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乾隆偶遇一瓜農,兩人相談甚歡,轉身便對侍衛下令:把那人殺掉

乾隆偶遇一瓜農,兩人相談甚歡,轉身便對侍衛下令:把那人殺掉

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出生於1711年,25歲繼位,在位61年,是清朝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統治者。根據記載,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時就十分喜愛乾隆,不但讓其進入宮中生活,夏日炎熱時還帶著乾隆去避暑山莊避暑,這是其他皇孫享受不到的寵愛,曾有傳言康熙之所以把皇位傳給當時的四皇子雍正是因為喜歡雍正的兒子乾隆。由此可見,乾隆從小就資質聰穎,深得康熙和父親的喜愛。

乾隆在位期間並不是昏庸無道的,恰恰相反,其在位期間可以說得上是政治清明。在位期間,乾隆對內興修水利建設、獎勵農民開墾荒田、優待自古地位低下的商人階級,出現了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的金融機構;對外先後平定了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統一了自古混亂的西域地區,鼓勵人口向邊疆遷移,開發邊疆地區,對西域進行了強有力的封建統治,之後更是將沙俄在邊疆設定的軍事設施銷燬,鞏固了大清帝國的統治。

正是乾隆皇帝對內進行改革、對外進行強統,才打造出後世皆曉的康乾盛世,將中國推向世界強國之列。但乾隆與其父親雍正有很大不同,乾隆在治理國家的同時,也會想辦法給自己找樂子。後世比較熟悉的就有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從1751年至1784年,乾隆每次都要江寧府,蘇州,杭州等地巡視,今天小編講的乾隆與瓜農的故事正是乾隆下江南時發生的。

在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和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記載中,西瓜最早產自我國西域一帶,故有“西瓜”一說。相傳乾隆在一次下江南的途中,由於走了很久的路加上天氣炎熱,便指揮身邊侍衛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侍衛出去不就便看到路邊有個賣西瓜的瓜農,身前擺著很多又大又圓的西瓜,讓人一看就很解渴,於是便回去回覆。

乾隆走至瓜農身邊,要了幾個西瓜,便與身邊的人一起吃了起來。他們的吃法都是將一個西瓜分成兩半,然後拿勺子舀著吃。不過,不同的是,乾隆是先舀邊上的果肉吃,而其他人都是先吃西瓜中心最甜的位置。瓜農看到乾隆這種不同的吃法感到有些困惑,便問乾隆為什麼不先吃最甜的部分。

乾隆則是看著瓜農說道:“別人從最甜的吃起剛開始甜後面就覺得淡了,而我從不甜的吃起,越吃到後來越覺得甜。”這一番富有哲理的話本以為會得到瓜農的讚揚,但令乾隆沒有想到的是瓜農卻說出了令乾隆更加眼前一亮的說法。此時瓜農還不知道乾隆是皇帝,只以為是個富貴人家,所以說話並沒有那麼顧忌。

瓜農說道:你把最好吃的東西留到最後吃,這就意味著你之前吃的都不是好吃的,而最好吃的東西只有一點,不好吃的東西卻有很多,你在吃不好吃的東西的時候會將肚子填滿,之後剩下好吃的東西,這時候由於肚子已經飽了甚至已經有些撐到了,再好吃的東西也不會有太多胃口去吃了,這樣好吃的價值並沒有體現出來。

平時做事的時候也一樣,要把喜歡的、簡單的事情先做好,之後留下不喜歡的事情,這樣即使沒有做完也已經完成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了。如果先做不喜歡的事情,那種事情提前消耗人的精力,後續再做喜歡的事情很有可能不會有驚喜,甚至可能會因為在不喜歡的事情上耗費太多精力沒有時間精力而選擇不做喜歡的事情,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乾隆被果農的一席話說的茅塞頓開,認為果農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立刻表明身份想要邀請果農去皇宮任職,但果農卻以自己年紀大了為由拒絕了乾隆。乾隆對其十分敬佩,便也沒有為難。走出距離果農範圍幾百米後乾隆忽然改變了主意。

認為一個擁有如此大智慧的智者如果不能為統治者所用,很有可能會釀成大禍,於是吩咐侍衛回去殺掉果農。但侍衛回去之後卻沒有找到果農蹤跡,原來果農早就料到乾隆這種統治者的心思,提前一步避開了殺機。之後果農再也沒有被乾隆找到,或者經過這一次果農再也沒有展現自己過人的智慧,也有可能是果農僅僅是以為擁有一些生活經驗的普通果農而已,具體如何只能留待後人猜測。

上一篇:盛紘為愛付出二十年,為什麼換不來林噙霜的真心,真相令人心寒
下一篇: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裂開的兵馬俑,揭開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