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猶太人為什麼能在中東建國?與美蘇兩國支援分不開,兩國支援誰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在中東地區建國,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援是分不開的,這一點已是公論。

冷戰初期,美、蘇兩大國正處在對抗之中,雙方在許多國際問題上往往針鋒相對。然而在猶太人建國這一問題上,兩國同時支援,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從1947年聯合國大會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特別會議開始,蘇聯就堅定不移地支援猶太人,使以色列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了 2/3 支援票。在蘇聯的默許下,大批東歐猶太人也源源不斷地湧入巴勒斯坦,蘇聯還透過捷克斯洛伐克,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以色列正是依靠這些來自東歐的武器裝備和猶太移民,才獲得了獨立的基礎。

以色列建國前,猶太人在許多國家遭到種種歧視,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人數並不多。一戰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僅佔當地總人口的 12%,更多的猶太人喜歡移民到美國或歐洲。

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英國認為如果能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的聚居地,對英國在中東的利益是有利的。因此在1917 年11 月,英國政府宣佈

"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

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雖然列寧批評英國對待猶太復國主義的態度“無論是倡導或拒絕,目的都是為了爭奪世界,而絕對不是出於維護正義”,但不管怎麼說,猶太復國運動在得到英國政府的支援後,取得了更大的進展,猶太人也掀起了移民巴勒斯坦的浪潮。短短二十年間, 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口激增了四倍,達到近45萬人。

隨著大量的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使得當地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面對這一切,英國採用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使阿、猶雙方在衝突中相互制約,英國就能在阿、猶雙方衝突中,鞏固自己的優勢地位。英國甚至主張在巴勒斯坦建立兩個分治的國家:一個猶太國,一個阿拉伯國。這也是阿以分治方案的肇始。

在英國的摻和下,阿拉伯與猶太人的矛盾越來越大。駐紮在巴勒斯坦的八萬英軍,都無法維持當地的秩序。怒火中燒的阿猶雙方,都不約而同地向英國人發動攻擊,英國不得不作出決定:“在尚未陷入失敗的旋渦之前趁早撤出來。”1947年4月,英國將巴勒斯坦問題拋給了聯合國。聯合國隨後通過了阿以分治的決議。

1947 年 4 月 28日,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葛羅米科收到了來一封來自莫斯科的電報。電報上說:

"我們應該準備好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建立一個包含兩個民族的二元制國家,第二種方案是把巴勒斯坦分成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如果考慮到第一種方案因為阿猶關係惡化而無法施行, 那麼就應該考慮第二種方案。"

中東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蘇聯一直想把英國勢力從中東地區趕出去,並在這裡支援猶太復國主義建立一個親蘇政權。英國決定從巴勒斯坦脫身,給了蘇聯重返中東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接到莫斯科的指示之後, 葛羅米科在聯合國大會上做了關於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演說。 他首先提到了猶太人在二戰中遭受的苦難, 隨後詳細論述了為什麼猶太民族有建立自己國家的權利。猶太人在聽到葛羅米科的演講後,一個個老淚縱橫:

"全世界第一次聽到了蘇聯代表對我們的認可,我們對建立自己的國家充滿了信心。"

在蘇聯發出這份電報的 13 天前, 斯大林與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有過一次對話。馬歇爾說: “儘管美國和蘇聯的政治制度和執政理念不同, 但是, 美國並沒有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強加給蘇聯的任何意思。美國不追求對其他國家的控制。” 斯大林的回答是: “美國做得很對, 開誠佈公和真誠是今後信任和合作的唯一基礎。”

透過與馬歇爾的談話, 斯大林彷彿看到了與美國繼續保持合作的可能性。因為這時,斯大林還是希望繼續維持與西方盟國在戰時結成的夥伴關係的。當時蘇聯正處在戰後經濟恢復期,急需西方國家的援助,以及得到德國的戰爭賠償。而這些都需要西方國家的合作。

猶太人在美國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斯大林明確表示支援猶太人建國,意味著蘇聯在英美矛盾中選擇了支援美國。

斯大林也知道,猶太人要想建國,極有可能會和周圍的阿拉伯國家爆發衝突甚至戰爭,所以猶太人最想得到的,是大量的武器裝備。但是當時美國宣佈對巴勒斯坦進行武器禁運, 猶太人只能把軍火採購的希望放在蘇聯和東歐國家身上。

