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話,曹操很喜歡,讀一次就哭一次

蒙恬是秦朝名將,北擊匈奴,鞏固邊疆,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蒙恬的結局是悲涼的,被胡亥逼殺,不過他在臨死前說了一句話,卻流傳千年,甚至是感動了曹操,讓曹操每次讀的時候都大哭不止,那麼蒙恬究竟說了什麼話,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胡亥聯合趙高、李斯修改遺詔,篡奪皇位,隨後又假詔讓蒙恬、扶蘇自殺。此時的蒙恬手握重兵,如果領兵攻打咸陽,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可是蒙恬卻按兵不動,依舊選擇自殺,那麼蒙恬為什麼不願意不起兵呢?從他臨死前的一句話中就能看出來。

《史記》中記載: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之所以不願意造反,是因為蒙家歷代受秦國大恩,他不願意背叛秦朝,不願意背叛秦始皇,因此他選擇自殺,以死明志,表示自己對大秦的忠心耿耿。

那麼蒙恬說的這句話為什麼會受到曹操的喜愛呢?這跟曹操的人生經歷有關。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以及詩人,我們都學過曹操的詩詞《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曹操在詩詞中抒發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除了詩詞之外,曹操還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述志令》,又名《讓縣自明本志令》,這是曹操根據自己人生經歷有感而發的文章。

在文章中,曹操引經據典,其中就引用了蒙恬臨死前說的那句話。

曹操在文章中寫道:“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這裡的“二人”指的是樂毅和蒙恬,曹操每次讀到他們兩人的話,都會痛哭流涕。

曹操是個猛男,為什麼會因為一句話就哭了呢?因為曹操的經歷和蒙恬很相似,他哭蒙恬,同樣也是在哭自己。

每個人都曾年輕過,都曾意氣風發過,咱們的曹同志也一樣。曹操曾經也是一位熱血青年,屠龍勇士,他立志報效國家,匡扶社稷。

黃巾起義之後,群雄逐鹿,諸侯林立,大漢天下四分五裂。隨後董卓霸佔京師,禍亂朝綱,大漢天下岌岌可危。

《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借七星寶刀刺殺董卓,後來因為失敗而逃走,但是歷史上是因為曹操不願意和董卓同事,於是悄悄離開他。

總之就是,曹操不願意和董卓同流合汙,因此舉兵反對他。

陳留起兵是曹操的起點,也是他夢開始的地方。董卓兵敗後,天下諸侯已經是擁兵自重,不把漢獻帝放在眼中了,甚至袁術還公然稱帝。

此時的曹操開始了平定天下之路,他攻陶謙、打敗呂布、擒張邈、迎獻帝,一時之間威震諸侯。官渡之戰中,曹操又打敗袁紹,成為天下最大的諸侯,無人能和曹操一決高下。

隨後曹操又遠征烏桓,基本完成北方一統,之後曹操攻佔荊州,準備平定南方的孫權。可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一時之間統一天下的大業不能完成。曹操回到許昌後,開始休養生息,準備對關中用兵。

此時的曹操位極人臣,官拜丞相,一些不利於他的流言蜚語在紛紛傳播。有人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甚至還說曹操準備篡漢自立。總之這些訊息不利於曹操的政治主張,對他的名聲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曹操一直以漢相自居,如今被人罵稱漢賊,心中自然是很不爽。於是在公元210年,曹操寫了《述志令》,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向世人宣告他永遠是漢臣,永遠不會背叛大漢,像篡漢自立那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曹操是不會做的。

曹操引用蒙恬的話也是表明自己是忠於漢朝的,就像蒙恬忠於秦朝一樣,至死不渝。此篇文章一出,立刻擊碎了流言蜚語,曹操在政治上又取得了好名聲。

公元219年,孫權向曹操稱臣,並且勸說曹操稱帝,群臣也勸說曹操稱帝,但是被曹操拒絕了。次年曹操去世,他至死都沒有稱帝。

因為世人受到通俗演義小說的影響,人們覺得曹操是個反面形象,是個大反派,是個奸賊,逆賊,惡賊,其實歷史上的曹操並非如此,他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心中有理想,有抱負。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好人壞人評價曹操,那麼這就太片面了,每個人都是複雜的,用簡單的好人壞人去評價,那就過於簡單了,況且好人和壞人也沒有嚴格的界限。

上一篇:民間故事:小夥半夜被蒙上眼睛,猜對我是誰,明晚我還來
下一篇:不可逆結構——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進化(上卷)(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