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常將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何身份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李白在送別友人宋之悌時寫下了這首悲愴無比的古詩,表達出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前方貶謫之路艱辛異常,李白與宋之悌此次一別也許就是永別了。

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違法犯罪的人,有時他們所犯之罪觸動了皇帝的底線,也許他們會被殺頭。但有時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不會將他們殺死,會將他們發配到偏遠地區。這樣一來不僅顯示皇帝的寬廣,同時又能較為合理地顯示出國家律法的威嚴。然而,每當犯人聽到自己要被流放之時,都是生不如死的。因為不論哪個朝代,為犯人挑選的流放之地都是路途遙遠,危機四伏的荒蕪之地。

不光流放的目的地是危險的的,在去往流放地的路上也是險象重重的。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古代,犯人去往流放地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過去。一路上都是風餐露宿,枷鎖在身,這樣一步步走過數千裡,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了流放的路上。在距離現代最近的清朝,不論是從電影電視劇還是小說文章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流放地就是“寧古塔”。那麼,為什麼寧古塔是清朝御用的流放之地呢?

寧古塔,位於現在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其附近有烏蘇里江和圖們江兩條大河。寧古塔是滿清時期的重要的戰略樞紐,自努爾哈赤時期便已經是滿清政權的重要地區。寧古塔一名取自滿語,意為“六個”,代表傳說中的早期的滿族六兄弟,後也與清朝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六個兒子相聯絡,成為滿清政權的發源地。

寧古塔地處清朝政權控制地區的北端,氣候異常惡劣,常年大雪紛飛,極冰寒流常年不斷,土地終日被寒冰所包裹。極冷的自然氣候,導致此地的傳統農業基本沒有機會發展,不論種何種莊稼都難以成活,縱然是擁有肥沃的黑土壤也無法供農作物生長,因此流放的犯人到了此地,很難接受如此寒冷的環境。許多犯人熬過了漫長的流放路途上的磨難,卻被凍死在了這偏遠的極寒之地,屍骨再難回到故鄉。

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身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的吳兆騫因一樁科場案無辜地遭到連累,被皇帝下令發配寧古塔。在看到寧古塔的天氣之後,他被深深地震驚到了,於是提筆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感:“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簡簡單單的三句話,傳達出恐怖的景象。

除此之外,寧古塔還有不計其數的猛獸,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野獸,絕對不像動物園中的動物那般溫順,它們見人便撲食,其力量絕非常人所能抵抗。發配寧古塔的都不是普通的犯人,皇帝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名字:披甲奴,這個詞同樣來源於滿語。

披甲人是指滿族的軍人,他們都驍勇善戰,個個本領高強。有戰事時他們便會披甲上陣,衝鋒殺敵;平安無戰事時便褪下戰甲,以捕獵為生。他們都是以一抵十的捕獵高手,能在天寒地凍之中追尋野獸的蹤跡並將其捕殺,能在深山老林之中生存數十日。而披甲奴,便是伺候這些守衛寧古塔的披甲人的奴隸。

縱然流放之路艱辛無比,但披甲人對待這些披甲奴還是比較友好的。大部分人到了寧古塔之後,想得最多的就是逃跑,但成功逃跑得少之又少。如若逃跑失敗被官府發現,披甲人也會幫助披甲奴打掩護,證明其是主動自首,幫助披甲奴減輕罪責。即使有些跑了,披甲人也很少會向官府報告,權當沒發現,放任其逃走。

然而,在寧古塔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披甲人那樣有著高超的捕獵本領,有著朝廷發放的餉食。在寧古塔,更多的人還是掙扎在生死線上,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對流放犯人來說是更恐怖的噩夢。

一些人被餓急了,就會向流放犯人索求食物,若流放犯人身上有食物還好,給他們吃便是。倘若犯人身上沒有食物,那麼犯人本身就會成為他們的食物,被他們殺死並分食。這並不是小說虛構的,而是真實存在的。故而許多犯人聽到自己要被流放寧古塔的訊息後,寧願立刻自盡而亡,也不願去往那個如同地獄般的地方。

有許多的名人都被流放到了寧古塔,比如:詩人吳兆騫;文學大家金聖嘆;明末尚書張縉彥;明末進士方拱乾等。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清朝政府選擇這樣一個流放地點也是有其深意的:寧古塔是清朝政權發源地,他們希望透過增加寧古塔的人口,來幫助實現重振寧古塔的輝煌,來改善寧古塔荒涼落後的現狀。

被流放到寧古塔是痛苦的,但能被流放寧古塔的每個都曾有過驚世之才,他們為寧古塔帶去了文化,帶去了知識,帶去了走向繁榮的希望。同時,寧古塔是滿族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而許多披甲奴都是漢族人,故而在某種意義上,這種特殊的方式也增進了不同民族間的交流交融,促進了民族統一。

上一篇:東北精神病院紀錄片《囚》,這裡住著一群“?”
下一篇:濟南啟動2021年度城市體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