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江戶幕府的藩主為什麼要在五日之內前往參勤交代?真相到底是什麼?

日本有個比較有意思的電影,名字就叫《超高速!參勤交代》,講述德川幕府時期,享保二十年(1735年),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位時期,江戶幕府下轄的陸奧國磐城地方的湯長谷藩的藩士們好不容易完成了為期一年的參勤交代任務,在回到自己的藩轄境之後,大家本想好好放鬆一下,也好好治理一下自己的地盤,因為按照規定,距離下一次參勤交代還有一年時間,但此時卻從江戶傳來訊息,命令藩主內藤政醇立即再次啟程前去江戶參勤交代,並且必須在五日之內趕到,否則將可能被冠以叛逆罪名,遭遇削藩覆滅的命運。

而在18世紀的日本,從磐城到江戶需要八天的時間,五天之內的規定明顯不合理。而事件的起因,則是江戶幕府老中松平信祝對該藩領地內不久前發現的金礦山覬覦良久,想出這麼個計策侵吞小藩土地。

該電影整體是一個喜劇片,最後在一片歡樂聲中主角成功化解危機,順利結束了這次意料之外的參勤交代。之後又拍了一部續集《超高速!參勤交代歸來》,講述參勤交代歸途中的故事,第一部的反派不甘心失敗,又派出刺客潛入湯長谷藩煽風點火,主角一行必須在兩日之內趕回湯長谷藩,然而參勤交代過程中的“大名行列”不容絲毫減損,他們再度集思廣益,與時間展開賽跑,最終松平信祝因為參與謀反而受到懲罰,電影在大圓滿中結束。

反映江戶時代風情的喜劇電影——-超高速!參勤交代

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實個人認為不在於劇情,而是在於它反映了當時日本的社會生態和政治制度,片中主角及其下屬對於幕府交代的各種任務和繁文縟節都必須想辦法完全遵從,否則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那麼,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這個參勤交代制度。

參勤交代,亦稱為參覲交代,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控制各大名的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定期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一段時間,然後返回自己領土執行政務。

該制度起源於鎌倉時代時,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到了戰國時代時,部分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從主君的武士。豐臣秀吉掌權後,在大坂城、伏見城等城池賜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大名則一年需要前往一次。可以看到參勤交代制度從原型到制度的轉變,它本質上是一種日本武家政權控制各級武士的一種制度化的手段。

關原合戰後,雖然豐臣家還在大阪一帶保有一定勢力,但是已經無法翻盤了。在此背景下,1607年,以島津忠恆為首的眾大名為討好幕府的忠心,自發組織起來前往江戶參勤。家康參考秀吉的做法,在江戶城為大名提供屋敷,同時要求大名的妻子住在江戶。由此參勤制度從開始時的自發行動漸漸演變為一種制度。1635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修改武家諸法度,至此參勤成為定製。

超高速參勤交代電影劇照

原則上除了負責看管天皇和關西地區的少數大名之外,其餘大名每年都要進行參勤交代。這部分大名參勤交代一年,回去住一年,在此期間另一部分大名又在江戶參勤一年,然後等上一部分大名又來了,另一部分再回領地住一年。平均下來,全國大名有一半待在江戶城,一半待在領地。在時間上也是如此,每一位大名都得拿出一半時間來花在參勤交代上面,說白了這個制度就是明目張膽想著法子削弱各藩大名,加上來回路程,大半時間不是住在江戶就是在來回的路上,其餘的勉強一半的時間在領地內治理自己的地盤,在日本近代這種封建割據的格局下,各路大名就不大好造反了。

當然對於領土偏遠,交通不便的大名,也允許特事特辦。比如對馬國宗氏,就是對馬島上那個小藩,允許三年一參。如果因為大名遇著某些事物無法參與參勤交代的話,他們會以“用舍”表示未能出席。理由則包括火災、饑荒、請病假、或者派他人代替藩主出席。

根據武家諸法度,大名妻子被要求在江戶長期居住,其實就是人質,跟以前中國曆代“遣子入貢”差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名的反心。

那麼另一方面,從日本各地到江戶一趟再回去,並非公款旅遊,因為大名需要自費出行。而且參勤交代還是一種軍役,一般情況下,大名必須得帶大批隨從前往江戶,在前進時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大名行列”,要不然就是不符合法度,動不動給你削藩。而這對於大名來說是不小的財政負擔,因為這些隨從是要領銀子的,這極大程度上打壓了大名的財政實力。

反映參勤交代制度的畫作

就像電影上反映的,這個湯長谷藩不過是一個蕞爾小藩,領地石高不過一萬五千石,像在日本,大型的持國大名,所轄的一個令制國也不過相當於中國一個大縣,也就是一個縣長。江戶時代的各藩是依據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各大名的勢力範圍劃定的,所以有大有小。大的大名我們都知道那個很著名的加賀百萬石,加賀國一個令制國都是他的,石高收入上百萬石。那麼最小型的只有一萬石的石高,恐怕比一個大村大不了多少了。而這個湯長谷藩呢?它是擁有湯長谷郡的地盤,一個郡,郡是令制國下面的行政單位,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鄉。

