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極端的家庭情結

什麼叫做家庭情結,簡單地說就是以家庭為核心的一種心理狀態,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家庭利益出發,家庭利益永遠優先。為什麼說朱元璋的家庭情結非常嚴重呢,這與他的艱難曲折的成長經歷有關。1328年10月份,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之中,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他在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到了1343年,也就是朱元璋15歲的那一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在此前,朱元璋的三哥也已經早逝,此時家裡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兄弟倆人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還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先是到了黃覺寺剃度當了一名行童,就是個小童工,每天在寺裡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經常受到老和尚斥責。為了有口飯吃,朱元璋都忍了,可即使是這樣忍辱負重,還是在不久之後,由於當地饑荒越來越嚴重,寺裡得不到施捨,也沒糧食開鍋了,寺院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6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說好聽點叫託缽化緣,其實就是到處要飯。16歲的朱元璋,在現在也就是一個上初中的孩子,獨自在安徽省和河南省之間流浪,風餐露宿,嚐遍了人情冷暖,不難想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少年朱元璋在破室漏屋中蜷縮著身體定會想念著自己的那個貧窮但溫暖的家庭吧。這樣在外面流浪了4年之後,朱元璋在1348年又回到了黃覺寺繼續當他的小沙彌。直到1352年朱元璋25歲那年,郭子興在濠州起義,朱元璋在兒時夥伴湯和的引薦之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從此開始了他開掛的人生,直至在1368年,朱元璋40歲時在南京稱帝建立了自己的明朝。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他的二哥也早已去世,本來人丁興旺的大家庭,也只剩下他、大哥的兒子朱文正、二姐夫李貞以及外甥李文忠了。鑑於直系親屬人丁不旺,此時朱元璋自己的子女還幼小,為了培植親信力量,他收養了二十幾的孤兒作為義子,為他征戰沙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來為大明朝世代鎮守雲南的西平候沐英。按照心理學的說法,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對於這個人的性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朱元璋40歲之前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他極端的家庭觀念,就像一個老農民一樣,白手起家辛辛苦苦創造的家業就是要傳給自己的子孫,朱元璋也是將整個大明朝當成自己的產業,堅定而固執地一定要傳給朱家子孫,讓自己的子孫永享榮華富貴,誰要是敢覬覦他的家產,朱元璋絕對跟他拼命,這可以從他建立明朝之後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來。一是他在戰爭階段收養的二十幾個義子,原來都跟從他姓朱,當明朝建立前後,朱元璋奪取全國政權的局勢基本明朗,以及他自己的親生子嗣不斷增多以後,此時義子的作用開始降低,他就要求這些義子們全都改回本姓,以區別於他自己的親生子嗣,其中最早複姓的是李文忠(1566年),其次是何文輝(1367年)、沐英(1368年)、徐司馬(1370年前後)等。其中不言而喻的是,以區別親生子嗣和義子的地位,避免這些義子參與到分割家產中來。二是隨他打天下的異性功臣們,在建立明朝之後,生前最高封爵也就是國公,其餘的為侯伯等爵位,而他朱家的親生子嗣則是可以封爵親王、郡王等爵位。其中著名的開國六國公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開國28侯爵,如湯和開始被封為中山侯,後才被封為信國公等。至於這些人死後被封為王爵,那也只是榮譽上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價值。而朱元璋自己的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外,其餘全部被封為王,16個女兒全部被封為公主,這就是家產要傳給自己的孩子。三是對於開國功臣們,只要是有苗頭或是威脅到他的皇家產業,一律大肆殺戮產滅,絕不手軟。其中著名的有明初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胡惟庸案肇起於1379年,持續到1390年,先後滅掉宰相、公侯顯貴數十家,其中著名的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廣洋以及韓國公李善長等。而藍玉案肇起於1393年,以涼國公藍玉為首數十家軍政顯貴被抄家滅族,先後被誅殺多達1。5萬人。四是對官僚的嚴酷管理,凡是貪汙腐敗影響朱家王朝統治的官僚們,懲罰起來絕不手軟。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規定凡是貪汙受賄達到了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先斬首示眾後再把死者面板剝下來填上乾草,做成人的模樣,放在原來死者工作過的地方,以警示後來者。為了方便剝皮,每個府縣州衛衙門附近,更是修建一座土地廟作為剝皮場所,人稱皮場廟。此外,還有明初四大案中的另兩案,空印案和郭桓案兩個腐敗案件,也先後殺死和處罰了幾十萬人。

上一篇:古代奏摺和密摺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清朝的奏摺沒有一個人敢寫出來?
下一篇:皇帝問功臣:聽說你想造反?功臣立即脫掉盔甲,皇上流淚:朕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