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萬曆皇帝的覺悟:人生很漫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但是關鍵處有幾步

這就是萬曆同志的覺悟。在張居正死後,他一直保持著激昂的鬥志與熱誠,直到那個神秘年份的來臨。

人生很漫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歷史也是如此。

公元756年,當唐朝文明處於巔峰之時,一個叫安祿山的矮胖子突然起兵鬧事,揭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繁榮的唐朝從此陷入衰弱。

公元756年,這個年份就此成為了一個轉折點,被載入史冊。

八百年後,宿命的轉折再次到來,沒有原因,沒有預兆,停留在這個神秘的年份——萬曆十五年(1587)。

簡單說來,在這一年,發生了三件事情,兩件不大的大事,一件不小的小事。

第一件大事:戚繼光去世了。

在十餘年的時間裡,戚繼光是個無人敢惹的角色,雖然偶爾也有幾個不怕死的言官彈劾他吃空額搞錢,在軍中培養個人勢力等等,卻始終沒有結果。究其原因,除了後臺太硬外,還是由於水平太高,邊界沒他不行。

但事實證明,水平不如後臺好使,張居正死後,戚繼光就被調離了薊州,去了廣東,雖然職位沒變,但戚繼光明白,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於是他稱病不出,不久後,便離職回了登州老家。

三十六年前,他從這裡出發前往北京,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一生,先打蒙古人,再打日本人,練兵東南,橫掃倭奴,驅逐胡虜,無人可擋,戰功之顯赫,四十年中無人可望其項背,蓋世之威名,四百年後聲震寰宇,萬民皆知。

盡此一生,能幹到這個份兒上,實在是夠本了。

萬曆十五年(1587)二月,這位傳奇英雄在家鄉病逝,年六十歲。去世前留言如下:

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

我知道,他之一生,已無任何遺憾。

第二件大事:海瑞死了。

海先生終於還是死了。在被高拱罷官之後,他回到了老家,沒人管他。三年之後,高拱下臺了,張居正執政,依然沒有人找他。

這實在不是高拱和張居正不識貨,恰恰相反,他們都很清楚海先生的實力,無奈的是,海先生的能量就如同熊熊烈火,和他待久了,不被燒死,至少也是個殘廢。

現在張居正死了,用某位史學家的話說,朝廷裡的明白人都死光了,於是海瑞先生得到了再次出山的機會。

萬曆十三年(1585),經萬曆皇帝親自批示,海瑞被任命為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趕赴南京上任。這一年,海瑞七十二歲。

海先生是天字第一號職業官僚,接到命令即刻上路,連東西都不怎麼收拾(當然,他也沒多少東西),就去了南京。

而當他來到南京郊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進城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太擠。

海先生要來了!南京城轟動了,官員們激動了,商人激動了,農民也激動了,於是大家集體放了假,不做生意,不種地,凌晨就帶著被子,跑到城外佔地方,想搶一個靠前的位置,一睹海先生的風采。

由於人太多,導致海先生一直未能進城,被牢牢地堵在外面,直到南京兵部派出軍隊開路,這才把海大人迎了進來。

等到海瑞進了城,找到都察院住下來,才被告知,他不應該住在這裡,倒不是人家欺負他(誰敢),只是因為他老人家又升官了。

萬曆兄實在是大方,感覺給個僉都御史(四品)還不夠意思,人還在路上,就下了第二道任命令,把海先生再提一級,讓他當了南京人事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據說這個訊息公佈後,南京都察院的御史們一片歡呼雀躍,興高采烈,而吏部的官員們垂頭喪氣,比死了爹還難受。但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悲觀了點,實際上,此時的海瑞先生壓根沒空去收拾他們。

因為他連家門都出不去。

自從進入南京,海瑞的家就被眾多聞名而來的粉絲圍得水洩不通,那架勢,比天皇巨星還要天皇巨星。

更讓人吃驚的是,在沒有汽車火車的當時,有很多人是從遠處走來的。最猛的當屬一位福建的老兄,據說他走了上千里路,穿壞了十多雙鞋,一個多月才到南京。

海瑞聽說此事,十分感動,以為他要申冤,親自接見了他。

可是這個人進來後,只是看著海瑞,行了個禮,然後揚長而去。

有人問:你幹嗎來?又幹嗎走?

