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讀不懂荀彧之死,就讀不懂三國政治主線,也弄不懂曹操為何不稱帝

曹操手下有兩個姓荀的謀士,一個叫荀攸一個叫荀彧,那麼,肯定有人想問這兩個人誰更勝一籌?我的答案是:各有千秋。不過這兩個人的確有關係,從輩分上來說,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荀彧是荀攸叔叔輩的人物。

不管荀攸還是荀彧二人都代表了三國時期一個可以影響歷史計程車族門閥——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為曹操掃平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漢末三雄,潁川荀氏功不可沒。

不過讓曹操傷心的是,當他要當魏公的時候,卻得不到潁川荀氏代表人物、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的支援。

當時曹操已經權勢熏天了,取代漢獻帝當皇帝都可以,但他選擇只當魏公。即便如此,荀彧依然不支援曹操這麼做。

荀彧為什麼不支援曹操當魏公?而且敢跟曹操說不呢?三個重要的原因:一是他的功績;二是他背後的潁川荀氏士族門閥;三是文人的信仰。

荀彧的功績

荀彧堪稱曹操的首席謀士,曹操的謀士眾多,最著名的是郭嘉,我們知道一句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是郭嘉不死,諸葛亮都不敢出山。

由此可見,郭嘉的能力。郭嘉的確有能力,但輔佐曹操方面,立功績方面,郭嘉真的不如荀彧。

郭嘉主要在曹操前期出謀劃策,但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了一輩子,一直到曹操當魏公。

曹操給荀彧的評價是:“吾之子房也(張良)”,張良是誰,不用說了。漢初三傑,劉邦的主要謀士。

曹操能給出這個評價,可謂對荀彧的評價是相當之高了。

荀彧原本追隨袁紹的,袁紹是也是士族,但荀彧發現袁紹這個人根本沒什麼大志,相反,非士族出身的曹操卻雄才偉略,於是荀彧直接跳槽到了曹操那。

對於荀彧的投奔,曹操大喜過望,曹操出身不高,就是需要荀彧這樣有士族門閥撐腰的人才。荀彧代表了潁川荀氏,他的投奔就意味著潁川荀氏棄袁紹而支援曹操。

荀彧投奔曹操後,在曹操征伐四方的過程中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各方面多有建樹,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而且荀彧為曹操舉薦了不少人才,包括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等大量人才,其實,郭嘉也是荀彧舉薦的。

曹操能成事,荀彧的功績非常之大,所以,荀彧敢向曹操發起挑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背後的勢力——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

光從來歷上來看,潁川荀氏已經不得了,他們是戰國思想家荀子的後人。荀子號稱儒家和法家兼具,是戰國時期的集大成者。

東漢時期,潁川荀氏開始了輝煌的發展,這個家族的奠基人是荀淑,也就是荀彧的祖父。

荀淑因為德行出眾,被人稱作“神君”。在東漢後期,荀淑屬於當世大名士,《三國志·荀彧傳》稱荀淑“知名當世”,《世說新語·德行》提及荀淑海內知名。

荀淑的八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被稱作“荀氏八龍”:荀儉、荀緄(荀彧之父)、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專。

其中,荀緄曾為周瑜祖父徵辟,最後官至濟南相;荀靖品德出眾,恪守儒學,終身不仕,為許劭所重;荀爽在袁逢死後為其守孝三年,天下敬重。(袁逢是袁紹、袁術的父親,袁氏家族是東漢後期的頂級門閥),董卓掌權後,荀爽成為司空,位列三公。

潁川荀氏自荀淑奠基,到荀爽位列三公,此時門第已成標誌著潁川荀氏從地方豪族轉化成中央士族。

潁川家族除了荀彧外,荀攸也是曹操的重要謀士,曹操稱其“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降張繡、擒呂布、敗袁紹,定河北,荀攸都參與其中,據說共獻大計十二次。

總之,潁川荀氏為曹操集團內部計程車人之首,影響巨大。其與潁川陳氏、潁川鍾氏、河內司馬氏等世家大族盤根錯節的關係,使其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僅次於掌軍的諸夏侯曹。

這就是荀彧的底氣。

士族的信仰

士族,是中國歷史上的插曲。從司馬氏家族建立晉開始,代表士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如果算上後來的北周、隋朝和唐朝,士族門閥影響深遠。

一直到科舉興起和武則天的打壓後,士族才漸漸衰落,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樣的人,這樣的家族,秉承的也是一貫的思想和信仰,文人士大夫的忠君愛國思想。

當然,他們秉承的忠君可不是曹操,而是漢獻帝,也是劉氏正統。這是儒家士大夫的忠孝思想。

儒家士大夫是一個很典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在中國歷史的政治中一直髮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有資源、有能力,有底線、有信仰,清高又頑固、世故又頑強。

總之,這樣的信仰和思想造就出了他們的風骨,剛好荀彧又是一個有典型追求和風骨計程車人,所以他的政治信仰是忠君、是愛國。正如我剛才所說,他“忠君愛國”不是曹操,而是漢朝和劉姓天子。

荀彧的理想是要輔佐曹操為漢室服務,效忠並興復漢室,讓曹操成為周公那樣的千古名相。

這是荀彧的根本目的,所以,當他發現曹操想從當初那個立意匡扶漢室的漢臣逐漸轉變成了一個意欲取而代之的漢賊時,荀彧自然對曹操的態度就轉變了。

荀彧的結局

正因為得不到荀彧的理解,曹操只好讓他打發走了,藉著“濡須之戰”的名義,將荀彧打發到了譙(安徽亳州)。

不過荀彧因為身體原因留在了壽春(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以前事多、日理萬機、出謀劃策,現在一下子閒賦在家,無事可做,於是開始了胡思亂想。越是想到曹操要稱魏公,就越是不高興,很憤恨,最終憂憤而死。

《三國志》:“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候。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荀彧死後第二年,曹操稱魏公。但僅限於此,曹操之所以到死沒稱帝,跟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他自始至終得不到士族的支援。相反,後來的司馬氏之所以敢取而代之,無非是士族的上臺,因為司馬氏代表了士族門閥。

上一篇:農民拿出一張1100萬欠條,專家核實為真,問:你父親是誰?
下一篇:白敬亭演的什麼絕世沙雕好男人,高中文化一屁股債也能追到白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