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嫪毐究竟有多大權力,居然敢發動大規模叛亂?他可不是簡單的丑角

嫪毐處在權勢巔峰時,究竟是什麼樣?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詳細的記載:“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大小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也就是說,嫪毐被封為長信侯,領地在山陽這個地方。在趙太后的寵信縱容下,嫪毐可以隨意使用秦國王室的宮室、車馬、衣服、苑囿、獵場。此外,趙太后將自己掌控的家事國事,通通交給嫪毐處理決定。這些還不夠,後來趙太后又將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區賞賜給嫪毐,作為封國。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從另一個角度也有一段重要的記載:“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也就是說,嫪毐並不像咱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個隱藏在秦國後宮中的假太監,趙太后的面首玩物,他有氣派的府邸,不僅使喚著上千的奴僕,而且公開招攬各國遊士,門客謀士數量十分龐大,即便跟戰國四大公子(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相比,他嫪毐也絲毫不遜色。

《戰國策·魏策》中有一段記載更能顯示出嫪毐在秦國的權勢地位達到了何種程度——當時,秦國進攻魏國,有人勸告魏王說:“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於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於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氏,以嫪毐勝矣。王以國贊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於骨

髓,王之交最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毐?天下必舍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必報矣。”

這段話大概是什麼意思呢?當今秦國國內,從朝堂到民間,從官吏到百姓,大體分成兩派,不是站在嫪毐一方,就是站在呂不韋一方。如果魏國依附嫪毐,割地送給秦國,屈身尊禮秦國,這些都透過嫪毐來做,那麼嫪毐的功勞將勝過呂不韋。嫪毐是趙太后最寵信的人,如此一來,趙太后必定會深深地感謝魏國,魏國與秦國的關係就會在各國之上。這樣,天下必定會捨棄呂不韋而跟從嫪毐。

這段內幕密談,能說明什麼問題呢?秦王嬴政親政前,依照慣例,秦國的國政先期把持在華陽太后(嬴政養祖母)、夏太后(嬴政親祖母)以及趙太后(嬴政親孃)手裡;秦王政七年,隨著夏太后早死,嬴政親弟弟成蟜叛亂被殺,夏太后這一支外戚勢力基本上就算出局了,因為呂不韋為當朝丞相,趙太后又是嬴政親孃,這一支外戚勢力佔有天然的政治優勢,雖然華陽太后所代表的楚系外戚勢力在秦國的朝堂上根深蒂固,但風頭已經明顯不如趙太后這一支,又或者說,夏太后死後,她這一支的權勢基本上讓趙太后奪過去了,總而言之,自秦王政八年後,秦國的朝堂格局已不是先前的三足鼎立,而成了趙太后這一支處於主導地位,華陽太后這一支稍落下風;具體深入到趙太后這一支,起初呂不韋是核心,但隨著趙太后無限寵信嫪毐,嫪毐封侯後,局面跟著就變了,變成了嫪毐越來越強悍,近乎成了趙太后的權力代言人,相反呂不韋在朝堂上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大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產生疑問,嫪毐這個大陰人,不就是趙太后的面首嗎?他怎麼就成當朝最有權勢的人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後世認知中的嫪毐是被刻意扭曲,醜化了的,外戚專政一直是秦朝的一個傳統,真實的嫪毐不是面首這麼簡單,他作為趙太后的權力代言人,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二、注意嫪毐是長信侯,侯爵是秦國最高爵位,非有戰功者不授,嫪毐因為平定成蟜叛亂有功,助嬴政穩固了王權,助趙太后擴充套件了勢力,所以他才會享有那麼高的地位,那麼高的權勢。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時的秦王嬴政雖然尚未親政,但畢竟是王,他之所以能容忍嫪毐,實質上是因為他們的核心利益一致,趙太后的權勢,歸根結底在於她是嬴政的親孃,與另兩位太后爭權歸爭權,但穩固嬴政的王位始終還是第一位的。

