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認清自己(此文無價!)

認清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六祖慧能在《壇經》裡說:“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做人,看透別人是聰明,能夠認清自己、悟透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人的雙眼一睜開習慣看到的都是外界,卻很少自省內觀。但生命是一個自己與自己較量的過程,人生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任何時候,留一隻眼睛反觀自省,時刻檢視認清自己,如此方能在人生路上行穩致遠。01

認清自己的實力

佛家常說:“向外做功夫,總是痴頑漢。”

做人最難得的就是認清自己,瞭解到自己的極限在什麼地方,量力而行。

公元前270年,一代名將趙奢大敗秦軍,戰功顯著,被後人所敬仰。其兒子趙括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兵法韜略,有一次他與父親討論軍事,趙括遙遙領先,於是他自認為自己的軍事理論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在長平之戰中,趙王輕信秦國畏懼趙括的流言,臨陣換帥,拜趙括為大將,接替老將廉頗。結局大家都耳熟能詳,四十萬士兵被活活坑殺,趙括身死,趙國也岌岌可危。“紙上談兵”的故事第一次聽只覺得好笑,笑後又不免深思。人生一世,不怕沒實力,就怕認不清自己有多少實力。

有多大實力就做多大的事,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才能安穩長久。

佛家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能力有限,千萬不要自不量力,當實力支撐不起你的慾望時,就要敢於做減法,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認清自己的實力,明白量力知止的道理,不去急功近利,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02

認清自己的原則

《法句經》有云:“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大意是指,人要有原則,寧願獨身一人,也不與愚人交往。所以即便是獨處時,也要剋制自己,不去做失道失德的事。在《後漢書》上讀到過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有一名官員叫楊震,正直博學,被尊稱為“關西孔子。” 當年他被任命為東萊太守,在赴任的途中經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不過是荊州的一名秀才,被楊震舉薦才得以賞識。深夜,王密前來拜見,想送楊震十斤黃金。

王密說:“現在是大晚上,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的。”

楊震言辭嚴肅地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會知道呢?”王密聽後十分慚愧,灰溜溜地告辭離去。

明代的王陽明先生就曾告誡世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山裡的賊寇可以被輕易打敗,可破除心中貪念慾望卻是難上加難。

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然後堅守下去。

要是連原則都含糊不清,你很快就會在物慾橫流中輕易迷失掉原本樸實純真的模樣。

做人,認清自己的原則,只取分內之得,別去染指非分之利,才是長久明哲保身的制勝之道。

03

認清自己的錯誤

佛曾經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人生在世,誰能無錯,犯錯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認清自己的錯誤,正視自己的不足,然後加以改正。

如果總是像鴕鳥一般埋頭式的諱疾忌醫,小錯難免會釀成大禍,最終無法回頭。

曾國藩30歲時立志成為聖人,方法之一就是寫日記。

用正楷一筆一畫的記錄每日的言行,反省哪一點不符合聖人的要求,就馬上自責反省,此後一生從不中斷。

讀曾國藩的事蹟不難發現,他從一個屢試不第的落魄成了一代中興名臣,其間要訣就是每日三省吾身。

佛在《華嚴經》中教導我們“一切我今皆懺悔。”

即便不渴望成為聖人,但“三省吾身,謂予無愆”,認清自己的錯誤,避免更大的過失,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04

認清自己的志向

佛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人生一切,皆從心起,皆由志生。立志最難的地方不是勝過別人,而是要戰勝自己,做人,認清自己的志向,才能活得更有意義。

《史記》的榮光照耀千古,源頭也不過是司馬遷立志繼承父業,決心編撰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書。

司馬遷因被李陵投降匈奴之事牽連,慘遭宮刑。

受此大辱,他不改志向,反而越加奮發圖強,十四年的嘔心瀝血終成《史記》。

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被評為二十四史之首,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從來沒有聽過誰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若是放縱自己深陷泥淖無法自拔,只會背棄了自己曾經的志向,蹉跎了大好時光。 歷觀古往今來的成功者,無不是先立志後成事,比他人多了一份志向,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執著,少了一份退卻。

《六祖壇經》中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人生一切皆是緣,是必然,也是宿命。擁有有志向目標,才能在旅途中不斷增長見識,而後耐住性子守住初心,才能翻越平庸,抵達想要去的遠方。認清自己的志向後,相信一句話:凡事只要你盡力可為,就大有可為。▽慧能大師曾說道:“自我觀照,反求諸己。”人只有反躬自省,滌盪心靈,才能看到最真實的自我。而認清自己,恰恰是洗練自己、改變自己的必經之路。

從今往後,時時觀心自照,才能在認清自己後知敬畏、存警悟、明方向、

上一篇:中世紀末期歐洲殺活人販賣屍體的大型案件
下一篇:“你弟為20萬彩禮發愁,你好意思買車?”母親聽完女兒迴應後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