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莫斯科戰役前,德軍為什麼要在斯摩稜斯克進行臺風行動的準備?

1941年9月,二戰的歐洲戰事幾乎一片低迷。

在東歐的蘇德戰線上,剛剛完成了基輔圍殲戰與包圍列寧格勒之行動的德軍,立即著手準備開展對於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進攻。

30日,在完全佔領了前往莫斯科公路上的交通咽喉——斯摩稜斯克之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三支裝甲叢集開始了對莫斯科外圍的進攻作戰——“颱風”行動。

颱風行動是蘇德三大城市戰役(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第二場,此時列寧格勒戰役已經開啟,斯大林格勒戰役還尚在醞釀。

那麼,在莫斯科戰役前,蘇聯首府莫斯科又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呢?

一、“颱風”行動:對莫斯科的極大打擊

在此時的蘇德雙方戰線上,德軍在南、中、北分別部署了古德里安指揮的第二裝甲叢集、霍普納指揮的第四裝甲叢集、霍特指揮的第三裝甲叢集,總兵力為76個師又2個旅,合計約180萬人。

與德軍相對應的是,蘇軍在南、中、北分別部署了葉廖緬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鐵木辛哥指揮的西方方面軍、科涅夫指揮的預備隊方面軍,三支方面軍共有85萬餘人,集中部署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防線。

同時,為防止德軍突破前線後迅速突向莫斯科,蘇軍還在三個方面軍的後方構築了多道防線,並立即組建新的方面軍,從西伯利亞抽調部隊前往莫斯科,此外還動員了大量百姓參軍與修築工事、組建游擊隊。

▲蘇軍士兵整理槍炮準備戰鬥

9月30日,德軍三支裝甲叢集正式開始實施“颱風”行動。

由古德里安指揮的第二裝甲叢集先行進攻,從紹斯特卡出發,首先前出至謝韋爾斯基,並向裝甲叢集北方的布良斯克進行推進

——這裡是葉廖緬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後方。失去了這裡,就意味著布良斯克方面軍陷入了被包圍的境地。

霍普納指揮的第四裝甲叢集則於戰線中部開始進攻,從西北方向進攻布良斯克,

與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一同形成合圍之勢,在一兩天時間內便奪下了布良斯克,切斷了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退路。葉廖緬科的部隊鏖戰數日,僅有部分兵力突出包圍,後撤至莫斯科的防線。

古德里安的部隊趁勢對蘇軍窮追猛趕,緊接著佔領了奧廖爾,並前出至位於莫斯科南方的圖拉城,企圖從南面參加對莫斯科的進攻。

而德軍第四、第三裝甲叢集則從戰線中央和北方出發,先行進攻位於蘇軍西方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後方的維亞濟馬,切斷了兩支方面軍的退路,形成合圍之勢。蘇軍在陷入被包圍的境地後,兩支方面軍同時陷入了彈藥與糧草緊缺的狀況,突圍阻力重重。

最終,此處的蘇軍大部被殲,僅有少部分突圍向東前往莫扎伊斯科防線,部分指戰員轉入游擊戰。

▲進攻莫斯科路上的德軍裝甲兵

此時的莫斯科,作為第一道防線的維亞濟馬——布良斯克防線,已經被德軍全線突破。

在這道防線上,蘇軍部署了85萬餘人,但最終突出重圍的僅有8.5萬餘人。可以說,在戰役的一開始,蘇軍便元氣大傷。然而,蘇軍的壞運氣並未就此結束。

霍普納的裝甲叢集繼續向東對莫斯科的防線發起進攻,他們面臨的下一個難題便是莫斯科以西200公里的莫扎伊斯科防線。10月13日,也就是“颱風”行動發起後的第十三天,德軍佔領了莫扎伊斯科防線南部的卡盧加城,並趁勢佔領了莫斯科西南約100公里位置上的博羅夫斯克。

至此,莫斯科外圍防線被撕開了一個巨大而且可怕的缺口,德軍的槍口已經抵近莫斯科的腦門上了。

另一方面,霍特指揮的第三裝甲叢集在奪取了維亞濟馬後,又從北方開展進攻,佔領了莫斯科西北約150公里位置上的加里寧,對莫斯科北方構成嚴重威脅。

至此,莫斯科已經被德軍從西、北、南三個方向進行包圍,情勢萬分危急!

二、蘇軍重整

十月中旬正是蘇聯的雨季,雨水帶來的道路泥濘狀況,對於蘇德雙方的行軍打仗都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但趁著這個機會,在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上,零星的蘇軍部隊總能拖延一下德軍的進攻,無數場在泥濘當中的零星戰鬥大大拖慢了德軍往前推進的速度。

這場來自雨季的“贈禮”,給予了蘇軍更多的佈防時間。在11月中旬,也就是莫斯科附近地域完全結冰以前,蘇軍仍有機會往莫斯科西方的防線上部署軍隊。

▲雨季泥濘的俄羅斯土地嚴重拖慢車輛推進

於是,除了重整突出重圍後的三支方面軍的殘兵加強於莫扎伊斯科防線外,克林至圖拉的莫斯科近幅防線也由於增援部隊的抵達而得到了加強。同時,在莫斯科以西兩百公里的地域內,大量地雷被埋下,約150個雷區被部署於此,蘇軍還在主要公路上砍倒了大樹,藉此設定了大量路障。

此外,在多道防線上,大量用鋼筋混凝土構成的機槍碉堡、反坦克炮碉堡,以及無數的鐵絲網柵欄、反坦克壕溝被佈置於此。大量民兵與百姓前往防線上挖掘戰壕、構築工事,對於蘇軍防守莫斯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令人振奮的是10月10日,蘇聯領袖將朱可夫從列寧格勒召回,原西方方面軍與預備隊方面軍合併成為新的西方方面軍,朱可夫成為此方面軍司令員,受命組織莫斯科防禦。

