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秋瑾行刑前提3個請求,監斬官含淚自盡,她的子女後來過得如何?

?1907年7月15日凌晨,紹興軒亭口,32歲的秋瑾慷慨赴死。在臨行刑前,她向監斬官李鍾嶽提出了她最後的三個“請求”。其一,准許她寫一封訣別信;其二,不要梟首;其三,不要剝去衣衫。

作為一名試圖推翻腐朽滿清統治的進步人士,革命的未竟者,於清廷而言她就是反賊,但礙於對她的敬重,監斬官李鍾嶽還是在職責之內圓了秋瑾三個“請求”之中的最後兩個,讓這個曾經喊出“身不得,男兒烈。心卻比,男兒烈!”有著男兒壯志,卻一樣有著柔情一面的女子,保留了最後的尊嚴。

壯士已矣!但“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榜樣力量卻砥礪著無數如她一般的女子們,後來者們!

秋瑾,1875年出生於紹興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本名閨瑾,字璇卿,自號“鑑湖女俠”。雖然只是一個女子,但少年時的她已經有大志,以花木蘭、秦良玉等巾幗英雄為榜樣。面對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日漸腐朽的社會現狀,她救國心切。不僅以詩言志,不願“與世浮沉,碌碌而終”;更以切身行動,遠赴東瀛求學,尋求解救中國之正途。

在日本,她參與留學生們的革命鬥爭,加入同盟會,組織共愛會;被清政府壓迫回國之後,她憤而創辦中國工學;並在徐錫麟的介紹下加入光復會,主持《中國女報》。

這一件件,一樁樁無不是她對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危難之時的所做出的努力。終於在主持大通學堂期間,她與徐錫麟等人意識到了革命力量的重要性,意圖以軍事手段成立“光復軍”推翻滿清的統治。

1907年,她與徐錫麟約定在安徽、浙江兩地發動武裝起義。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與秋瑾的浙江相互呼應,但是事情不密,計劃洩露,只得停止。後來面對滿清的搜捕,情勢危殆之下,7月6日徐錫麟只得倉皇起義,目標安徽巡撫恩銘。可惜的是,這樣一場準備並不充分的起義,顯然難以撼動根基猶存的滿清。

很快徐錫麟被捕犧牲,而徐錫麟的事發,也讓秋瑾的圖謀暴露。面對如此危局,當時的眾人勸說她趕緊逃避,但是決心要為革命開端的她卻堅持不走,而是選擇在大通學堂與清軍戰鬥。

敵眾我寡之下,7月14日她被捕。

面對清軍的刑訊逼供,她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其他一概不語。僅僅1日,她便被殺害。作為監斬官李鍾嶽,並非不同情欽佩秋瑾,只不過他也只是當時中國沉浸的普羅大眾之中的一員而已。對於秋瑾,他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她的二、三兩個要求,對於第一個要求寫下一封訣別信,他並不害怕,可害怕的是站在他背後已經岌岌可危的滿清。

秋瑾的死,喚醒了後人,也喚醒了李鍾嶽,在秋瑾就義100天后李鍾嶽選擇了自盡,來告慰被他監斬的秋瑾。這大抵就是榜樣的力量,一個即將覺醒的民族的力量。

秋瑾就義後,她的丈夫王廷鈞對二人的結晶一兒一女悉心照顧,也讓兒女都成長對社會、對祖國有所裨益的棟樑之材。

其子王沅德 ,1897年出生。在父母的影響之下,14歲時他便已經投身同盟會,並且在實業興國之上可謂是功勳卓著,在湖南一帶經驗有眾多產業,面對當時社會的窘境,他也仗義疏財,資助革命賑濟貧弱,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將家資悉數上交,頗有其母俠之大者的風骨。1955年,58歲的王沅德因腦溢血去世。

女兒王燦芝,更是深受母親秋瑾的性格影響,自號“小俠”,修習文武。1928年時她遠赴美國學習航空專業,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女飛行員,被美國航空界譽為“東方女飛將”。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1967年66歲的她去世。

一門英烈,滿家棟樑,讓人感懷!

上一篇:深入瞭解後,為什麼不建議母嬰店賣小金旦
下一篇:日本發掘仁德天皇陵,比秦始皇陵還大,外圍試挖就讓人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