答:我只想看看海青天,看完了,不走還等什麼?

這就是清廉與正直的力量。

除了吸引大批擁護者外,海瑞還獲得了一個榮譽,一個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的榮譽。

中國的老百姓歷來都怕妖魔鬼怪,所以有貼門神的習慣,幾乎家家都貼,款式也不一而足。但門神的主要人物是固定的,也就是關羽、秦叔寶那一撥人,上千年來也就這麼幾個,畢竟要成為形象代言人要求太高,不但要能打,長得還得有特點(想把鬼嚇跑,沒特點不行)。

而現在,海瑞先生終於加入了這個光輝的隊伍,成為門神部隊的最後一名成員(此後再無編制)。在當時的南京,作為正義與公道的象徵,海瑞先生的畫像被貼得滿街都是,除了門上,客廳、臥室裡也有人掛,據說每天看一眼,可以百病不侵,而且具有良好的辟邪作用。

雖然經常忙於公共宣傳事業,但海瑞先生沒有怠慢工作,他沒精力去整治吏部的那幫人,卻也沒閒著,百忙之中仍向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根據以往經驗,海瑞先生的文書,一般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這篇也不例外。在文章中,海瑞先生建議,考慮到目前貪汙情況嚴重,應該恢復太祖(朱元璋)時期的刑法,對貪汙八十貫以上者一律處決,並將其剝皮,放在縣衙門口,警示後人。

於是大家真的憤怒了,惹不起你,總躲得起你吧。可海先生卻是躲都不讓人躲,不搞出個玉石俱焚誓不罷休。

客觀地講,海瑞的這封文書的確是過分了,且不說剝皮問題,都過了兩百多年了,經濟發展這麼快,確定死刑標準時總得考慮個通貨膨脹問題吧。當年買一棟房,今天也就能買點糧,為幾斤糧食就要剝人皮,兄弟你也太狠了點吧。

但在海瑞看來,他的做法是對的,當然,這只是他的個人想法。

萬曆兄雖然年輕,但神志也很清醒。他好言撫慰了海先生一把,就把奏疏丟進了廢紙堆。

而海先生在南京日盼夜盼,沒有等到剝皮匠的出現,卻等來了升官的命令。由於工作努力,他被任命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位四十多歲還不入流的教育局長,經過二十多年不可思議的經歷,終於成為了正二品(相當於正部級)的高階官員。

這回都察院的仁兄們完蛋了。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從六部到都察院,所有北京有的中央機構它都有,但畢竟皇帝大人住北京,所以除了南京戶部(管理南方戶籍)和南京兵部(統領南京軍隊)外,大多數機構都是擺設。

一般說來,只有在朝廷混不下去的,才會被髮配到南京,美其名曰:養老。

都察院就是一個閒人部門,大家都沒事幹,罵人的自然也沒事幹,然而僅一夜之間,一切都已改變——海先生上任了。

由於上班沒事可幹,自然就沒人去上班了,於是都察院的御史們總是自得其樂,逛街的逛街,看戲的看戲——工作沒前途,還不準偷偷懶?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學生的方法來對付御史——記考勤。但凡敢於遲到早退的,必須到單位,哪怕沒事幹,也得坐在這裡。

雖然大家明顯表示出不適應,但海先生的威脅是很明確的——養老不是最慘的結局,下崗才是。

而隨著整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御史們才發現,原來一切才剛剛開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樣。

一次,有位御史過生日,在家請了戲班子唱戲,這在當年,應該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經常幹。但海先生卻勃然大怒,把這位御史抓了起來,打了一頓板子,理由是:根據明太祖時期律令(注意這個日期),官員請人唱戲違法,所以是打你沒商量。

因為這件事幹得實在有點過,御史們的精神壓力開始陡然增大,每日在海先生的恐怖陰影下,戰戰兢兢,終於有一天,畏懼變成了憤怒。

在明代,御史專管罵人,從皇帝到掃地的,想罵誰就罵誰,除了一個例外——御史長官,要知道,那是頂頭上司,不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給自己惹事。

現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到了。

萬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發難,攻擊海瑞“大奸極詐,欺世盜名”,奏疏一上來,朝廷就炸了鍋。海瑞這種傳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歡的也不少,大家開始吵作一團。而海瑞兄還是那麼有性格,啥也不說,上了個辭職報告——不想幹了。

