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週末特刊】《晉靈公不君》,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小說文章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此文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即周匡王六年,公元前607年。近3000年前,到現在,其實自己做的事是不是錯事,每個人在冷靜下來的時候都是有數的;只不過大多數人心裡明白自己錯了,嘴硬罷了。晉靈公作為一國之君都知道有錯了要承認錯誤,為什麼我們不行呢?因為我們沒有那麼高的位置,那麼寬廣的胸懷,也沒有那麼好的頸椎(可以低下那“高貴”的頭)。

“聞過認錯”要有勇氣,因為一般人認為過失是恥辱的,認錯是莫大的羞恥;“知恥近乎勇”,真正的知道羞恥,那就是一個勇士。

勇氣是什麼呢?星雲大師說:“勇氣的表達不是妄逞能力,有時候,知恥、認錯、慚愧、懺悔,才是勇氣;忍耐、承擔、割愛、克己才是勇氣。”不過,人有時愛面子,為了保持顏面,雖然做錯了事,但是沒有認錯的勇氣,不肯認錯,於是想辦法遮蓋錯事;不肯認錯,於是狡辯,推卸責任;不肯認錯,因此一錯再錯,一直錯到底;不肯認錯,於是鑄成更大更嚴重的錯誤。

然而,智者卻不同,知道改過而遷善,愚者文過而飾非。勇於承認錯誤,雖然失去顏面,卻能對己對人無愧。綜觀中國歷史,那些善於認錯的人,終能取得成就。

戰國時候的楚襄王就是一個勇於認錯的人。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他對楚襄王說:“君王一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這樣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楚襄王說:“先生是老糊塗了吧?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莊辛說:“臣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後果,不必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終寵幸小人,那楚國一定會因此滅亡的。請君王允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裡靜觀楚國的變化。”莊辛到了趙國,他只在那裡待了5個月,秦國就發兵攻佔了楚國的領土,楚襄王也躲藏在城陽。國家有危難,楚襄王才派人到趙國召請莊辛。

莊辛到了城陽以後,楚襄王對他說:“寡人當初不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地步,這事可怎麼辦呢?”莊辛回答:“臣知道一句俗語:‘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牢也不算遲。’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裡,豈止100裡而已?昔日蔡靈侯曾南到高陂遊玩,北到巫山之頂,飲茹溪裡的水,吃湘江裡的魚;左手抱著年輕貌美的侍妾,右手摟著如花似玉的寵妃,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卻不知道那子發正在接受宣王的進攻命令,自己將要成為階下之囚。蔡靈侯的事只是當中的小事,其實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一些奸佞小人始終隨著君王的車輛,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卻沒料到,穰侯魏冉已經奉秦王命令,在黽塞之南佈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楚襄王聽了莊辛這番話後,大驚失色,全身發抖。在這時才把執圭的爵位送給莊辛,封他為陽陵君,不久莊辛幫助楚襄王收復了淮北的土地。楚襄王不知道“親賢遠佞”的道理,以至於言語冒犯了莊辛。但是他“亡羊補牢”,當秦國侵犯楚國,在這千鈞一髮的危險時刻,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坦然向莊辛認錯,這種勇氣,最終挽回了敗局。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能知道羞恥、認錯、懺悔,才能扭轉敗局。

上一篇:照片不會騙人!戴安娜王妃的世紀之吻,圖9唯有他不向希特勒敬禮
下一篇:朱元璋有那麼多能幹的兒子,為何最終選擇朱允炆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