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菩提一葉】人生最大的善良莫如慈悲,想著別人多過自己,才能得真

1.把別人放在心上,需要一顆慈悲心

《菜根譚》有言:“人人大慈悲,處處真趣味”。

人性最大的善良莫如慈悲,想著別人多過自己,才能得真趣味。

每次聽《送別》,都想起關於李叔同、關於弘一法師的故事。

在凡塵,他是風流才子,音樂、書法、繪畫、戲劇無一不有極高的造詣。

在佛界,他是孤雲野鶴,黃卷青燈,晨鐘暮鼓,皈依自心,如一部無字經書。

李叔同是他,弘一法師也是他。

他剃度出家後,淡然世事,拋去塵世繁華,一切從簡。

四十六歲那年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成了佛界經典;於炮火紛飛中集中演講,唸佛不忘救國;他還與弟子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是為宣揚戒殺護生的道理。

但是,最讓人感動的,不只是這些,而是弘一法師的那顆慈悲心。

豐子愷曾問:“弘一法師,為何您每次坐藤椅總要搖一搖呢?”

李叔同答道:“藤椅的小縫隙中有時藏有一些小蟲子,坐之前搖一搖,蟲子自然會走開。”

臨終時,他要求弟子填龕四腳,盛滿以水,以免螞蟻嗅味走上,爬上屍身,而不小心被燒死。

以小見大,這樣微妙的細節,像是大江大河中的一顆小水珠,而我們卻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凡事想到自己,是本能;處處為他人著想,是一種難得的可貴。

張愛玲說過:“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

真正的高貴,是出身豪門,並非良田千頃廣廈萬間,而在於精神與靈魂的豐滿,在於對生命的理解與關愛。

高貴的人似流水,持一顆慈悲心,將別人放在心上,便可將世味煮成茶,淡中知真味。

給天下愛護,自身也回暖;予萬物包涵,生活也清淨。

給他人圓滿,自己可解脫;予人間慈悲,眾生皆安樂。

2.把別人放在心上,需要一顆柔軟心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真正高貴的人,都會像水一般柔順,利萬物而不害他。

《紅樓夢》裡的薛寶釵,有人贊她好涵養,端莊嫻雅,知書達理;也有人詬病她太過世俗圓滑,太過功利世故,說她戴著假面生活,不夠真性情。

可我卻覺得,她在這堅硬的世界裡,開出了一朵柔軟清淨的智慧之蓮。

父親早逝,母親懦弱,兄長紈絝,她為婚姻殫精竭慮,為復興家族日夜奔走,卻能有著推己及人的智慧。

黛玉體弱有疾,但在賈府寄人籬下有著諸多不便,但是寶釵風雨夜中也遣人給她送去燕窩。

史湘雲撿到張當票,薛寶釵一看便知道是邢蚰煙迫於生計把冬衣當掉了。

但她沒有聲張,十分照顧邢蚰煙的面子,巧妙隱瞞過去,之後還悄悄把冬衣贖回來。

史湘雲請客吃飯,薛寶釵還幫著精打細算琢磨如何省錢,還問兄長要了筐螃蟹,為史湘雲解困。

難怪,史湘雲都心直口快的說:“我但凡有這樣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人生在世,我們免不了跟人打交道,而與人交往的最佳方式,是有尺有度,以尊重鋪底,不將人分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有著水性的柔軟,多一點包容。

高貴的人帶著格局和智慧,是把對方放在心上,用柔軟的力量,進退自如,看破不說破,看穿不揭穿,既不為難別人也不自輕自賤。

3.把別人放在心上,需要一顆同理心

《增廣賢文》中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無論親人朋友或是萍水相逢,多點寬宥,多點優容,關係才能走得長遠。

真正高貴的人,心裡總裝著別人,也最懂得以心換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感受。

東漢時期,曾有人上奏光武帝劉秀,說“大樹將軍”馮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後,在外擁兵自重,收買人心,號稱咸陽王,這樣下去恐一發不可收拾。

馮異久在外苦戰,聽到訊息後心裡不安,上書劉秀表示願意回朝聽命,但劉秀不許。

之後更是親自把奏摺拿給馮異看,並對他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

真正的善良就如劉秀這般,不會讓人感到忐忑不安,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恩,讓人感到過意不去,增加心理負擔。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馮異怎麼能忘劉秀的恩情,他一生為劉秀打天下,直到落門之戰,因病而亡。

高貴從來不是看你處於什麼高位,而是源於內在的力量,思想裡滋長的智慧,是別人對你發自內心的敬意。

人和人,心和心,都是相互的。

你替人著想,才有人替你著想;你為人付出,才有人為你付出;把別人放在心上的人,也會被別人放在心裡。

保有一顆同理心,自然有人願意與你往來,去到哪兒都受人歡迎。

上一篇:武則天改唐為周,唐朝人是何態度?一批唐朝墓誌銘,顛覆了傳統認知
下一篇:曾國藩被抬到聖人地,為何卻被抬到聖人地?太平天國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