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雄才偉略的袁紹,一個最有希望快速一統天下的諸侯。為什麼歷史評價那麼差呢?

說起袁紹,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很熟悉了,畢竟魏武帝曹操就是踩著他發家致富的。袁紹給人的印象好像這個人是笨蛋,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外寬內忌、用人不善,不能從善如流什麼的(發現沒有,這些缺點在所有的諸侯身上都能體現)。其實袁紹並沒有那麼不堪,畢竟一個庶出的袁氏子弟(他可不是嫡出的袁術,有龐大的袁氏家族支援),一個人跑到渤海白手起家,建立了冀州那麼大的一片基業,能是個笨蛋嗎,這是侮辱我們的智商啊?其實每個雄主包括我最佩服的劉備和曹操,也都各自有自己的缺點,但是他們的優點就在於百折不撓,失敗幾次怕什麼,我照樣能東山再起。

而袁紹一生只經歷過官渡之戰這一次慘敗,但是他卻拉不下自己被小弟擊敗的面子,回去後羞怒交加,竟然發病死了。哎,這個袁紹還是不夠厚黑啊,一次失敗怕什麼,而且元氣未傷、寸土沒丟,回頭馬上拉了好幾萬的人馬。所以史書都是為勝利者書寫的,而失敗者就怎麼差勁怎麼寫,成王敗寇的道理誰都懂。要想還原真實的袁紹,不能只看《三國志》一家之言,還要結合《後漢書》、《英雄記》、《漢晉春秋》等史書作為參考,全面解讀歷史上的袁紹,防止隱諱曲筆。

袁紹,字本初,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但袁紹只是司空袁逢庶出的兒子,很早就過繼給了伯父袁成(袁術因為自己是嫡子就很看不起袁紹,這也是他們兩人之間不合的原因之一)。袁紹長得魁梧英偉、氣度不凡,袁逢、袁隗都很是喜愛他。

憑藉家族關係,袁紹很小的時候就當了郎官,在二十歲時出任濮陽縣長,名聲口碑很好。之後因為父母逝去,辭官在洛陽隱居,並多次拒絕朝廷徵辟。隱居期間袁紹屈身結交洛陽各層人士,所以很多人都願意投靠他,當時人以結交袁紹為榮。曹操、許攸、淳于瓊等人年少時就是袁紹好友(袁紹肯定是領頭的人)。

《三國志》: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後漢書》: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袁紹的這些活動終於引起了宦官集團的注意,中常侍趙忠對其他宦官說道:“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召又豢養死士,不知道這小子想幹什麼?”袁隗得到訊息,派人責備袁紹,但袁紹還是我行我素(這就是袁紹的高明之處,別人送金奉銀才能在十常侍那裡買個官做,而那些太監卻是求著袁紹出來當官)。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黨禁解除,而袁紹這時名聲威望都養足了,於是響應大將軍何進的徵辟,擔任進言彈劾的御史。袁紹想借何進的手鏟除宦官,而何進因為袁紹的家世和才名,也很信任袁紹,所以袁紹在初設西園八校尉時佔得佐軍校尉一職。因為何進和宦官集團矛盾重重,袁紹為首的文人集團就多次向何進獻策剷除宦官,何進也覺得有道理,便提升了袁紹擔任司隸校尉,同時還提拔了二十多名心腹。

而由於何進態度搖擺不定,在靈帝死後還是遲遲不能下定決心。袁紹竟然建議何進調集包括董卓在內的地方駐軍帶兵進京,逼迫太后和何進早下決心(這也是袁紹被詬病的地方,還有陰謀論的說法。但要是何進聽從袁紹的建議,早點剷除宦官,只要何進不死,董卓也翻不了什麼浪花吧)。朝中的太監們得到訊息,各個跑到何進家中求饒,袁紹再三請求何進先下手以絕後患,何進這豬腦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還在優柔寡斷。只是派了虎賁中郎將袁術,帶著二百名士兵開進宮中,取代原來那些禁衛把守宮門。事情都這麼明顯,宦官們都看出來了,於是假傳何太后的命令誆騙何進入宮,將何進斬殺。(詳情請見後漢書何進傳)

何進的部下們見何進被殺,便領軍攻打宮門,段珪、張讓等宦官劫持少帝和陳留王倉惶出逃。袁紹等人斬殺何苗、許相還有趙忠等人後,再去追段珪、張讓,卻得知他們已經投河自盡了,而董卓先遇到少帝,已經往洛陽趕來。當時陳琳、鮑信等人覺得董卓居心叵測又兵強馬壯,勸袁紹率先攻擊董卓。袁紹見到兵馬齊整、浩浩蕩蕩的董卓大軍,心中衡量了下,不敢輕舉妄動。

