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株連九族的刑罰到底有多嚴重?株連九族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刑法都極為嚴苛,為了維護帝王的統治權力不受威脅,統治者往往會對觸犯法律的人進行重罰。同時為了避免罪犯遭到刑罰後,他的家族對統治者進行報復或者造反,也為了杜絕一些包庇的行為,就出現了“連坐”的法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株連九族”。

“九族”是親屬的統稱,上至高王母,下至玄孫,基本囊括了有近親血緣關係的所有親屬。隨著時代的變遷,“九族”所包括的範圍也有了變化,不再單單的意指親屬,而是於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而“株連九族”,指的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員要被牽連,擴充套件為家族成員的共同死罪。

早在夏商時期,就出現了株連家族的刑法。《尚書》中記載,夏啟和商湯都曾經在出徵前立下軍法,如果戰場上有抗令的人,就將犯人和他的兒子一起處死,這就是“罪人以族”。作為看重親族血緣關係的古代中國,一人犯法禍及族人的“族刑”,無疑是對犯人的極大震懾。歷朝歷代也都對株連家族的刑法非常重視,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刑罰體系。

最著名的一個“株連九族”的案例,就是明朝的方孝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株連十族”的人。明朝靖難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攻入北京城,自立為帝,是為明成祖。成祖招來建文帝的舊臣,當時的翰林院學士方孝孺,讓他給自己草擬登基的詔書。

不料方孝孺怒罵朱棣篡權奪位,誓死不肯合作。方孝孺的頑固徹底激怒了明成祖,指著方孝孺問“汝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也是硬氣,懟了一句““便十族,奈我何?”。方孝孺這句話雖說是把自己的文人氣節彰顯的淋漓盡致,卻也害苦了父老親朋,盛怒之下的明成祖直接下令株方孝孺十族。

然而一個人的家族最多也只有九族,為了達成明成祖這氣急之下的旨意,下面的官吏直接把方孝孺的學生和朋友充作所謂的“第十族”,同方孝孺的家族一起押赴刑場斬首。方孝孺一案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株連之罪的一個案例了,方孝孺一人獲罪,873人受到牽連受刑,也體現了封建王朝刑罰的殘酷。

但是很多人會疑惑,在資訊極度不發達的古代,如果知道親人犯了株連家族的刑法,家族人為什麼不提前逃走,遠遁他鄉隱姓埋名,或是逃到山林之中避禍呢。其實看似逃跑很容易,但其實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卻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非常完善,進出城市或者關隘,有時候還需要提供關憑。同時在社會相對穩定的時期,人口流動很少,陌生的外來人口也會引起當地人的警覺,上報官府,對其進行身份的檢查。至於深山老林則是更不可能,古代的中國山野之中猛獸橫行,普通人根本無法在深山之中生存。

所以對於受到親屬牽連的人,逃跑根本不現實,受到通緝被捕還會罪加一等。留下來反而還有一線生機,比如案情出現轉機,或者適逢朝廷特赦。所以一般的人都不會逃跑,但這也是萬般無奈下的“聰明之舉”了。

上一篇:埃及豔后有多漂亮?現代科技復原容貌,尼羅河畔妖婦實至名歸!
下一篇:古代的電燈真的可以在一天內到達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嗎?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