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邊緣地帶理論是什麼?為什麼說邊緣地帶理論幫助西方贏得了冷戰呢?

邊緣地帶理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斯皮克曼提出的,是一種與陸權論針鋒相對,或者說是對麥金德陸權論所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法的迴應。

地緣政治理論中,最著名的是陸權論、海權論和邊緣地帶論,後者基本上是對陸權論的迴應和對海權論的修正,因其獨特的戰略思想而名揚天下,且幫助西方贏得冷戰。

邊緣地帶理論幫助西方贏得了冷戰,圖為對東歐包圍示意圖

我們來回顧一下,陸權論的理論基礎是東歐地區,麥金德認為俄國和德國如果強大起來會嚴重威脅英美利益。這確實是個事實,但是麥金德只是提出擔憂而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相關理論全被東歐人拿走用來反對英美了。

而海權論是19世紀列強殖民擴張的產物,其提出者馬漢認為海洋佔世界總面積71%,因此誰能控制海洋誰就會控制世界,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航道和交通要道,如果能夠控制這些地方,那麼就會很自然地掌控海洋,而掌控了海洋也就掌握了人類的未來。

然而斯皮克曼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邊緣地帶理論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西方列強的海上霸權已經遭受嚴重衝擊,而最大的威脅正是來自德國與俄國,在這個時候,海權論的不足之處開始顯現出來。

圖為邊緣地帶論的提出者斯皮克曼

海權論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比較片面地強調海洋,不錯,海洋的確是人類的未來,但是人類畢竟是陸地動物,光在海上是無法生存的,而且僅僅控制幾個要道,自身身居孤島,不遠萬里長途作戰,多地開花,難以在陸地上找到落腳點,一旦陸地政權,尤其是亞歐大陸的陸權強國,互相之間完成整合,海權論及其實施者就會成為孤立於世的海外孤島,最終會被徹底邊緣化。

那麼站在西方人自己的立場上,各種因素導致他們不可能實施陸權論的地緣戰略,麥金德的本意也是提出這是一個威脅,然後問其他人有沒有解決方法?那麼,斯皮克曼提出瞭解決方法。

斯皮克曼改編了麥金德的世界區分法,分為如下部分:心臟地帶、邊緣地帶和離岸島嶼與大陸。

其中,邊緣地帶就是麥金德理論之中的“內新月形地帶”,而離岸島嶼與大陸就是麥金德理論中的“外新月形地帶”。

看起來地緣形態還是那幾個部分,但是他是反推的,他對心臟地帶的看法和分析與麥金德大不相同。他不認為這個地方在近未來會因運輸能力或通訊設施增強而統一,他認為此地本質上並不具備與美國的海權競爭的能力,僅僅只有防衛能力。

而蘇聯雖然國土面積廣大,可是,可利用土地卻只有少數。而且大多在東歐地帶,其亞洲部分荒無人煙,不是冰原就是森林,要麼就是中亞的沙漠戈壁,而且遠離海洋,這樣的地方,雖然它很強大,造成了問題,但不是沒有辦法對付它。

邊緣地帶被麥金德分為三塊,大體上是歐洲沿海地區、中東沙漠地帶和亞洲季風區。斯皮克曼接受前二者的劃分,但是認為亞洲要細分成印度和東亞兩個地區,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地理和文明都是分開的。

這樣就形成了歐洲、中東、印度、東亞四大邊緣地帶,而這四個地方也正好與歐亞大陸上乃至整個世界上文明最發達的四個地方相對應。

邊緣地帶理論與陸權論反其道而行之

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處於心臟地帶與海權地帶的邊緣,夾在陸海強權之間,看起來實力比較弱,但是文化上都比美蘇這些新興的陸海強權古老,有點兒金角銀邊草肚皮的味道,但是還必須掌握這些地方。而這些地方本身必須自衛,因而有根本的自身安全問題,事實上比起內新月地帶,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和馬漢的“爭議區”更像。

地緣政治本來就有共通之處,但是邊緣地帶理論的重點以及優勢在於,它強調邊緣地帶有來自人口、天然資源還有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強調這四個地方是世界上最精華的地區,因此其認為邊緣地帶才是圍堵心臟地帶的關鍵。而麥金德則認為離岸島嶼與超級島嶼,也就是北美大陸才是。

從某種方面來說,陸權論和海權論是一體兩面,麥金德並不贊成陸權,二者最終都強調海權制勝,沒有什麼新東西。但是邊緣地帶理論卻給美國和西方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那就是要控制這些亞歐大陸邊緣的精華地區,至少要確保它們不落入蘇聯的手裡,尤其是西歐。

這樣一來,離岸平衡就不能在英國和日本,而應該進一步深入歐陸和中東,同時繼續向腹地推進,對蘇聯進行全面圍堵和遏制。

斯皮克曼提起麥金德的名言:誰控制東歐,誰就統治心臟地帶;誰控制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翻譯一下就是:誰控制東歐,誰就統治歐亞大陸的腹地,誰統治了歐亞大陸的腹地誰就能進一步控制歐亞大陸,而一旦控制了歐亞大陸,其他的陸地就會邊緣化,也就掌握了世界。蘇聯就是這個思路。當然也只能是這個思路。

陸權論與邊緣地帶理論對比示意圖

而斯皮克曼不同意這一點,將之改寫為:誰控制邊緣地帶,誰就統治歐亞;誰統治歐亞,誰就控制世界的命運。與麥金德相同之處是都認為控制歐亞大陸是掌握世界的關鍵,但麥金德認為東歐更重要或者毋寧說是提出東歐的威脅大,而斯皮克曼的意思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他看不起東歐的文化水準和經濟發展水平,認為那個地方氣候惡劣,地理封閉,雖然體量不小,但是比不上這四個邊緣地帶,與其控制東歐,還不如控制這幾個地方,而且這幾個地方連通海路,可海可陸,正好可以彌補海權論因為陸地不足而導致無法立足的劣勢。可以說是對陸權論和海權論的一種綜合補充。