董卓得勢後十分驕橫,他想透過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進一步加強個人權威。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少帝闇弱,不應當天下之主,我想改立陳留王為帝”。袁紹回答道:“當今聖上並沒有什麼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任意妄為,行廢嫡立庶之事,恐怕天下人不服”。董卓站起身拿著寶劍呵斥袁紹:“你小子竟然敢這樣說,你不知道現在天下事都是我來決定的嗎,我想這樣做誰敢反對?”袁紹勃然大怒:“天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你董公一人?”說完拿起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袁紹知道自己處境危險,就把符節掛在東門外,往冀州逃去。

《英雄記》:董卓謂袁紹曰:“皇帝衝暗,非萬機之主。陳留王猶勝,今欲立之。”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東門而奔冀州。

董卓想下令通緝袁紹,朝中和袁紹親善的人就勸董卓不要追捕袁紹,封他個官做以安其心。於是袁紹被任命為勃海太守,奉邟鄉侯。初平元年正月,袁紹在渤海起兵討伐董卓,因為袁紹聲名遠播,所以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自領車騎將軍,和王匡在河內駐紮,其他人各自在酸棗、穎川、魯陽等地紛紛響應。

董卓得知袁紹、袁術兄弟起兵討伐他,感嘆了句:“但殺二袁兒,則天下自服矣”。於是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袁氏宗族全部給殺害。這時天下的豪傑大多數人都聽聞袁紹的聲名,知道他因為討董而全族被害,紛紛打著袁氏的旗號起兵響應,想為袁紹報仇。董卓在幾次敗在孫堅之手後,見關東軍聲勢越來越壯大,便挾持獻帝驅趕百姓,遷都到長安。期間,曹操責備酸棗張邈等人不思進取,自己帶軍追擊董卓,被徐榮帶兵大敗,去河內投奔了袁紹,袁紹在平定河北後派曹操去東郡擔任太守,後支援曹操佔領兗州(袁紹大意了,這個小弟可不好控制)。

《三國志武帝紀》:(曹操)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董卓遷都長安後,袁紹與冀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遣使奉章詣虞,虞不敢受。而袁術也因為有自立之心,也公然表示反對,兩個兄弟之間的矛盾再次加深,袁術帶領孫堅和公孫瓚、陶謙結盟,而袁紹則拉攏劉表,帶著曹操、臧洪和袁術對抗。而其他諸侯也為了各自利益,也開始了互相攻伐。韓馥害怕袁紹做大,就削減了他的軍需開支。袁紹就聽從謀士逢紀的計策,忽悠公孫瓚攻打冀州。韓馥吃了一次敗仗,驚慌失措,這時袁紹再派荀諶和高幹兩人去說服韓馥,輕鬆拿下帶甲十萬的冀州。

《魏志》曰:韓馥為冀州牧,公孫瓚欲襲之。袁紹使高幹諷馥,令以冀州讓紹。馥素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諫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穀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殺,奈何以州與之?”馥不從,以州與紹。

公孫瓚白白給袁紹打工,結果毛都沒有撈著,大怒的他帶著白馬義從攻打袁紹,一路披靡直下好幾城。袁紹沒有辦法,只能親自領兵到界橋和公孫瓚交戰。公孫瓚見袁紹兵少,輕敵直接發起突擊,被鞠義帶著八百先登死士擊潰,袁紹命令部隊跟隨鞠義掩殺敵軍,一直追到公孫瓚的營地。袁紹自己只帶著百來名大戟士保護著,沒想到公孫瓚潰逃的二千多騎兵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田豐想拉著袁紹躲入牆壁內,袁紹將頭盔使勁的往地下室一摔,大喊道:大丈夫就該上前死戰,躲進牆角,就能保證活命嗎?於是指揮弓弩手反擊,射殺不少敵軍,由於那些騎兵沒有認出袁紹,也就沒那麼拼命了。直到鞠義趕來,公孫瓚的騎兵才退去。

《英雄記》:紹在後,未到橋十數里,下馬發鞍,見瓚已破,不為裝置,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瓚部迸騎二千餘匹卒至,便圍紹數重,弓矢雨下,別駕從事田豐扶紹欲卻入空垣,紹以兜鍪撲地曰:“大丈夫當前鬥死,而入牆間,豈可得活乎?”強弩乃亂髮,多所殺傷。瓚騎不知是紹,亦稍引卻,麴義來迎,乃散去。

