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孔子問7歲孩童:天上有幾顆星星?孩童的答案,讓孔子拜其為師

杜甫有詩言:“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世人常以長者為師,此乃大謬也。長者實乃年齡長也,非聞識達也。唯有達者為師,方能獲取真知。故知識之獲取,不以年齡為限,人人皆可為師。

在今天,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具有非凡的影響力,真正做到了走向世界。今天的國人依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行事準則都與此有關。當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數千年時間沉澱下來的文化財富,國人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人物是代表之一,他就是有“孔聖人”之稱的孔子。由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古代數千年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孔子還是一位教育家,對後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本人也被稱為“萬世師表”。就是這樣一位堪稱偉大的人物,卻拜了一位7歲的孩童為師。這其中到底有怎樣的故事呢?

這位7歲稚童的名字叫做項橐,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凡的孩子。項橐出身在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除了擅長農藝之外,並無其他特殊。然而,出身平凡的項橐卻能讓孔子拜他為師,想來他一定有不凡之處。

相傳在一年寒冷的冬天,遊歷講學的孔子來到了兗州西關這個地方。孔子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前方有個孩童在地上畫東西。孔子抱著好奇心,走到了孩童跟前,看到了孩童畫的城池。

儒雅守禮的孔子不願攪亂孩子畫的畫,於是,選擇了繞行。可誰知,孔子的這一舉動竟惹惱了畫畫的稚童。稚童起身,呵問孔子:為什麼要繞道而過?孔子最初以為孩童誤解了自己,於是向他說到:“我不忍踏毀了你畫的城池,所以選擇繞道而行。你應該對我表示感謝吧?”可孩童的回答卻出乎了孔子的意料。

這位孩童表示自己畫的是城池,城池就是讓人過的,不然城池有什麼用呢?孔子看到這個稚童聰慧異常,起了試探之意,便說:“這城池如此小,我這個大人怎麼過去呢?”孩童瞬間就反應了過來,就用手指在空中虛畫了一座城門,請孔子透過。孔子見此,起了愛才之心,就邀請稚童和他同行。

稚童向孔子介紹說自己名叫項橐,而孔子也向項橐介紹了自己,不過在當時,孔子的名號還做不到婦孺皆知的地步。項橐之所以跟孔子同行,是看出他不是一般的大人。

在二人同行的路上,充滿好奇心的項橐開始向博學的孔子提問問題。項橐先問:“松樹為何在冬天不落葉?”孔子答曰:“松樹實心,所以耐寒。”接著,項橐又問:“竹子空心,為何同樣耐寒呢?”孔子一邊驚詫於項橐的聰穎,一邊回答了他的問題。

之後,項橐又問了孔子很多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即便是博學的孔子也沒能答上來。在項橐問完之後,孔子為了考校項橐的智慧,於是便問他:“天上有幾顆星星?”

孔子的這個問題,頗有些刁難之意,即使是現在的我們也無法知道天上到底有多少的星星。然而,項橐的表現卻大大出乎了孔子的意料。本以為項橐會思考良久,誰知,他竟然沒有絲毫猶豫地說:“天上有一天一夜的星星。”

可能項橐的這個答案,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說出這樣充滿哲思回答的人,能夠幾人?更何況,項橐還只是一個7歲的稚童。當孔子聽到這個回答時,他的心臟猛然跳動了一下,他知道,這個孩子不能等閒視之,將來的成就必然不凡。

此時的孔子已經被這位孩童深深地折服了,他知道自己從項橐這裡獲得了知識,項橐有資格稱為自己的老師,於是,孔子選擇拜項橐為師,以顯示自己對項橐的尊重之意。孔子這種謙卑的態度正符合自己所說的那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關於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故事,在後世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在故事中,項橐的聰慧著實亮眼,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了孔子謙卑的態度,這兩人都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應當擁有一顆謙卑真誠的心,知識隨時隨地都能夠獲得,而保持一顆好奇心,是人們追尋知識的動力。被稱為“聖人”的孔子尚且能夠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應該謙卑學習。

上一篇:君無戲言:不要和君王開玩笑,君王也開不得玩笑
下一篇:17歲男孩與“乾媽”曖昧,爭執中從8樓跳下身亡,孩子父親:我知道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