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尼古拉教堂,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尼古拉教堂與前文介紹過的聖馬利亞教堂,同為柏林最古老的教堂。尼古拉教堂可能比馬利亞教堂還早幾十年,不過現在看到的尼古拉教堂基本上是二戰後重建的了。

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始建於123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教堂的建造也歷經了一兩百年,大致在15世紀中才完成。

最早的石砌教堂是長方形的羅曼式,13世紀末,隨著哥特式建築由法國傳入德意志地區,羅曼式教堂的中殿被拆除,改為紅磚砌哥特式。

教堂得名於商人的主保聖人聖尼古拉(也是聖誕老人的原型),因為當初這一帶曾是商人的居住地和市場(下篇專門介紹尼古拉區,柏林的起源)。

和馬利亞教堂同時,1539年的柏林宗教改革將教堂改為新教路德派教堂。

1877年,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布蘭肯斯坦(Hermann Blankenstein,1829-1910,柏林有120多所學校都是他設計的)對教堂實施了較大的重修計劃,一起的還有聖馬利亞教堂。

赫爾曼將之前的巴洛克元素全部去掉,改建為今天所見的哥特式雙塔塔樓(二戰後又原樣復建)。

1939年,舉行過最後一次禮拜活動後,教堂被納粹收歸國有。

1944年,教堂遭盟軍飛機的轟炸,塔樓和屋頂全部被炸燬,只剩下一圈殘留的牆基。

二戰後的多年,屬於東柏林的教堂也沒有再建,遺蹟任憑風吹雨打,殘破下去。不過教堂內的一些繪畫被移到了聖馬利亞教堂,其他一些碑刻或文物,被轉移到了某些博物館內。

教堂廢墟狀態持續到34年後的1978年,當時的東德曾對徹底拆除教堂廢墟還是重建進行了討論,最終決定還是選擇重建這座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重建工作於1980-1983年進行,完全是按照炸燬前的原樣復建。在柏林建城750週年的1987年,重建的教堂舉行了落成典禮,不過不再是宗教場所,而是博物館和音樂廳。

教堂側面的小山牆,與呂貝克的建築風格非常相像,因為柏林也曾經短時加入過漢薩同盟(1359年),屬於漢薩商圈。

教堂的南邊的這座建築,是二戰中倖存下來的少有的老建築,叫Knoblauchhaus,下篇再說。

二戰轟炸後,正面(西)的磚基牆和往上的紅磚部分都沒有倒塌,綠色尖頂是上世紀80年代新建的。

教堂的南側立面。

教堂的半圓形後殿,哥特式的扶壁,因為高度不是很高,沒有使用飛扶壁。

教堂的正面,下方還保留著13世紀最初的羅曼式教堂天然石頭基礎,上方是13世紀末改建的哥特式紅磚塔樓。

教堂正面有三塊銅牌,記錄著教堂的歷史變遷以及與教堂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教堂大門內,原始的牆面能看出教堂的年代感,牆基大概有快八百年曆史了。

進入教堂內,教堂的體量比聖馬利亞教堂要大些。是按照二戰被炸燬前的哥特樣式重建的。

現在的教堂已經是個博物館了,所以進去需要收費,我只在外圍簡單看看。後來才知道如果買了柏林博物館卡就可以免費參觀。

主祭壇位置的十字架上的耶穌。

教堂也是三通道佈局,顯得比聖馬利亞教堂略大。

這個木雕的佈道臺,是從過去的一個方濟會修道院移過來的。

側廊邊也有一些小堂。

三通道頂部都是哥特式拱頂,不過用現代技術實現起來比中世紀要容易得多。

現在的教堂除了博物館功能,同時還是座音樂廳,時不時會有管風琴演奏會在此舉行。

教堂內保留的一些名人墓碑,可能是過去葬在教堂內的柏林、普魯士或勃蘭登堡的名人。

教堂附屬的墓葬小堂,具體是什麼人的墓葬,也沒研究。

如果買了票的話,還可下到最早的羅曼式建築的地下室,號稱是柏林最古老的房間。

尼古拉教堂,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從底層的窗戶能大致看出牆基的厚度。

尼古拉教堂,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前面提及,教堂門前一塊銅牌上記錄著與教堂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銅牌最後一行:1809 TACTE HIER DIE ERSTE BERLINER STADTVERORDNETENVERSAMMLUNG

大意是,1809年這裡曾發生過柏林的第一次集會,與施泰因-哈登堡改革(普魯士改革)有關。

尼古拉教堂,柏林最古老的教堂

先說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施泰因和哈登堡都不是普魯士人,施泰因出生於拿騷,哈登堡出生於漢諾威,但他們都有統一德國的思想,也都認為只有普魯士能完成德國統一,再加上對腓特烈大帝的崇拜,他們都來到普魯士出任公務員,後來先後做到了首相。

當時的普魯士正處於第四次普法戰爭(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慘敗,

(餘下約30%為付費內容,有興趣者請關注同名公眾號)

上一篇:朱元璋為啥不傳位給朱棣?史學家:誰都可以,就他不行
下一篇:古訓:遇事“知止”,是一個人極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