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武則天改唐為周,唐朝人是何態度?一批唐朝墓誌銘,顛覆了傳統認知

作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女帝,武則天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一個是: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後,唐朝人是何態度?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一直強調“男尊女卑”,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相當於篡唐,屬於大逆不道,自然應該遭到批判才對,明朝大學者王夫之評價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事實真是如此嗎?一批唐朝墓誌銘的出土,解開了真相,顛覆了傳統認知。

首先看一下官方評價,這是代表大唐精英階層的意見。

武則天之後,是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這三人對待武則天態度差不多,幾乎就是淡化,尤其唐玄宗,直接把武則天看成一個普通的皇后。唐朝皇族對武則天的矛盾態度,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後來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很難強烈否定先祖。

皇家掌握治統,文人掌握道統,文人階層如何評價武則天?

張柬之、敬暉等人發動神龍政變,上書唐中宗時,並未譴責武則天,而是將罪過推給了“讒邪兇孽”武三思。

則天皇后臨御帝圖,明目達聰,躬親庶績。則有讒邪兇孽,誣惑睿德,構害宗枝,誅夷殆盡。

當然,武則天退位之後,還活了一段時間,可能張柬之等人考慮到政權平穩,不想過於逼迫武則天,所以言辭誇讚較多,可以理解,但武則天死後,史學家如何評價的呢?

唐代史臣吳兢,親生經歷了武則天時期,他編撰《唐書》,就非常有代表性。書中吳兢評價客觀,並未完全批判武則天,而是就事說事,還開創性的把武則天列入帝王本紀。五代時期,史家編修《舊唐書》時,就採用了《唐書》內容,但在結尾之處,狠狠的批判了一下武則天。

以上就是唐朝統治階層的評價,總體而言相對比較積極正面。那麼,這會不會是官方刻意如此呢?就如同清朝的文字獄那樣,不讓批判的聲音出來?一批唐朝墓誌銘,真實的展現了唐朝人對武則天的態度。畢竟,文稿之類可以修改,但墓誌銘或墓碑這些東西,埋在地下就沒法修改了。

透過墓誌銘的解讀,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武則天改唐為周之後,墓碑上往往是唐、周並用,可見武則天對天下萬民使用什麼國號,並無嚴格要求。即便如此,還是有一批人使用“大周”國號,最有趣的是出現二者混搭。

唐故大周故滄州弓高縣令杜君墓誌銘並序,大周唐故文林郎焦府君墓誌銘並序,大周唐故太子宮府大夫河東裴府君妻滎陽縣君鄭夫人之銘

出現這一情況,有可能是討好武則天,但武則天下臺之後,墓碑上的國號依然很混亂。由於墓碑是立在地面上的,墓誌銘是放在墳墓中的,所以這時往往墓碑上用“唐”,而墓誌銘卻用“周”,或者是“唐”“周”混搭。

對國號的認同,反映出唐朝人對武則天的真實態度。

在傳統認知中,武則天下臺之後,立即被後人批判,打入十八層地獄,因此武則天只能無奈的留下一塊無字碑,功過讓後人評說。

然而,從唐朝武則天改唐為周,和之後一段時間的墓碑來看,唐朝人對武則天並不厭惡,這就顛覆了傳統認知。如果真是厭惡到頂,那麼至少在武則天下臺,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之後,唐朝人會歡天喜地的使用“大唐”國號,而非墓碑上還出現“大周”。

其實,盛唐之後,一些唐朝人對武則天時期更加嚮往,比如大詩人杜甫,在詩中多次表達對武則天的敬意。當然,這可能與安史之亂的動盪有關,所以才懷念武則天時期的穩定吧。

到了唐末,因為國家衰落,文人墨客們開始偏激,由此口誅筆伐武則天,將武則天歸於禍國殃民之人。到了宋朝時期,儒家正統觀念徹底佔據統治地位,加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嚴厲批評武則天,所以從宋朝開始,武則天形象急速下滑,根本理由就在於“破壞了男尊女卑傳統”,就是見不得一介女流高高在上做皇帝。

然而客觀的說,武則天雖然改唐為周,但並未嚴格限制國號使用,最終靠魅力靠政績,讓她下臺之後,依然能得到世人懷念,因此武則天不愧是讓人敬佩的千古女帝。而無字碑的出現,也可以看到武則天的豁達胸懷。古今帝王,幾人能與她相媲美?

上一篇:許褚與六大頂級猛將交手,最終戰果出人意料,最後戰果卻出人意料!
下一篇:【菩提一葉】人生最大的善良莫如慈悲,想著別人多過自己,才能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