斯皮克曼同時認為,對於西方尤其是美國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讓任何國家控制邊緣地帶,只要其中任何一個邊緣地帶被整合,該地就會出現地區強權,並有可能發展為世界強權,他預測在戰後,蘇聯是歐亞大陸最大強權,我國則是東亞的強權,而德國要靠法國整合歐陸與東歐平衡,對於英美而言,必須維持歐亞大陸的海上與空中接點,而歐洲、中東與遠東的邊緣地帶將是戰後戰略意義最高的地區,美國的首要目標就是必須確保這些地區不會出現強權並藉由控制這些地區圍堵蘇聯,將其困死在內陸地區。

歐洲、中東與遠東,這也符合現代美國的三大戰略地區,歐洲、中東與亞太。三個地區的重要性大約自西向東依次降低,如果亞太不受美國掌握,那麼美國的地位將遭到動搖。如果中東被放棄,則其霸權將會終結。而如果西歐也被放棄了,那麼任何一個強國都有可能直接打擊其大洋沿岸,美國能否繼續存在都是個問題。

邊緣地帶理論由此成為了戰後美國政策尤其是對蘇政策的準繩,西方人幾乎是眼前一亮,對,就這麼辦,這是一種陸海複合戰略,可以依靠美國較大的體量來維持,以彌補海洋和小島嶼體量不足最終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於是美國首先控制西歐,透過馬歇爾計劃,和北約的建立,對邊緣地帶中最重要的一個地區實現了牢牢掌握,然後在東亞地區控制了日本和韓國,以及外圍島鏈,染指東部邊緣地帶,對印度採取拉攏策略,不過印度整體採取騎牆策略,但是其重要性相對低一些。

然後,用極其粗暴的方式開啟了美國史上歷時最長,也是最為重要的地緣戰略,在中東瘋狂推進,赤膊上陣,一定要掌握世界霸權。中東與亞太不同,東亞地區遠離西方的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核心地帶,而中東與之緊鄰,且是世界交通命脈,而且也是蘇聯的重點突圍地區,如果一旦將其突破,對西方來說絕對是災難性的。

而且也不能讓中東地區內部整合,否則依然會出現一個近東地區的強權,像奧斯曼帝國一樣橫在交通要道上收取鉅額費用。

邊緣地帶戰略示意圖,最終目的是圍堵逼迫東歐

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蘇聯對西歐的突破基本上完全失敗,對中東的突破也基本上失敗了,超出了其國力極限,而且隨著中蘇交惡,東部邊緣地帶也不在蘇聯掌握之中了,而印度位置過於向南,為了尋找對印度洋的突破口蘇聯發動了阿富汗戰爭遭到了各方一致反對,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這樣一來,就證明斯皮克曼的看法是正確的,東歐地區的確存在他所說的弱點,而冷戰後的形勢表明,美國依然沒有放棄這個理論,依然要確保這幾個地方不出現強權。

邊緣地帶理論本質上依然是海權視角的產物,這些地緣理論在我們看來,恐怕都有些彆扭,因為一定要站在西方人的視角才能看明白。其實,自大航海時代以來,陸權國家還沒有贏過一次。

東歐位置偏遠,地理封閉,氣候惡劣,生產力有限,而中東地區極度破碎,另外兩個地區距離西方核心地帶太遠,而且亞洲是一個大雜燴地區,整個亞洲也不可能整合成一個整體,這就是陸權理論失敗的關鍵原因。

西方人最懼怕什麼呢?兩個東西,一個是東歐突破圍堵控制亞歐大陸,一個是亞歐大陸南部的東亞和西亞都完全整合並聯合起來,所謂的儒-伊聯盟。無論其他人怎麼看,他們確實這樣認為,因為那樣一來,亞洲大陸將會整合,即使歐洲不被控制,也會縮回西歐一角,影響力將大打折扣。但是目前二者都是不可能的。目前的生產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可能出現同時整合四個哪怕是三個邊緣地帶的強國。

所以對於西方的地緣戰略目的,尤其是邊緣地帶理論,還是要知曉其意義的,目前俄國又出現了新的歐亞主義,其他各國也試圖整合各地區,但是他們往往都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除了西方的離岸平衡之外,亞洲大陸自己整合的標準是什麼?

不可能出現一個一家獨大的整合系統,這是最被忽略的一點,而且往往低估各地區的文化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包括地理形態也不一樣,將自己地區的經驗用到其他地區身上,這本來就不合適。

而只要歐亞一天不整合,美國就會一直一家獨大下去,如果美國的軍隊繼續留在中東和歐洲,那麼就說明它的霸權沒有結束,而每每傳出的從中東撤軍的訊息,更像是一種忽悠。

藉由這一理論,西方贏得了冷戰,圍堵戰略整體上是成功的。這一地緣戰略與其背後的西方地緣思維值得我們思考,在未來,隨著俄國歐亞主義的興起,土耳其企圖整合中東的野心暴露,這個世界又要進入新一輪的地緣博弈之中。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我是@藍海動能A,會經常與大家分享中外歷史知識,歡迎 關注 並留言討論。

上一篇:【龍馬說事】這個國家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國家,卻是最悲催的國家!
下一篇:【健康】夜班工作的危害,你知道嗎?長期上夜班的女性更易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