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袁崇煥殺毛文龍真正原因:不僅僅得罪崇禎,還和明朝貪官關係很大

明朝末期,順天府尹劉宗周曾經上疏朝廷:“頃者,特嚴贓吏之誅,自宰執以下,坐重典者十餘人,而貪風未盡息,所以導之者未善也。”

這段話充分闡述了明朝末期官僚們貪汙腐敗之風的盛行,而且朝廷也拿不出治理貪汙腐敗的根本措施,而重用的只能又是貪官。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的時候,後金政權逐漸坐大,遼東邊患問題越來越嚴峻,用兵越來越多,兵餉就成了明朝最大的開支,遼東失守,一個重要的原因,士兵拿不到兵餉。

為什麼明朝士兵缺餉呢?

與兵餉被大大小小的貪官汙吏們貪汙剋扣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個方面,明朝西北方向的邊軍也拿不到餉銀,士兵大面積譁變,與飢餓的農民結合一起。比如李自成原來是明朝西邊的驛卒,屬於吃朝廷飯的,後來因為明朝沒錢裁撤驛站,李自成就是被裁撤大軍裡面的一員,最後走投無路而參加農民起義。比如明末另一個農民軍首領張獻忠也是出身西北邊軍。

這樣一來,明朝末期,朝廷不得不同時進行兩面作戰,明朝怎能不亡呢?

明朝末期為了遼餉,不得不開始在全國原有稅銀基礎上前後三次加派餉銀,弄得農民負擔極重,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加上小冰河期氣候開始變得惡劣,多年嚴重的旱災,農民不得不四處逃亡,特別是貧瘠的西北地區,民不聊生的情況更為嚴重,這是大規模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的社會基礎。

而崇禎帝身邊受其重用的大部分都是貪官汙吏,明朝怎能不坍塌呢?

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在明朝滅亡前不得不下“罪己詔”,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竄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終夜以思,局蹐無地。”(《明季北略》)

最終,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自掛東南枝,就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

崇禎帝在自掛東南枝之前,還在衣襟上書寫:“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明通鑑》)

也就是說崇禎帝認為都是群臣誤了他,要不然自己不會淪落到亡國之君的地步,所以無言面對列祖列宗,決定用頭髮覆蓋自己的面部,任由敵寇傷害自己的身體,不要傷害百姓一分一毫。

其實,我們翻開史書就會發現明朝的官僚隊伍中貪官汙吏固然不少,但也有不少寧死不屈而殉難者。

最大的問題在於崇禎帝不知人,不識人,分不清好壞。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十二月,他殺大都督袁崇煥,便錯殺了能臣(袁崇煥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但不能否認他也是很有能力的能臣),這又與貪官溫體仁有關。

《明史·袁崇煥》記載,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喜歡談論軍事,而且喜歡自己作調查研究。天啟二年當兵部職方主事的時候,遼東廣寧大潰敗,他單騎趕赴遼東作實地調查,周圍人員都不知他的蹤影。幾天後,他回來了,還詳細說明了關外的形勢。

朝廷上下為此驚異,直接提升為兵部僉事,監督關外諸軍,皇帝還給了帑金二十萬,讓袁崇煥自行招募軍隊。

當時遼東主要是王在晉主管,王在晉讓袁崇煥趕赴前屯安置那些流離失所的遼人,袁崇煥連夜急行,天還沒亮就進了城,王在晉大為讚賞,題他為寧前兵備僉事。

後來大學士孫承宗讚賞袁崇煥的才華,決定讓袁崇煥駐守重鎮寧遠,袁崇煥到了寧遠,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定規制,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廣三丈,上二丈四尺。

天啟六年正月,清軍橫渡遼河,二十三日抵達寧遠,袁崇煥發誓死守寧遠,遷城外民居入城,堅壁清野。次日,清兵大舉進攻,崇煥令閩卒在城上發西洋火炮,清軍損失慘重而退,由此寧遠大捷。

之後袁崇煥由於與九千歲魏忠賢不合而上奏乞休,天啟七年七月允其歸休。

不久,明熹宗去世,崇禎帝即位,閹黨慘敗,魏忠賢伏誅,於是廷議又請召袁崇煥回去當遼東都督。

崇禎元年四月,袁崇煥被提升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都登、萊、天津軍務。

七月,袁崇煥入京,崇禎帝召見平臺,諮以方略,袁崇煥說了這麼一番話:“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何以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

