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考不上科舉的人才是人世間的大多數,那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古代社會不多元,不會有如今的眾多出路,所以古人一貫認為讀書做官才是最好最光鮮的路。

如今的高考雖難,但還有跡可循,更不會有生命危險,而古代的科舉考的全是申論題,你無法在書中找到答案,一定要窮覽古今之書、出口成章才能作答,有時候甚至連老師都無法抓題。考試會考也不一定能得高分,要看批改的官員欣不欣賞你所寫的言論,你寫得再好,不被欣賞也就落榜了。甚至還有因一字一句地疏忽而被扣上“謀反”罪名的,謀反的罪名輕則人頭落地,重則連誅九族,甚至你的老師都會受牽連一併處死!因為朝廷會懷疑是老師教你謀反的……

就算考上了,去做官,也是每天都提心吊膽,女人在後宮爭寵就很恐怖了,男人在官場上爭權也很恐怖,隨時都會因皇上發怒、或被人陷害而判死刑、誅九族,或是受酷刑,這叫做“伴君如伴虎”。更誇張的是,有的人做到很高的官了,他們每天上班前都要先跟家人訣別,生怕今天上班會被皇上殺,下班回家了,才又跟家人歡喜相逢。例如武則天、朱元璋時代都有這種現象。真可謂提著腦袋在上班。

那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去考科舉呢?因為——窮!因為——想要翻身!

民間這句俗語很好地概括了這一切:目不識丁的人,靠賭博來翻身;有知識的文人,靠考科舉來翻身。

又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所以,在古代科舉考試也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另類的“賭博”。

那些權貴子弟,是不會想去考科舉的,自己家有錢、有勢,有官爵等著繼承,不必靠考試就能終身無憂;而寒門子弟,什麼都沒有,更有父母妻兒需要奉養,如何可以懈怠?

但科舉考試比如今的高考可是激烈多了,錄取的人數更少,這就代表著大多數的考生,只能面對無法翻身的事實,那這麼多的落榜士子,在古代能有怎樣的出路呢?

1.生員壅滯

有相當多的人或因資質、或因自身家境的原因,考到了廩生就無法再進一步了。這些人進退兩難,已經辛苦這麼久了不甘心放棄,但確實又無法再前進,著實無奈;還有一部分也因此滿足,因為廩生也算沾到官的一點邊,就算無法再往前走,也擁有了一些地位與特權,所以累積了一大堆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生員。

2.老少奔湧

而那些資質比較好,家境比較好的考生落榜後,會一考再考,這些人都認為自己的考試經驗是個優勢,下一次的透過率肯定比新人高,所以科舉每年又增加更多的人考試,新舊考生混於一處,愈發激烈,考生一多,又進一步造成錄取率降低,千軍萬馬過獨立橋已經不足以形容,老馬少馬一齊奔湧,蔚為壯觀。

3.塾師遊走

那些無法繼續考功名,或不想考了的,讀了這麼多書,滿腹學問,自然也要謀體面一點的差事,於是有人就自己開私塾當老師,教小朋友讀書,等小朋友長大去考科舉,如果考上了,老師也會揚眉吐氣,所謂“師憑生貴”,有的皇上覺得好老師才能教出了狀元學生,於是皇上就有可能請這老師入宮,擔任太子的老師,那也是一生中最大的榮耀。

所以,每次科舉過後,又會增加很多私塾老師,試著從另一條路翻身。

4.幕賓塞衙

也有些人,考了個秀才就滿足了,自己有一定的功名與影響力,於是到官府衙門去當幕僚,相當於現在政府機關裡的“約聘人員” ,幫助主官辦公,雖然不是正式官員,薪水一般,但至少養家餬口是可以的。

如果大家有看過《包青天》,就對其中的公孫策有影響,公孫先生就是落第生員,去開封府當了包拯的幕僚。當然公孫先生是虛構人物,沒有歷史根據,我只是讓大家容易瞭解幕僚是什麼而已。

所以,每次科舉之後,官府的幕僚又會增加一些。

5.三教九流中的落第秀才

也有些人,考不上就灰心喪志,於是沉迷在青樓、酒家、賭場裡,萎蹶不振,甚至還有人淪為江湖盜匪,因為是讀書人,所以黑道大哥也願意聘請這樣的師爺出謀劃策 。

更有些人,會聚眾造反,因為自己已經很窮了,又考不上,與其混吃等死,還不如博個大的,或許還有成功的機會。例如唐朝末年的黃巢、明末的李巖、清朝末年的洪秀全等等。

所以,每次科舉之後,三教九流中又會增加一些讀書人。

6.對自己狠一點

想要翻身,除了考科舉,除了做老師之外,還有一種途徑,那就是——閹割進宮當太監!

如果太監做得好,比做官還有前途!例如做到秉筆太監,隨侍在皇上身邊,連大學士、皇親國戚都要對他敬畏三分,因為秉筆太監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他可以跟皇上說誰的好話,也可以說誰的壞話,可以一言讓人死,也可以一言讓人活,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下皇帝”。

當然,如果做不好,也很容易死於非命。

有的人一直考不上,原本家裡就很窮了,經濟無法支援他一考再考,於是他就自願閹割去當太監。

明朝最多這種現象,所以明朝閹黨為患,弄出土木堡之變的大太監王振還沒當太監之前,就是一個讀書人,也考過好幾次科舉,甚至還取得了秀才功名,當了教官 。

或許是認為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過於艱難,他便在明成祖永樂末年自閹入宮,當了宦官。

王振的這一狠心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回報”,他是個讀書人,通文墨曉古今,自然受到歡迎。他知道在宮中要出人頭地就必須依附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靠山。後來他成功地尋找到了他的大靠山:當時的太子

朱祁鎮

,也就是之後的

明英宗

。由於王振不同於其他的宦官和教師,他知道很多對朱祁鎮來說聞所未聞、見所未所見的事物。兩人很快就親近起來,朱祁鎮更尊稱王振為“先生”,王振得到了賞識便從一班宦官中脫穎而出,得到了無限的權勢以及地位。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為了粉飾太平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王振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瓦剌,最後弄出了土木堡之變,二十萬明軍灰飛煙滅,朱祁鎮被俘,王振被嚇得魂飛魄散,還想逃跑,最後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好了以上就是小巖想到的落榜讀書人的出路,若有錯漏,歡迎大家指出。

小巖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可不是讓人去違法亂紀,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高考雖然重要,但並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尤其是現在的中國,早已是優秀的現代文明國度,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有考生沒有考好,也不應該放棄希望,人生長得很,社會多元,出路眾多,只要遵紀守法,勤學肯幹,哪怕是平凡的普通人都能活出精彩的瞬間。

(完)

上一篇:列寧遺體如今僅存10%,每年的防腐費依舊高達百萬,這是為何?
下一篇:30年後,如今的俄羅斯人,是否會懷念斯大林時期的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