這麼講,秦國朝堂上的權勢格局就相當微妙了。首先,華陽太后和趙太后以及嫪毐處於爭權的態勢;其次,呂不韋與嫪毐更是爭鋒相對;最後,隨著嬴政一天天臨近親政,他肯定要去關注一個問題,怎樣收回王權,否則親政之後他只是傀儡,因此嫪毐、呂不韋、華陽太后包括他娘趙太后,都是他潛在的政治對手。

從嫪毐的角度看,無限風光的下面,其實是亞歷山大,因為他的敵人太多了,華陽太后這一支是他的敵人,呂不韋是他的敵人,嬴政雖然算不上敵人,但卻是他懼怕的人,因為他與趙太后之間太齷齪,而且趙太后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這事徹底地張揚出去,單一個羞辱君王聲譽,就夠他喝一壺死酒去了。

設想一下,此時的嫪毐該怎麼應對呢?

最一勞永逸,當然風險係數也高到難以預料,那就是獲得趙太后的支援,發動叛亂,幹掉華陽太后和呂不韋,掌控絕對的權力,叫嬴政做一個傀儡秦王。

這種想法,趙太后能支援嗎?

趙太后畢竟是婦人,嫪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為了保全嫪毐,保全兩個私生子,保住權力,雖然這個辦法對嬴政是個傷害,但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至於說嫪毐發動叛亂是為了幹掉嬴政,讓自己的兒子當秦王,這是無稽之談,他那倆私生子沒有秦王室血統,想當秦王絕無可能,況且趙太后也不可能支援他去弒子。

然而,心中有危機感,醞釀有想法,但真動手幹,因為風險太大,嫪毐還是要猶豫再三的。

但是,一件意外之事加速了嫪毐叛亂。

就在嬴政快要親政的時候,有一天,嫪毐跟宮中的侍臣們一起喝酒,或許是壓力大,或許純粹就是酒後得意忘形,見有人對自己不敬,他公然叫囂出了這樣一句話:“吾乃秦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這話的意思是說:老子是秦王乾爹,你們是什麼東西,也敢跟我爭。

能發生爭執,說明侍臣不盡是嫪毐的人,結果可想而知,此事迅速被傳揚開來,嫪毐與趙太后的醜事被徹底揭開了鍋。

在如此敏感的時間,出了這樣的事,嫪毐怕了。他知道,華陽太后這一支外戚勢力以及呂不韋,一定會抓住這個把柄,借嬴政親政,來收拾清算自己;至於嬴政,一旦親政,奇恥大辱,如何能忍,況且這是收回王權的機會。

不動,就是坐以待斃,終於,在嬴政前往雍城舉行冠禮,王族大臣都隨行,都城咸陽為政治空城這一天,嫪毐悍然發動了叛亂。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很明顯,嫪毐這次叛亂得到了趙太后的支援,否則他拿到王御璽及太后璽,而發動叛亂的藉口很可能是類似清君側,因此嫪毐叛亂得到了咸陽城一大批高官的支援,包括擔任秦宮警衛的衛尉、都城最高軍政長官內史、內廷顧問長官中大夫令、宮內負責弓射兵的武官左戈等等。

這是秦王嬴政一生中最兇險的時刻,但有驚無險,嫪毐叛亂很快被平定,而率兵平定的人也很有意味,排第一位的相國,無疑是呂不韋,排二三位的昌平君、昌文君,都是華陽太后那一支外戚勢力的人。

更具意味的是嫪毐叛亂被平定後,趙太后被幽禁,她與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被摔死;呂不韋遭到問責,先被免去相國,驅逐出京,一年後,嬴政又親自下書,僅僅用三十個字就逼死了呂不韋;昌平君所代表的華陽太后這一支,雖說贏了一局,但後來也不好,僅從昌平君隨後就神秘消失了,便可知道一二。

一場看似荒唐的叛亂,其實牽扯到了秦國的根本,但嬴政最終成了贏家,而且是大贏家。

上一篇:秦國法度極嚴,面首嫪毐何以封侯?真相併非趙太后寵信那麼簡單!
下一篇:和通泊之戰:大清1萬精銳全部戰死,14位高階將領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