而在莫斯科的陸軍總司令部,朱可夫對於形勢的判斷簡單而且可怕——西線的防禦實際上已被摧毀,後備力量的缺乏使得莫斯科面前形成了一個十分巨大的缺口,莫斯科的大門已幾乎向德軍敞開。

對此,朱可夫隨即組建了四個集團軍用於加強對莫斯科近幅防線的防守,以應對莫扎伊斯科防線被全線突破後的極端被動局面。同時在10月12日,蘇聯國防委員會緊急從西北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抽調了11個步兵師、16個坦克旅、40多個炮兵團以及十多個火焰噴射連,用於加強離莫斯科僅有80公里的莫日艾斯克近幅防線。

此外,蘇軍統帥部也從西伯利亞抽調了幾個精銳步兵師前往莫斯科防線,這些步兵師裝備有滑雪裝備、衝鋒槍,是在雪地中進行有效機動作戰的能手。

▲描繪蘇軍增援莫斯科前線的繪畫

直到11月中旬莫斯科附近地域結冰,蘇軍已經在莫斯科防線上集結了約60個步兵師、14個騎兵師和17個坦克旅,而德軍方面共集結了73個師又4個旅,其中包含有14個裝甲師、8個摩托化師、3個警衛師和1個騎兵師。

也就是說,蘇軍總的來說投入防守的兵力與德軍來說已經相差不大,只是在坦克裝甲的數量上有較大差距。但只要利用好防守與地形優勢,對於守住莫斯科仍然是有信心的。

三、困境中的首都,鋼鐵般的信心

雖然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這一個月內,莫斯科方向上的蘇軍獲得了一段喘息與準備的時間,防線也得到了加強,

但從來沒有人否認過,從10月中旬開始,莫斯科就已經處於萬分危難的境地了。

由於德軍即將兵臨城下,蘇聯的大量中央黨政機關與企業開始集體前往位於莫斯科以東600英里的古比雪夫,外國使領館與外交人員也跟著政府機關一同緊急撤離。

由於大量的人員與汽車離開城市,莫斯科市內發生了騷亂,人們在街上圍住那些即將乘坐小汽車出逃的官員。10月16日,城市裡出現了工人罷工與商店被洗劫的事件,因為大部分百姓都以為德軍將在當天到達莫斯科,致使城市陷入了嚴重的混亂狀態。

這種情況迫使莫斯科市黨委在10月17日緊急宣佈莫斯科戒嚴,人員被限制流動,民兵與巡邏隊在大街上維持城市的秩序,這意味著城市仍能有序運轉。

但除了城市的秩序,城市的防禦也是莫斯科需要面臨的巨大困難。

在10月下旬,莫斯科已經是天寒地凍,但仍有大量婦女與兒童走上街頭,不分晝夜地構築莫斯科的城防工事、挖掘反坦克戰壕。後來,越來越多的市民參加了民兵或工人戰鬥營。防空部隊則日夜處於戰備狀態,隨時準備與空中的納粹德軍戰鬥機進行交戰,而防空氣球與防空鐵絲網滿布於城市的上空,使得德軍戰鬥機難以進行低空轟炸。

可即使如此,仍然有大批次的德軍轟炸機抵近莫斯科進行轟炸,莫斯科市民的頭上仍要隨時面臨著鋼鐵的侵襲。

不過,與蘇聯的其它城市不同,和莫斯科市民和蘇軍一同坐守於此的,還有蘇聯的最高領袖斯大林。

也許很多人要問:“為什麼莫斯科已經到了如此危急的關頭,斯大林仍能鎮定地堅守於此而不離開呢?”

其實,斯大林當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斯大林對於蘇軍和蘇聯公民來說處於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地位與莫斯科等同,若莫斯科不放棄抵抗,那斯大林也不能放棄蘇聯軍民。

斯大林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倘若他離開了,那對於鎮守莫斯科的蘇軍戰士和莫斯科市民計程車氣和信心勢必會產生極大打擊,從而減弱他們防守莫斯科的意志,但對於德軍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加強進攻的理由。

因而,雖然莫斯科如此危機,蘇聯黨政機關和企業大都已經離開了,但是領袖本人依舊堅守在城中。同時,我們要想到,

既然斯大林敢於親自坐鎮莫斯科指揮保衛戰,就說明他對於莫斯科外圍蘇軍守住莫斯科這一點,是很有信心的。哪怕是已經準備好了要經過巨大的犧牲才能保住莫斯科,但在斯大林的心裡也起碼是做好了守住莫斯科的預料,這對於這場戰役的可預見結果,是一種象徵。

最終在11月7日,蘇聯在極度困難中舉行的紅場閱兵,震驚了全世界,也大大震動了納粹德國。冰雪飄零中的莫斯科,靜靜地等待著一場新的保衛戰。

可以看出,莫斯科保衛戰之前,莫斯科的形勢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但是,蘇聯領袖、軍隊與群眾仍然在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迎擊德軍的進攻。11月中旬,在莫斯科附近地域完全結冰後,真正對莫斯科的保衛戰,才正式開始……

文/進言

參考資料:

1、《功虧一簣 莫斯科會戰德軍敗因之我見》,吳榮華

2、《從莫斯科會戰看蘇聯的正確決策》,劉志青

上一篇:落魄時,你最怕見到誰?又最想見到誰?看哭了所有人,速看!!!!
下一篇:他是東晉著名政治家,有錢有勢,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卻甘願做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