那麼內藤他一個鄉長,一萬五千石的石高,幕府要求他帶多少隨從呢?一百多個。然而電影上可以看到,他主僕只有七個人,加上一個臨時僱來的東日本的忍者,一共八個人去江戶完成參勤任務。什麼原因呢?沒錢。

想想看,一個鄉長,在不能貪汙的情況下被硬性要求帶著一百多個僱員去當時日本事實上的首都,自費吃喝,還要完成各種任務,這就是逼死強迫症也不可能完成。

那在當時,你不合規矩可是要殺頭的,所以像湯長谷藩這種小藩,財政收入又低,基本上只能出產醃蘿蔔的地方,就只能是,在不進入沿途城池的半路山野間,主僕八個人一路小跑趕時間,在進入城池後,幕府專門有記錄參勤儀仗隊合不合規矩的工作人員,這個時候就必須僱人,結果他又僱不起人,結果一路上借別人的儀仗隊、人數不夠前面的人過去了再從後面繞回來接上佇列偽造出一種人數很多的假象、甚至找十幾個人挑著百十個稻草人矇混過關,都是一種不得已的方法。

而當時應該也是存在某種潛規則,你臨時僱來的人,或者是其實沒這麼多人,但是你只要面子上過去了,一般也不為難你,別讓將軍大人知道就行了。

武士儀仗隊,必須符合法度要求的人數和禮儀,否則就會受到處罰

當然了,大藩尤其是那些持國大名不管這些,這些富足的藩國誇張的甚至百萬石也是瞞報的數字,他們還有其他的收入,其實際收入可能連幕府也不知道,而且人一旦到了這種地位,都不免有一種攀比的心理,所以這些大型的藩主都會做足派頭,以免丟面子。尤其是御三家。動輒數千名武士和工人一齊出動,但是他們也有這個財力。

所以諸侯也是有貧富的。對於大部分的大名而言,參勤可謂財政災難,但對於幕府而言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尤其是武士的消費水平相對較高,而這一制度使得當時的江戶城人口武士過半,可以說是窮了日本,富了江戶,以至於當時的江戶人即使普通人家都只吃精米,不吃糙米,致使腳氣病盛行。而且江戶城在當時的人口達到百萬之多,甚至超過當時的倫敦,這也為後來東京在日本的一枝獨大奠定了基礎。

但是最重要的,這一制度不僅剝奪了大名的財力,也剝奪了他們的時間。日本本來就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而大名在江戶的時間是硬性規定的,來回的路途又要耗費很多時間。如上文所述有將近一半時間在自己的領地上那是幸運的了,很多大名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自己的領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江戶或者在來回的路上。

特別是像一些外樣大名,領地很遠,來回一趟,一年真沒剩多少時間了。對於那些離江戶比較近的大名,幕府也相應地延長了他們在江戶的時間。大名長期不在領地,整個藩政大權只能交給家臣團處理。這使得到了幕府末年,一些大名被家臣架空。

參勤交代制度故意限制武士權力,保證了長期和平也限制了活力

總的來說,參勤交代從財力、時間和人質三個方面,三管齊下,極大地限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對幕府效忠。這成為了德川幕府能夠穩定統治二百餘年的重要原因。截至到1735年,日本已經有約百年沒有爆發過大型戰亂了。

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整個日本除了江戶和少數地方,經濟缺乏活力,長期實行鎖國政策,當時的日本不是不瞭解外部世界,西方已經崛起,而幕府仍堅持實行故意限制各藩活力的參勤交代政策,所以進入十九世紀,這一制度被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黑船來航之後,幕府權威受損,文久2年(1862年),幕府進行文久改革,將參勤的時間改為3年一次,一次為100日。元治元年(1864年)禁門之變厚,幕府打算改回原有制度,但是願意執行的大名不多。1866年第二次長州征討後,幕府威望喪盡,參勤交代名存實亡。1868年戊辰戰爭後,德川幕府終結,參勤交代制度也隨之終止。

這一制度與德川幕府相伴始終,1853年,黑船來航事件。不久後參勤制度亦退出歷史舞臺

這就是參勤制度的歷史了。總的來說這一制度反映出日本在近代的社會發展變革,它是一個有一定活力但故意限制活力的制度,一方面它使日本享受了兩百年的和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武士集團內部殘酷的等級制度和非人性化的故意限制。對於日本的後來走向,不能說沒有參考意義。

上一篇:她是唐僧不娶女兒國國王,卻與一箇中國富婆在一起了. . .
下一篇:清朝滅亡後,曾經的皇室後人,如今都過得怎麼樣呢?過得有點不易!