袁崇煥就是一句話,將在外,君不能多疑,要不然早晚出事。

在戰事緊迫之際,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君王與邊將之間直接溝通訊息,在那時確有難處,而崇禎帝又和袁崇煥說的那樣,是一個多疑的人,不僅多疑,還寡恩。

《荀子·議兵》:“兵者,以食為本。”

古代打仗,勝敗取決於後勤能不能充分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糧餉,這是軍隊戰鬥力保障的前提。

士兵只要有糧餉,吃飽了才能打仗,才會去打仗。

明朝末期糧餉來源不足,再加上內外貪汙成風,邊軍怎能打仗呢?

袁崇煥深知其中的難處,所以他到了遼東地區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兵餉。

袁崇煥與毛文龍之間矛盾的焦點就是爭奪糧餉來源,袁崇煥受崇禎帝懷疑的原因,同樣也是糧餉來源的問題,加上皇太極利用被俘的宦官搞反間計,最終導致崇禎帝錯殺袁崇煥,自壞長城。

西部農民起義,士兵譁變,也與糧餉來源不足和長期欠兵餉問題有關,明朝末年上下貪汙成風,加劇了兵餉的困難,在這種內外矛盾交織下,明朝的滅亡無法避免。

崇禎元年八月間,袁崇煥返回遼東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戍守寧遠的川、湖兵因缺糧餉四個月而產生營嘯,其餘十三營起而應之,造成軍營大混亂。

袁崇煥抓了首惡十五人,直接斬首,事定以後,要保持士兵在遼東地區的戰鬥力,糧餉是一個最為主要的實際問題。

當時遼西地區的糧餉要經過登萊,在海上經過毛文龍管轄的皮島,然後才能到達遼西地區,而遼西地區的糧餉經常被毛文龍剋扣下來,然後對北京那些大大小小的貪官汙吏進行賄賂,達到自己在皮島無人掣肘的目的。

但是這樣一搞,毛文龍與袁崇煥為了遼西地區的糧餉,便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要回遼西地區的糧餉,不僅導致皮島駐守將士譁變,倒向清軍;也斷了北京大小貪官汙吏的財源。

前者導致袁崇煥失去一處重要的戰略之地,後者導致袁崇煥免職,更促使崇禎帝最終殺了袁崇煥。

毛文龍是浙江人,從都司援助朝鮮地區,逗留在皮島,皮島的位置在鴨綠江口,遼東地區失守以後,遼人退到渤海沿岸的一些島嶼上,毛文龍花費大量精力,最終在這些沿海島嶼上重新站穩了腳跟,並設定了一些軍政機構,抵抗清軍。

《明季北略》記載:“文龍謀擇一島駐軍,以截清兵。。。。。。文龍與諸將計曰:遼東要地,惟金州南通旅順口,北至三牛壩,西通廣寧,東可圖復。此城若得,陸扼建州騎,水可登州運糧、停泊。”

毛文龍帶領著以遼東人為基礎的殘兵殘將一路發展,後來成為明朝聯絡朝鮮地區、從東面牽制清軍的一支重要力量,故而明朝與後金政權(清朝)都想對他進行爭取。

《明季北略》記載:“天啟四年七月初二,遣人與文龍議和。李永芳致手札,言文龍在遼族屬未遭屠戮者,盡行優待,誘文龍同叛,中分土地等情。文龍將來使暨手札差官進呈。上加左都督,賞大紅蟒衣一襲,銀五十兩。”

毛文龍在明朝與後金政權(清朝)的夾縫中生存,雖然他更偏向於明朝,但是他和後金政權(清朝)的聯絡也一直很是密切。

明朝為了拉攏毛文龍,下諭“遼餉舊額每歲一百萬,今全遼已亡,此項銀兩所當給臣者”,明朝扭扭捏捏,閃爍其詞的將屬於遼西地區的銀兩劃給了毛文龍那裡(沒有明說,只是遼西地區糧餉的確最後全部給了毛文龍,北京的明朝君臣均預設)。