初平三年,袁術與袁紹矛盾激化,開始全面開戰(這是袁紹和袁術兩袁爭霸的一年,其中參與的諸侯有袁紹、曹操、劉表一方,對抗袁術、孫堅、公孫瓚和陶謙。這次大戰參與的諸侯人數之多絕無僅有,但是史書只有一筆帶過,難道是因為參與的兩主角是敗寇嗎?)。袁術先派孫堅去攻擊劉表,再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並向他請求派兵支援,而自己也在著手準備攻打曹操。公孫瓚令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同時聯合陶謙,用來威逼袁紹。袁紹和曹操、劉表聯手,大敗袁術、公孫瓚以及陶謙、孫堅的聯軍。

《後漢書袁紹傳》:三年,瓚又遣兵至龍湊挑戰,紹復擊破之。瓚遂還幽州,不敢復出。

《三國志孫堅傳》: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三國志魏武帝紀》:四年春,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太祖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

初平四年,朝廷派人來勸和,袁紹、公孫瓚宣告休戰。三月,袁紹南下薄落津,和手下將領在開慶功宴。忽然聽到魏郡發生叛亂,造反的兵士和黑山軍會合後,佔領了鄴城。袁紹部下因為有家屬在鄴城,要麼神色大變,要麼放聲大哭,只有袁紹面不改色,談笑自若。不久黑山軍中的叛徒陶升,他把袁紹和州內官吏家屬保護起來,並把他們送往斥丘。袁紹進屯斥丘,任命陶升為建義中郎將。隨後袁紹領兵征討黑山軍,誅滅於毒、左髭丈八、青牛角等十來支黑山軍。

興平二年十二月,獻帝和百官逃出長安在安邑住下,袁紹派郭圖帶著金銀錢糧去朝拜。郭圖回來後勸說袁紹把獻帝迎到鄴城,袁紹沒采納他的建議。第二年八月,曹操把獻帝迎到許縣,用正統朝廷的名義收復了河南一帶的土地,關中諸州、郡也都表示臣服,袁紹此時才醒悟借重天子的重要,為當初未聽郭圖的建議而後悔不已。袁紹要求曹操把獻帝送到鄴城,但此時羽翼已豐的曹操斷然拒絕。

為了安撫袁紹,封袁紹為太尉、鄴侯。袁紹因為曹操是大將軍,地位還在他之上,感到恥辱。上表不受封,並憤怒大罵曹操忘恩負義,忘了當初他袁紹多次解救於他,現在曹操卻想以獻帝的名義壓他一頭。曹操懼怕袁紹的勢力,把大將軍之位讓給了袁紹。

曹操《述志令》:“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建安三年,袁紹攻打幽州,用地道火攻之計拿下易京,公孫瓚無路可走引火自焚。袁紹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成為了漢末群雄割據時期的最強諸侯。

《英雄記》:瓚諸將家家各有高樓,樓以千計。瓚作鐵門,居樓上,屏去左右,婢妾侍側,汲上文書。袁紹分部攻者掘地為道,穿穴其樓下,稍稍施木柱之,度足達半,便燒所施之柱,樓輒傾倒。

縱觀袁紹一生,出生很高但卻不如袁術;從小就不甘人下又自強不息,搞定了張讓等太監;單騎出奔,一呼百應,拿下河北之地,曾經是天下最強諸侯。簡直就是個英明神武、文韜武略的一代雄主啊,只要袁紹在官渡之戰擊敗曹操,他就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一統天下,然後被後人所稱頌。

可惜袁紹為人寬厚,但不嚴明;野心大卻又搞不定屬下複雜的人際關係,缺乏凝聚力。直到袁紹在官渡之戰遇到了自己培養出來的剋星,更加狠辣的曹操,導致功敗垂成(官渡之戰的失敗太離奇了,多種因素導致袁紹的失敗,有空專門介紹下官渡之戰)。本來一次失敗都不算事,要知道他除了有群眾基礎,還有幽州、幷州和天下最富庶的冀州之地呢。而且曹操這個時候也損傷不小,也已回許都了。要是好好反省這次失敗,重整旗鼓,下次勝敗也未可知。看看曹操、劉備哪個不是百折不撓,才創立下一番基業的。只能說袁紹臉皮太薄,兩年後就因為羞怒交加病逝了。

《三國志袁紹傳》:“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憂死。”

《獻帝春秋》: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荀彧: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荀攸:紹以寬厚得眾心。

郭嘉:袁紹有恩於民夷。

范曄: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上一篇:​石曉軍: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是怎樣的一套書?
下一篇:乃萬不計前嫌,給反對自己的患癌女孩捐款,反轉太快讓人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