1947年7月,美國提出了“馬歇爾計劃”,答應可以給予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以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美國在這個計劃裡,提出了許多蘇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最終使蘇聯和衛星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蘇聯人遭此打擊,終於不再對美國抱希望,於是調整了外交政策,走上了與西方進行集體對抗的道路。

1947 年12 月, 美國宣佈對中東地區實施武器禁運,一心想建國的猶太人,只能把購買閉口的希望放在蘇聯及其衛星國身上。

1948年春,蘇聯外交部近東司司長巴庫林指示駐布拉格和貝爾格萊德大使

"用適當的方式讓捷克人和南斯拉夫人明白, 以色列代表提出的購買火炮和飛機並運往巴勒斯坦的請求是合理的。"

於是,捷克斯洛伐克終止了與阿拉伯國家的軍火談判, 轉而只為猶太人提供軍火。 為了掩人耳目,猶太人在向捷克斯洛伐克購買武器時,用的是衣索比亞代表的身份。

1948年,猶太人一共向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 10架梅塞施密特- 1990 戰機, 捷克斯洛伐克人還為猶太人秘密培訓了一批飛行員。這對於埃及軍隊已經打到離特拉維夫只有30公里猶太人來說,這 10架戰機對阻止阿拉伯聯軍的進攻起到了重大作用。

以色列首任總理古裡安曾經說過:“與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交易是對我們的最大幫助, 它拯救了我們。沒有它, 我懷疑我們能否活過第一個月。”以色列駐蘇聯公使梅厄也承認:“在獨立戰爭的頭 6個星期內, 我們主要依靠在東歐買到的大炮和飛機。蘇聯承認以色列國對我們有巨大意義。”

“馬歇爾計劃”讓蘇聯與美國合作的願望落空,蘇聯支援以色列既然不是為了和美國合作,那麼蘇聯這麼做的原因何在?

最重要的一條是:巴勒斯坦地區對於美國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對蘇聯的重要性。對於美國來說, 不僅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巴勒斯坦地區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美國希望把通向沙烏地阿拉伯的輸油管道的終端設在巴勒斯坦。所以, 美國迫切巴勒斯坦地區的穩定。

而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 宛如希臘神話中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中東地區再無寧日。 對蘇聯來說, 與其讓美國控制巴勒斯坦, 倒不如支援以色列建國,讓這個地區陷入混亂,這顯然更符合蘇聯的利益。

斯大林的這一苦心,在兩年後的朝鮮戰爭中便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1950 年 8月 27 日, 斯大林向捷共總書記哥特瓦爾德致電:“美國參加了對朝鮮的武裝干涉 ……目前美國已從歐洲轉移到了遠東, 從世界力量對比的觀點出發, 所以這一切能否增加我們的分量呢? 當然會的……美國在這裡被纏住後就不能在短時間內著手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這就為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爭取了時間。 ……從世界均勢的觀點來看, 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 當然是。”

斯大林對美國陷入朝鮮戰爭的泥潭是十分開心的,因為這樣一來, 美國的注意力自然會轉移到亞洲, 而不是專注在歐洲與蘇聯爭鬥。這對於斯大林和蘇聯來說,是符合其切身利益的。至於以色列將來會倒向哪個陣營,倒並不是最重要的了。

斯大林把歐洲安全看得很重,如果把美國拖入中東的泥潭,將大大減輕蘇聯在歐洲地區的軍事壓力。而且在以色列建國的那個年代,猶太人在二戰中的遭遇以及納粹殺害 600 萬猶太人的罪行,也讓國際輿論偏向猶太人。這讓同樣在二戰中深受納粹之苦的蘇聯,在對猶太人的遭遇產生同情的同時,站在以色列一邊,也更容易得到世界輿論的支援。

至今為止,國際社會沒有幾個國家質疑猶太人有建國的權力。獨立之初的以色列受到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反而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與理解。雖然以色列建國後不久,蘇以關係便急劇惡化,但在猶太人謀求建國的時刻,蘇聯人還是在後面推了一把的——雖然這種推動,有著蘇聯自己的利益衡量。

上一篇:千喜救援:溺水事故發生後,這些事情不能忽視,一定要注意!| 提醒
下一篇:【動漫】日本動漫引入又到了先審後播的境遇,彷彿回到了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