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商鞅之子秦孝公嬴渠梁:帶領秦國走向稱霸的第一位領導人【第二篇】

秦孝公

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即位時21歲。他是帶領秦國走向稱霸的第一位領導人,所以賈誼的敘述從他開始。

轉折發生在公元前356年,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前135年,一個叫商鞅的人來到了櫟陽(商鞅入秦的時候還沒有咸陽。咸陽城是在商鞅的主持營建的,秦孝公十三年遷都咸陽),他希望在秦國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的祖上也算是衛國的皇室,但因為是支庶,所以皇族身份早就名存實亡了。他從小喜好“刑名之學”,但衛國微弱,不足展期才能,就跑去魏國,但得不到魏王的賞識。這時候秦孝公在國中求賢,於是他決定去那兒碰碰運氣。

商鞅的治國之道完全打動了當時的秦孝公,《史記》記載,兩人挑燈夜談三天三夜。從此,商鞅開始執掌秦國的大權,而秦國便有了一個延續135年的國策:耕戰。

商鞅告訴秦人,生活中只有兩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強大的農業才能支援不斷擴大的戰爭。《史記》上說,耕戰策略最終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抱負。

但是,這一國策具體是怎樣執行的,它如何影響500多萬普通的秦人?言簡意賅的歷史文獻並沒有提供答案。商鞅帶給歷史的不只是獎勵耕戰,還有廢除貴族特權,建立法制等重要政策。為了確立以法治國的國策,商鞅先“立木”、再刑太子師。以法治國和獎勵耕戰的政策使得秦國開始走上崛起的道路,在山東六國相互傾軋之時,秦人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帶領下逐漸強大起來,不到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秦軍開始迅猛地向東推進。

此時的秦人,不分貴賤都要憑軍功才能獲得錢財和爵位,所以在戰場上,秦軍無不人人奮勇。在司馬遷的筆下,秦軍是殘暴的化身。在另一部歷史文獻《戰國策》中,當時一個謀士這樣描述戰場上的秦軍:他們胳膊下夾著俘虜、身上掛著人頭,追殺逃跑的對手。

魏國是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史書記載:魏國軍隊身穿重灌鎧甲,以強悍而聞名。然而,強悍的魏軍成了秦軍的第一個犧牲品。變法後的秦國小試牛刀,就迫使魏國獻出黃河以西的大片國土,並遷都大梁以遠離秦國的侵擾。

小結:秦孝公在政治上的貢獻是重用商鞅實行變法,在軍事上從魏國手中奪取了黃河南段以西的所有土地,控制了東進中原的大門。

秦惠文王

嬴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惠文王與商鞅之間有很深的樑子。他當太子時曾犯法,商鞅認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就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子虔又犯法,商鞅施以劓刑。因此惠文王一上臺就往死裡整商鞅,指使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無法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無奈之下回到商邑,集聚邑兵攻鄭(今陝西華縣),秦王發兵討之,商鞅戰敗於澠池被斬于軍陣之中。屍體被運回咸陽被秦惠文王處以“車裂之刑”,滅族。

惠文王殺了商鞅,但他以及之後的幾代秦王,都延續了法制和耕戰的國策,加速向外擴張,四處攻城略地。

在其任上,秦國仿效三晉的官僚機構開始設定相位,張儀是第一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

張儀拜相後,積極為秦國謀劃。他採用連橫術遊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國把上郡15縣,包括重鎮少梁一起獻給秦國。這樣,黃河天險為秦所佔有。隨著秦國威勢的不斷增長,張儀輔佐秦惠文君於同年稱王,秦國國勢日益強盛。

張儀在秦、魏都做過丞相,並最終終老在魏國,但他不論在哪裡,暗中都是為秦王牟利的。換句話說,他是秦王在外安插的間諜。張儀活動期間,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樣秦國、巴蜀、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史記·張儀列傳》中說:“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無疑張儀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

小結:惠文王在政治上,任用魏國人張儀為丞相,行“連衡”之策;在軍事上,攻佔漢中、巴、蜀,打通了南進楚國的道路。

秦武王

嬴蕩(好名字!)(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他是個大力士,並且把一批大力士都封為大官。這位秦王諡號為“武”,但最牛的壯舉不是打仗,而是跑到洛陽去“問鼎”。結果不光問鼎,他還想讓手下的大力士舉鼎。有一個大力士舉起來了,那麼武王覺得自己也舉得起來,結果一舉舉得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有23。自己貪玩沒分寸,害的那位大力士被夷族。

秦昭襄王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無子,諸弟爭位。秦昭襄王在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支援下搶到王位,簡稱秦昭王。

這位昭襄王一上任就平定了一次宮廷政變,之後一生都在對外打仗。打著打著,終於把六國都打怕了。六國國君有一天早上醒過來突然發現,誒,怎麼家裡房子變得那麼小,再一看怎麼到處是秦兵。於是叫上幾個街坊開會,準備合縱起來攻秦。賈誼描寫了一次九國聯合“扣關攻秦”的大戰役。面對聯合國軍,秦人卻開啟函谷關把敵人“請”進來。當九國軍隊包圍咸陽後,卻徘徊猶豫不決,誰都不願第一個進攻,與強大的秦軍硬碰硬。結果秦人沒有任何損失,就使九國軍隊自亂,秦人乘他們疲憊不堪時,逐個擊破。這場戰役其實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昭襄王時期,有過一次五國共攻秦,最後秦人割地求和。真正“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戰役,是發生在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公元前256年,昭王滅東周。前251年,昭王死,年七十五。

另外,《廉藺傳》中的“完璧歸趙”、“澠池會”中的那位秦王,也是昭襄王。

小結:昭王在位時間長久,任用有包括有範睢、魏冉、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軍事上長平一戰將趙國徹底打垮,使秦國奠定了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秦孝文王

嬴柱(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在位三天就掛了,秦昭襄王之子,繼位前被稱為安國君。孝文王上臺後先服喪一年,正式即位後第一天大赦天下,第二天到皇家園林逛了一圈,第三天就掛了。

秦莊襄王

嬴異人(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在位,為安國君與夏姬所生。後過繼於來自楚國的華陽夫人為嗣子,故賜名子楚。在位三年,對秦國唯一的貢獻就是生下嬴政。當然也順手消滅了東周的殘餘勢力。成語“奇貨可居”與他有關。

總結:賈誼說“奮六世之餘烈”是一句概述,嬴政之前的六代秦王並非人人牛逼。但賈誼這麼寫是在暗示秦國能持續走強的秘密:政策的延續性!

惠文王與商鞅有私人恩怨,但他車裂、族滅後全盤延續了變法。試想王安石下臺後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的全盤否定,惠文王的這種見識和胸襟是何等了不起。

同時惠文王時期張儀定下的遠交近攻的外交國策也一直被延續到統一戰爭的那一刻。

前復旦附中特級教師王白雲在解讀《廉頗藺相如列傳》時說:秦國要打贏趙國,只要殺掉一個某個名相和大將就行了;但趙國要打贏秦國,只殺了秦王是沒用的。此話雖然不盡正確,但也揭示了趙國強大靠個人,秦國強大靠制度的本質。靠個人等於靠運氣。強人死氣數盡;唯有靠制度才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秦王。

上一篇:新藏公路上的汽車兵,一個被稱為崑崙衛士的汽車兵的感人事蹟!
下一篇:人生格言,經典語錄,感悟心靈。走著走著,已經到了玩不起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