袁崇煥在崇禎元年八月去寧遠的時候,第一個問題便是寧遠欠糧餉導致兵營譁變。

袁崇煥知道要守遼西地區,就一定要解決糧餉來源的問題,這才是袁崇煥與毛文龍矛盾的根本原因。

袁崇煥自身才華橫溢,能力出眾,但是同時也是一個很難擁有容人氣量的統帥,加上在袁崇煥心目中,毛文龍在海上牽制不了後金政權(清朝),反而耗費無數糧餉費用。

為此袁崇煥其中一份彈劾毛文龍的奏章是這樣寫的:顧(毛)文龍所居東江,形勢雖足牽制,。。。往輒敗衄,而歲糜餉無算,。。。有事亦罕得其用。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劾文龍糜餉殺降,尚寶卿董茂忠請撤文龍,。。。兵部議不可,而崇煥心弗善也,。。。文龍惡文臣監製,抗疏駁之。”

但是為什麼兵部議不可撤掉毛文龍的職務,因為兵部尚書梁廷棟受了毛文龍的賄賂,故而偏向毛文龍(明朝君臣沒有考慮到毛文龍作為將領的重要性和皮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反而因為毛文龍送來的賄賂而保住了自己的權力和保全了自己的軍隊,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諷刺),而袁崇煥建議派遣部臣進行整理糧餉,實際上就是限制毛文龍,兩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對立,促使袁崇煥下定決心對毛文龍採取措施。

後來袁崇煥還宴請過毛文龍,兩人沒談攏,既然兩個人談不攏,毛文龍不願受到約束,也不願放下兵權還鄉里去,最後只能殺了。

終於有一天,袁崇煥再次詰問文龍違令數事,毛文龍抗辯。袁崇煥厲色叱之,命去冠帶縶縛。

袁崇煥曰:“爾有十二斬罪,知之乎?祖制,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爾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人臣之罪莫大欺君,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十二當斬。”

《明史》記載:毛文龍聽到袁崇煥的十二斬之語,嚇得魂飛魂魄,不能言,只能一直叩頭乞免。袁崇煥召諭所有部將曰:“文龍罪狀當斬否?”部將們都惶怖唯唯不敢言。其中有認為毛文龍有勞苦功高者,袁崇煥叱喝之,取尚方劍直接在帳前斬殺毛文龍。然後出諭其將士曰:“誅止文龍,餘無罪。”

這段歷史回過頭來看,毛文龍即使有錯,也是一方大員,是否斬殺也只能由皇帝定奪,就算袁崇煥再位高權重,這條紅線也是不可逾越的。

而且這十二條罪狀過於簡單,把事情弄清楚,並錄下口供,然後把他押解到北京,讓崇禎帝自己決斷處置,才是最為妥當的處理。

就拿第一條罪狀來說,當時毛文龍之所以不讓核實糧餉收支,因為這是朝廷上上下下文臣武將貪汙納賄的一大財源,毛文龍得到的糧餉很大一部分留在北京賄賂朝廷的官僚們,比如內閣首輔的溫體仁、兵部尚書梁廷棟都與之有牽涉。

其中溫體仁與毛文龍是同鄉,最終是溫、梁二人後來五次上疏請殺袁崇煥,毛文龍背後有一條利益鏈在那兒,袁崇煥殺毛文龍斷了他們的財路,這是他們要求殺掉袁崇煥的原因。

加上毛文龍固然有錯,但是他的確穩住了皮島,為後金政權(清朝)後方插入了一顆釘子,加上毛文龍並不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官僚,甚至可以說他是一位能臣,雖然上百萬兩銀子的糧餉很大一部分賄賂給了朝廷上上上下的官僚,但是依然有著很大一部分糧餉被毛文龍截留著發給將士們和整理軍備物資。

最終毛文龍被斬殺,皮島遼人將士再次譁變,尚可喜、孔有德等遼人將士投降清軍,導致遼東地區局勢再次糜爛,這也使得袁崇煥在無翻身的機會,被崇禎帝送上了菜市場的刑場。

上一篇:古埃及和古瑪雅,兄弟兩的文明有太多相似,難道真是外星文明?
下一篇:淄川這裡的居民還要求智慧停車?這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