吵到最後,報到了皇帝那裡,但萬曆兄的態度卻十分奇怪,他既不處理罵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辭職,該幹嗎還幹嗎,搞得兩位當事人都非常納悶。

萬曆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問題上,他比張居正要聰明得多。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真用海瑞,因為他很明白,這是個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貼在門上,掛在牆上,燒香拜佛地供起來。

但絕不能用。

說到底,海先生只是個撐門面的,然而他自己,並不知道。

就這樣,他稀裡糊塗地在這個位置上幹了下去,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的那個冬天,死亡降臨到他的頭上。

他沒有兒子,僅有的妻子女兒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只有一個老僕人陪伴著他,在寒風呼嘯之中,海瑞對僕人說出了人生的最後遺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這樣的奇人,遺言必定非同凡響,往往都帶有深刻含義,比如什麼人生短暫、努力工作之類,或是喊兩句口號,讓大家熱血沸騰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遺言既不深刻,也不沸騰,只是讓人瞠目結舌:

“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說完就去了。

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無厘頭的話,也是威名赫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遺囑。

這句話的來由是這樣的:由於當年沒有暖氣,每逢冬天,兵部就會給各部的高階官員送柴火錢,數量也不多。

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來了柴火錢,而經其本人測量,多給了六錢銀子。

這一次,我是徹底無語了。

在海瑞死後,他的好友僉都御史王用汲來為他收屍,遍尋海瑞的住處後,他只找到了幾件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和幾口裝著破衣服的破箱子。

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級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這就是他的全部財產。

聽說海瑞的死訊後,南京城出現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場景,男女老幼無論見過海瑞與否,都在家自發為他守孝,號啕大哭。出殯的時候,據說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無人離去。

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評價一個人。

如何評論這位傳奇人物,實在是一個難題,對的說了,不對的也說了,現在要搞個總結,實在談何容易。

在名著《圍城》中,錢鍾書先生借用別人之口,對那位命運多變的主人公方鴻漸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

你是個好人,卻並無用處。

我想,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個無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關鍵所在。

自萬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一貫勤奮的萬曆皇帝突然變了。

他開始消極怠工,奏疏不及時批示,上朝也是有一天沒一天,大臣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最近頭暈眼黑,力乏不興。

既然身體不舒服,那就歇會兒吧,在當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看來,這不過是個生理問題,不久之後,沒準還要陪這位仁兄去天壇拉練,等一等就是了。

一直等到死,他也沒能等到這個機會。

到萬曆十五年(1587),萬曆兄算是徹底不幹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內閣大臣外,誰也不想見,每天悶在宮裡。他的爺爺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這個勢頭,這孫子打算打破這一紀錄。

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

在明代歷史中,有很多疑團,比如建文帝之謎,比如明武宗之死,對於這類問題,我一向極有興趣,研究之後,多少也能略得一二,只有這個謎題,我始終未能解開。

為什麼那個熱血青年會突然變成懶漢?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時候?為什麼偏偏是這種舉動?

一般說來,人性的突然轉變,往往是因為受了某種較大的刺激,那麼到底是什麼刺激?在萬曆十五年的深宮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以上問題,全然不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此之後,大明帝國進入了一個奇怪的狀態,謎一般的萬曆王朝正式拉開了序幕,無數場精彩的好戲即將上演。

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消停了,但這對於老百姓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動總比亂動好。只是大臣們有點意見,畢竟每天都見不到領導(內閣大臣除外),傷心總是難免,不過到目前為止,也還沒鬧出什麼大事。

平靜,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

四年之後,平靜被打破,因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

萬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撫趙參魯奏報:

根據琉球使節反映,近日突然出現上百來歷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鮮一帶收購海圖以及船隻草圖,並大量收購木材火藥,用途不明。

七月十六日,兵部尚書石星奏報:

“自倭賊入侵之日起,至今僅兩月,朝鮮全境八道已失七道,僅有全羅道幸保。朝軍守將無能,士兵毫無戰力,一觸即潰,四散而逃,現倭軍已進抵江(鴨綠江)邊,是否派軍入朝作戰,望儘早定奪。”

最危急的時刻到了。

節選自《明朝那些事兒》

上一篇:【關注】這名部隊文職人員見義勇為,大家都為他點贊!
下一篇:聽說東山島前何村有罕見的一對朴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