦便命武將中的第一功臣曹參出任宰相,輔佐幼主

,可見當時的功臣勢力的確是需要籠絡,無法採用強硬手段來消滅,這既是現實的需要,更是時代的要求。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這麼一件事,當漢高祖劉邦去洛陽,看到功臣表現得十分憂慮,甚至有點張牙舞爪,就追問身邊的張良這是怎麼回事兒?張良回答怕是他們感到不滿,想要造反了。

此話一出,劉邦頓時震驚不已,急忙詢問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於是張良提出讓劉邦分封自己最憎恨的一個功臣為諸侯,也許就可以令大家放心

。因而劉邦後來就任命自己的死對頭雍齒為什邡侯,大夥這才渙然冰釋,紛紛高興地感嘆:雍齒尚侯,吾屬無患矣。

由此可見,功臣令劉邦感到多麼忌憚,必須有所妥協,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保證自己的安全。

3。掌兵的武人,功臣的保護傘

劉邦之後,由於功臣的廣泛存在,武人在漢初政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深遠。當年在呂后當政時,本想趁高祖病逝,將各個功臣一網打盡。

沒想到風聲卻落到了酈商的耳朵裡,於是他個人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為了守護漢家的江山,向呂后的寵臣審食其進言

,對其曉以利害,說道: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

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

言下之意就是在警告呂后不要太“天真”,功臣武人並不都是吃素的大老粗,他們手上都有兵權,隨時隨地都可以讓江山變色、易主

。於是呂后等人趕緊收手,再也不敢對功臣造次。

在呂后亡故,剿滅諸呂的過程中,功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勃、灌嬰帶領禁軍捕殺呂氏一門,擁護劉家子弟登基,推舉代王劉恆掌大位

。而當時為復興漢家天下立下大功的齊王劉襄卻受到了功臣武人們的排斥,最終無緣皇位,鬱鬱而終。

武人在漢初的地位不可小覷,他們作為功臣的代表,於動盪的環境中協助建立了漢家江山,又先後擁立新君,因此氣焰滔天,不可一世,長期以來都無法撼動。

功臣暮年,武人退場,漢家一統

在經過了初年混亂的鬥爭局面後,漢朝於文帝時期總算恢復了平靜,休養生息,國力蒸蒸日上。

而國家承平日久,久已不動刀兵,武人的存在感就漸漸變少了。加上功臣紛紛老去,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當時還健在並受到文帝器重的武人功臣,宰相周勃,慢慢也受到了排擠。文帝有一回曾詢問他有關國計民生的具體內容,但是他卻答不上來,倒是旁邊的副宰相陳平侃侃而談,贏得了文帝的好感。緊接著周勃由於處事不周,受到案件的牽連,被下獄治罪。

後來透過獄卒的疏通,

才僥倖逃過一劫,釋放回家

。正是在這一番打擊下,功臣集團漸漸退場,武人政治的輝煌慢慢不復存在。

武人政治在歷朝歷代都有表現,從漢朝開始,功臣勢力與皇權統治形成了齟齬扞格,難以相容,如果不是出現什麼意外,往往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

漢朝相對平和,只是順其自然,而類似明朝皇帝,

則採用雷霆手段,將功臣屠戮殆盡,因而漢朝的功臣善終情況更多一些

,如果穿越回到明朝,也許會後悔“生而為人”了吧!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班固《賈誼傳》

何茲全《秦漢史略》

上一篇:洪秀全“書法”曝光,看完才明白,他為何4次科舉都會落榜
下一篇:他是李世民弟弟,文成公主父親,打仗不輸李靖,卻被黑得太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