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人眼中的禮與易,在《論語·八佾篇》中尋找易理蹤跡

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在《論語·八佾篇》中,孔子與學生一起論禮。開篇談孔子認為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子用八佾舞,臣子用天子規格的舞是失禮。

八佾舞古人也稱八羽舞。這個舞的規格是遵照《周易》確定的。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易卦六爻,爻位代表地位的高低等級。孔子秘經《易緯》記載:初爻為元士,二爻為大夫,三爻為公卿,四爻為諸侯,五爻為天子,上爻為宗廟。

《周易》由八經卦最多組合為六十四卦。天子用八佾舞的規格為八乘八的方陣,共六十四人;諸侯用六佾舞的規格為六乘六的方陣,共三十六人;公卿用四佾舞的規格為四乘四的方陣,共十六人。依次類推。

詞典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關於禮,我國世傳古籍《周禮》和《禮記》有非常詳細記載。讀者可以去學習。今天我們另闢蹊徑,從民間易學角度來說一說禮的法則。基本思路出自北宋五子。

禮從祭祀的規矩,早已演化為制度,行為守則,甚至是法律。在民間,符合天理的為有道的禮制,不符合天理的為無道的禮制。易理就是天理。按易理,古人總結出一套禮制,概括為:禮樂汙隆法則。

禮有等級,樂有音階。這裡樂就是音樂。古人治理天下比喻成彈奏音樂。五音為宮商角徵羽是五聲音階,古人也用七聲音階,即增加兩個半音。有不同的音階的音,合奏才能唱出和諧美妙的音樂。如果都是高音,或者音階混亂,就不能演奏出好聽的音樂。古人把按易理制定等級禮制,比喻成合奏音樂。所以,古人非常重視音樂的禮節。作為三桓之一的季氏用八佾舞,超出了禮制的規格,這是無道的行為。

古人認為:禮儀之邦則長治久安。我們如何堅守禮儀之邦,方法就是尚道。中國國學文化主張以道為本,以禮為行。我們把道放在第一位,把術或者技術放在第二位。古代論道,沒有對錯之分,而是用正邪來論。有道為正,無道為邪。孔子中庸之道,就是正道。古人認為四經即《易經》《書經》《詩經》《春秋》所講皆正道。這樣說比較籠統,我們用民間的說法更容易理解什麼是有道,什麼是無道?

修一條路,人們走在路上,就是走在中庸之道上,這是正道;而人們沒有走在路上,偏左偏右都是斜路,就是沒有走在中庸之道上,這是邪道。具體來講:君行君事,臣行臣事;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事,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國行中國事,夷狄行夷狄事,這就是正道。而反之,君行臣事,臣行君事;父行子事,子行父事;夫行妻事,妻行夫事;君子行小人事,小人行君子事;中國行夷狄事,夷狄行中國事,則為邪道。

古人認為:“有道和無道,兩道對行,治亂相轉。”就是說:正道行,君道父道君子之道大行於世,世道就會向治的一方發展,越來越好,愈來愈強大;反之,臣道妻道夷狄之道大行於世,世道就會向亂的一方發展,越來越糟,愈來愈衰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者長久,無道者短命。

古人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觀禮制貫徹情況。從世人言行,和對義利的作為來判斷世事變化的方向。觀“言行”:“夫天下將治,則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也。”觀“義利”:“夫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

尚行,則篤實之風流行,大家埋頭苦幹,埋頭學習,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尚言,則詭譎之風流行,大家誇誇其談,光說不幹,天天搞競選,吹牛做蛋糕,一事無成。

尚義,則謙讓之風流行;尚利,則搶奪之風流行。尚行,必入於義;尚言,則入於利。

正道行,世道治,君子慕其隆;邪道行,世道亂,小人慕其汙。易學家,觀天道看陰陽升降,在乎易卦序之上篇以泰否;觀人事看禮樂汙隆,在乎易卦序之下篇以損益。泰而升,否而降;益而隆,損而汙。

古人認為禮與易的關係,以符合易理作為禮制的基本原則。禮出於易,易出於道,道出於自然。

學習國學一定要與時俱進。上文我講了古人的禮樂汙隆,這裡面是有瑕疵的。古人自我設限,認為聖人的經典都是對的,不能突破。舉個例子:“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設象以盡意。”這是說關於讀《周易》的。先看辭,辭不盡意,求之於象,聖人設象以盡意。古人說《易經》無所不包,是彌綸天地之大道。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如果我們相信古人這種說法,就是故步自封。我們一定要突破《易經》的藩籬。象有所未盡者,當變通之以盡其利。

上一篇:賞析邵雍《去事吟》,新解描寫易學知識的詩
下一篇:古羅馬奴隸主都是怎麼對待女奴隸的?手段毫無人性,讓人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